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招标投标 > 包头工务段萨拉齐车间在维修体制改革方面的一些尝试
包头工务段萨拉齐车间在维修体制改革方面的一些尝试热[作者:杨强|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552|更新时间:2011-9-8|文章录入:imste2011年第5期](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工务段,内蒙古包头014040)摘要:针对传统维修体制的弊端,介绍了包头工务段萨拉齐车间进行改革方面的尝试,一方面通过实行检养修分开,使检查与整修形成互控,线路工区与机维工区的作业效率也大幅提高,同时加强设备检查、注重设备状态分析,全面掌握设备状态,把握病害发展规律,为维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车间跨工区组织人员进行集中修,集中大量的人员与机具作业,减少了作业面,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安全系数也显著提高。关键词:改革;检查;分析;集中修;包头工务段;车间维修中图分类号:F530(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2011)05—0047—021包头工务段萨拉齐车间概况1.1基本情况与人员构成包头工务段萨拉齐车间位于京包线K757+700,管辖京包正线上下行K730+000-K790+000,计120km(允许速度120km/h),正线道岔59组,正线曲线72条;站、岔、特线延展长92.699km,道岔125组,管辖站场4个,其中有3个为万吨装发车基地,有人看守道口1处(K787+998道口)。萨拉齐车间现有干部职工160人。其中,干部7人,工长11人,班长13人,巡道工27人,道口工12人,司机8人,劳务输出4人,工伤1人,内退2人,线路工64人,其他辅助生产人员11人。1.2传统维修体制的特点传统的工务维修方式是以工区为单位,负责对管辖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维修等综合作业,而且多数的养护维修作业是利用列车间隔时间来完成的。对于这种维修方式,不仅线路的检查与整修不能形成互控,检查、保养、维修的效率也不高,同时各工区作业点多,又利用列车间隔时间作业,作业安全不容易控制。1.3车间维修体制改革的背景由于近年来京包线运量逐步增加,列车速度提高,行车密度加大,再加之车间生产人员不足,传统的“利用列车间隔,以工区为界,各自为战”的维修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运输形式,经过段、车间相关人员的探索,2009年8月包头工务段萨拉齐车间进行了一系列的维修改革。2维修改革的措施2.1实施检、养、修分开的体制车间设正线工区4个,站专线工区3个,检查工区1个,机维工区1个,共计9个班组。车间对线路工区、检查工区、机维工区的职能进行调整,实行检、养、修分开的体制。线路工区负责对线路设备的日常管理,巡查、保养、紧急补修,根据需要配合车间组织的成区段集中修作业,同时负责管内检查工区检查检查范围以外的设备检查。检查工区负责对管内正线、到发线线路、道岔进行月度周期性检查。机维工区负责全车间的维修生产任务。2.2加强设备检查设备检查执行分级检查制度,车间、线路工区、检查工区都有相应的检查任务,检查工区不能代替车间、工区的检查。2.2.1检查工区2.2.1.1检查过程:由1名车间主任(或副主任、技术员)每月组织检查工区有计划地对车间管辖内正线到发线线路、道岔进行月度周期性专业化集中检查。检查监控工区保存记录,检查人员应在线路检查记录簿上签字。利用智能检查仪对重点地段利用天窗点进行检查,打印出检查结果留存备查分析,逐步实现全面利用智能仪器代替手工检查。2.2.1.2检查周期:对管内正线、到发线及其道岔每月检查2遍,当月有轨检车检查时,正线线路、道岔检查1遍,并与轨检车检查时间均匀间隔;曲线正矢(包括岔后曲线及站内曲线正矢),每季应至少全面检查1次;对无缝线路轨条位移,每月应观测1次;小半径曲线侧磨每季检查1次;对严重线路病害地段和簿弱处所,应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检查次数。2.2.1.3检查内容:线路轨道几何尺寸、道床饱满程度、联结零件扭力、锈蚀情况、位置正确与否、钢轨擦伤掉块、轨枕裂损失效数量、线路标志是否齐全、标记清晰程度、轨下垫板歪斜程度、垫板数量等。2.2.2线路工区线路负责本工区管内检查工区检查范围以外的设备检查工作,并对管内重点设备、薄弱处所(道岔、缓冲区、翻浆冒泥地段、长大坡道、道口、水害、沙害、雪害、冻害地段、伤损磨耗轨、失效轨枕、半径≤600m的正线曲线)进行检查,周期为每月1次。