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叙永一中高2012级历史学科期末复习提纲教师用
1叙永一中高2012级历史学科期末复习提纲必修三:专题一: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一、产生于春秋——百家争鸣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走向崩溃、私学兴办)2、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儒家孔子“仁、礼、德治”;孟子民贵君轻、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君舟民水,礼法并用;道家老子“道生万物”、无为而治、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的齐物论;法家的厉行赏罚、君主集权、改革;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节用);3、诸子思想对后世的现实影响: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规范人际关系。二、独尊于西汉——汉代儒学1、独尊原因: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吸收了法家、阴阳家思想,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观点,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独尊的标志:“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影响:扼杀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汉朝也开始重视思想、文化、教育的发展,如:太学的兴立和地方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三、发展于宋明——程朱理学1、“新“的表现:理学糅合了佛教、道教思想,将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发展了儒学。2、核心观点是: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把握礼需要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3、代表人物:北宋五子和朱熹4、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主张本心体悟及通过自身修养来把握内在的礼四、受批判于明末清初——民主启蒙思想背景、代表人物、主张、意义拓展延伸1、分析儒学在各个时期的特征及发展变化的原因22、归纳明末清初民主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点及其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异同点专题二: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化一、古代科技四大发明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及其应用二、古代艺术1、书法:甲骨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由繁到简)2、绘画:从分类中理解不同类型作品的特征3、戏曲:(京剧的产生以及京剧的角色)三、古代文学列举不同时期的文学代表作品、理解不同文学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先秦文学、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知识拓展:1、从内容、研究方法、服务领域等方面比较中西古代科技2、思考文学、艺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3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师夷长技之技术——地主阶级1、抵抗派:代表人物、主张及其含义、作品2、洋务派:指导思想、实践(地位、结果)二、师夷长技之制度——资产阶级(与选修二融合)1、维新派:背景、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实践、结果2、革命派:背景、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实践、结果三、师夷长技之文化——资产阶级1、背景(经济、政治、思想)2、概况(开始标志、代表人物、前期指导思想、运动中心)3、前期内容:三提倡三反对(含义、代表人物)4、后期内容:宣传马克思主义(人物、作品)5、评价新文化运动(性质、进步性、局限性)知识拓展、1、理清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思考其中的特点2、认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内在差异4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0世纪、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融合上个专题及选修二的民主理论的成熟)1、提出的背景(经济、政治、社会)2、内容:(从名称、内涵、实质、地位、局限性方面着手)3、新发展:新三民主义(原因、内容、“新”的表现、评价、地位)二、毛泽东思想1、形成时期(井冈山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背景、过程、意义2、成熟时期(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论背景、著作及主张、指导地位的确立、意义3、发展时期(建国后)——建国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背景、著作及主张、三、邓小平理论1、初步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发展(形成完整体系)①南方谈话(背景、内容、意义)②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内容、地位)3、确定指导地位——中共十五大四、“三个代表”思想国内外形势、内容5知识拓展:归纳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人思想的共同特点;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文化1、三个时期的发展(1)建国初期到文革(概况、原因、表现)(2)十年文革时期(概况、原因、表现)(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背景、成就)2、新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特征二、教育1、奠定基础——建国初期(建国初的教育方针、教育主要内容、教育性质、指导方针)2、遭受冲击——十年文革(原因、表现、影响)3、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后(原因、表现:尤其是“新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的提出)三、科技1、科技起步阶段(背景、措施、成就、)——以发展与重工业和国防事业有关的尖端技术为重点2、国家政策的保障(背景、表现、意义)3、80年代后面向世界(原因、表现、意义)——侧重于科技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知识拓展:1、思考新中国成立后文化事业发展的线索及经验6(1)线索:三个阶段、两个高峰(2)经验: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将文化问题与政治问题区别开来2、思考教育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1)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2)教育为经济输送人才,经济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人文精神含义: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把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包含三个元素:第一是人性,就是对人的尊重,强调人的尊严,实际上就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第二是理性,就是人的大脑对真理的思考和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实质上就是广义的科学精神;第三指超越性,即对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的精神追求,实质上就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尊重人性、追求真理,追求生命的意义”本专题知识体系:7思考西方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分别是什么?1:古希腊时期: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3:启蒙运动时期:反神权、王权、教权,并对未来社会提出政治构想。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一、近代科学的发展(一)含义:在搜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本质,从经验定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实验科学。(二)发展历程:1、诞生:16世纪(文艺复兴)以天文学哥白尼的日心说作为标志2、形成:17-18世纪(启蒙运动)以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作为标志3、大发展:19世纪(两次工业革命)以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电磁感应现象等作为代表4、现代科学大发展20世纪以量子论、相对论为基础的高科技理论(三)发展表现1、物理学:(1)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建立标志近代科学形成,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2)20世纪初普朗克的量子论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从宏观深入到微观。(3)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缺陷,掀起了物理学的革命2、生物学(1)林奈——群体研究(2)哈维——个体与血液循环(3)施莱登、施旺的细胞学说(19世纪)(4)巴斯德——巴氏消毒法8(5)拉马克——奠定进化论的基础(6)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意义、与神创说的区别)(19世纪中期)二、三次工业革命时间标志`成就特点行业影响(交通、通信、)知识延伸:思考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近代工业产生,先进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发动系列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两半”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第三次工业革命前期,中国实行一边倒战略,科技艰难发展;改革开放后,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制定战略计划,科技逐步走向世界思考近代世界科技发展的原因和影响?(见报纸40期)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一、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对现实的失望产生了浪漫主义1、文学(背景、代表人物及作品、)2、音乐(代表人物及作品)3、美术(代表作)二、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对社会矛盾提出批判产生了现实主义1、文学——批判现实主义(背景、作家、作品)2、音乐——民族乐派(背景、特点、代表作)3、美术——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三、20世纪上半叶的——各地在碰撞中共同发展继承了现实主义1、文学——(西方的现实主义文学、亚非拉的融合文学、无产阶级文学)2、音乐——(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3、美术——毕加索与立体派美术(特征、代表作)四、二战以来的文学艺术——呈现多元化特征1、文学——后现代主义(特征、流派、代表作品)92、美术——当代美术(行动绘画、后现代主义美术流派的特点、代表作品)3、音乐——摇滚乐(代表乐队、风格特征)4、影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理清电影、电视的发展脉络以及对生活的影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图解.w.手段核心概念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决策方式)中央集权(组织形式)君主专制皇权至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形成于战国10过程经济基础思想来源趋势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但,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分封制宗法制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内容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并进而分封属下,构成金字塔形等级秩序;周王与封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确立了严格的土地、财产经济:自然经济思想:法家思想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宋元空前强化于明清功能:内——组织生产;镇压人民;调整矛盾;外—抵御外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中央集权地方分权两对矛盾11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为纽带联系在一起。和权力的继承制度;表现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历史作用①通过分封制,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各诸侯国与周王室的臣属关系更明确,巩固了西周的统治③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一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从而实现“国”和“家”的一体化。相互关系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中国早期的政治特点西周实行宗法制原则下的分封制;其核心是形成了以周天子为核心的宗法制为基础分封制下的集权。二、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内容: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郡县制(2)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3)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起初汉承秦制中央: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地方: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颁布“推恩令”12选官:察举制(孝廉)魏晋南北朝中央: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顺序尚中下选官:九品中正制(重门第)隋朝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中央:三省---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选官:科举制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隋炀帝---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中央: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地方:唐中后期,地
本文标题:叙永一中高2012级历史学科期末复习提纲教师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72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