2.2.3线路车间车间对管内重点病害地段、设备薄弱地段以及工区检查出的严重病害地段,每月至少徒步全面检查1遍,且每年要结合春检、秋检各组织1次设备大检查,同时建立病害台账,制定监控措施,安排好整修计划。2.3注重设备状态分析车间指派一名副主任和一名技术员负责此项工作,依据轨检车检查统计资料,轨检车图幅资料,车载式线路检查仪、便携式线路检查仪、人工添乘晃车信息及静态检查情况进行周期性、对比性的综合分析,用定量的数据分析出定性的结果。2.3.1对轨检车检查结果的纵向对比分析对照轨检车检查汇总资料纵向对比分析设备变化情况,找出主要扣分项目,扣分区段,并结合当月静态检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病害成因,逐项列出整治方案;同时对比当月维修及补修地段出分情况,分析维修所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找出整修方案中的优、缺点,进一步优化维修方案。对照轨检车检查图幅,即把本次检查图幅与上次检查图幅进行重叠对比,按照高低、轨向、轨距等各检查项目逐个、逐段进行历史对比分析,主要对比峰值的变化情况,进而找出线路轨道几何尺寸的变化规律及变化周期,为下一步的维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2.3.2轨检车检查结果与其他各类动态检查信息的横向对比分析主要是将轨检车检查结果与车载式线路检查仪、便携式线路检查仪的动态报警处所及人工添乘晃车信息进行横向对比,对二、三级分报警、晃车地点与轨检车峰值逐一对比,总结各类仪器报警与轨检车峰值的量化关系,有计划地安排维修消灭报警、晃车。2.3.3智能检查仪与各类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将智能检查仪的检查结果与动、静态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全面推广智能检查仪寻找规律。2.3.4对各类动态检查信息与静态检查信息的对比分析对动态检查的不良区段要对照静态检查结果进行全项目核对,摸索动态与静态之间的变化关系,为有计划安排好线路设备的整修工作做好信息储备。2.3.5形成分析报告通过以上分析,形成月度设备状态分析报告,提出整修建议,编制维修计划,提报技术科审批。2.4维修计划的安排2.4.1线路工区的作业根据设备状态分析,线路工区对设备进行保养,同时对各级检查人员检查出的轨道几何尺寸超过临补处所,车载式、便携式检查仪、轨检车检查出的Ⅲ级及以上超限处所和人工添乘明显晃车地段进行紧急补修。2.4.2车间的集中修、专业修线路车间根据设备检查分析报告,由车间组织以机械化维修工区为主,各线路工区配合,改变既有的维修管理模式,打破既有工区的界限,跨工区组织维修生产,集中各工区劳力和各类小型养路机械,减少各类生产辅助人员,在一个“天窗”点内对成区段线路设备病害进行综合性维修。线路车间专业修的工作内容以打磨钢轨肥边、轨端倒角、整治绝缘接头、配合工电联合整治道岔为主,实行专业化管理,人员相对固定,由车间直接组织安排。段抽调专业技师成立工电联合整治小组,主要负责每月对各车间所提报的工电联合整治计划进行现场工作量核定,根据工作量与电务协商后确定整治计划及整治项目。段机维车间的焊修组,按照车间计划同步进行焊修作业,主要对辙叉心、轨端掉块进行焊修。2.5现场作业劳动力组织2.5.1由工区组织的作业检查工区、线路工区、机维工区的常规作业由各工区自行组织,工长(或班长)为作业组负责人,负责当日作业的先期工作量调查、作业组织、安全防控、技术标准的落实、质量回检等工作。2.5.2由车间组织的跨工区作业对成区段线路设备病害进行综合性维修时,为提高劳动效率及天窗利用率,车间组织跨工区作业,实行集中修,专业修。车间主任(或副主任)是作业队总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当日作业的先期工作量调查、作业组织、安全防控、质量回检等工作。车间技术员负责当日作业的技术标准的制定、落实、技术指导等工作。作业队人员要由车间统一组织,人员一般以机维工区和工区的人员为基本队伍,根据工作量大小可抽调相邻工区人员参加。人员要尽力安排设备所在地工区人员参加或有计划的安排其他工区人员就近在作业所在地工区食宿,以缩短到现场的距离,节约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2.6巡道制度改革车间对既有线路的巡道班次及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2.6.1巡道班次的调整京包正线巡道工,由现行的2班巡查制,改为1班巡查制,每个工区设置3名巡道工巡查线路,每日对正线及万吨站的到发线线路及道岔巡查1遍;其他站的到发线线路及道岔由现行的每日1次,改为每周1次;其他站专线在每旬的第5天(5日、15日、25日)由各工区安排巡查各自管内线路及道岔一遍。2.6.2巡道时间的调整京包正线巡道工巡查时间为:夏季11∶30~18∶30(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冬季7∶00~14∶00(每年11月1日至第次年3月31日);站专线巡查时间为日班巡查,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3改革的效果3.1作业质量显著提高改革前,设备的检查、临时补修、综合维修均由各工区自己负责,再加上生产人员缺少,工区对设备检查、补修、综合维修很难兼顾。实行检、养、修分开后,检查工区、线路工区、机维工区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将检查与养修分离,检查与整修形成了互控,避免了假检查假整修的现象,这样,设备检查比较细致、全面,维修工区也有精力对设备进行及时的补修,机维工区也有足够的力量对设备进行综合维修,从而作业质量显著提高。3.2全面掌握设备状态通过轨检车、车载式线路检查仪、便携式线路检查仪、人工添乘检查、各级人员的地面静态检查等多种形式,我们可以比较全面、准确地掌握线路的状态,可以及时发现线路病害,并根据病害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防止病害的进一步发展,确保了线路的安全、稳定,对线路设备的状态做到心中有数。3.3准确把握病害原因及变化规律通过对线路动静态检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出线路的主要病害和集中区段,病害产生的原因及病害的变化规律和变化周期,为下一步的维修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对当月维修地段的分析可以得知维修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找出整修方案中的优、缺点,从而可以进一步优化维修方案。3.4作业效率大幅提高改革后,由车间组织以机械化维修工区为主,各线路工区配合,改变既有的维修管理模式,打破既有工区的界限,跨工区组织维修生产,集中各工区劳力和各类小型养路机械,在一个“天窗”点内对成区段线路设备病害进行综合性维修,提高了劳动效率及天窗利用率。3.5作业安全得到保障改革前,各工区作业项目多,人员分散,不利于安全,改革后,线路工区作业项目减少,人员也较少,安全容易控制。跨工区集中作业,人员集中,统一安排,统一指挥,安全系数也大大提高。3.6缺员状况有所缓解一方面,跨工区组织维修生产,集中了各工区人员、机具,作业面减少了,从而减少了各类生产辅助人员;另一方面,改革后加强了对线路设备的检查,我们可以通过轨检车、车载式线路检查仪、人工添乘、地面检查等多种形式对线路进行有效的监控,所以减少巡道工巡查班次是有安全保证的,同时减下来的巡道工可以补充的生产中,一定程度上缓减了维修人员不足的问题。4结束语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实践,包头工务段萨拉齐车间的维修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线路设备质量显著提高,行车安全与人身安全得到有效控制,车间的维修体制改革也在全段范围内推广。为适应当前铁路“增线不增人”维修管理新形势,进一步解决维修生产人员不足的现状,从2010年4月起,车间将萨拉齐专用线工区线路设备委托给包头市鑫顺劳务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线路、道岔维修工作,迈出包头工务段萨拉齐车间维修体制改革新的一步,这种委托维修的方式还有待实践的检验,但我们还在进一步的探索,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维修体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找更加合理、有效的作业方式。[参考文献][1]黄为.山区铁路检养修分开线路维修模式的探索[J]铁道建筑,2006,(9):69.[2]王兴元.工务维修与养护体制的探讨[J].铁道建筑,2007,(6):93.
本文标题:包头工务段萨拉齐车间在维修体制改革方面的一些尝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78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