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古诗词鉴赏复习教学案
第1页共18页古诗词鉴赏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确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2、从遣词、表达技巧等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理解诗句的含义。3、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诗词赏析题型及解题方法一、鉴赏字词体会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重点要注意动词、修饰词语的提炼。例如:“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统领边塞全部景物的特点,写尽了边塞秋天的寂寞荒僻、萧瑟悲凉。[实战演练]“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请分析其中“怅”的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会诗中的意象,借助想象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例如: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二句宛若“微雨飞燕”图:暮春三月,杂花似锦,细雨霏霏,燕衔香泥,穿梭来往。“泥香”是“微雨”落花所致;“翅湿”是雨中飞行的结果。燕筑巢、生育,为追求幸福生活而辛勤忙碌的情景跃然纸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实战演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品鉴思想情感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忧国伤时的,如杜甫的《春望》;同情民生疾苦的,如白居易的《观刈麦》;建功报国的,如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游子思乡的,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等。[实战演练]《渔家傲》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赏析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例如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首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直接抒发了内心的忧愤之烈,烦忧之乱。2、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拟人、设问等。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心情。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对比、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等。如白居易的《池鹤》采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以鹤自喻,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从而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第2页共18页四、巩固练习1.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1—7题。(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6)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7)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2、读《无题》(李商隐),完成1—2题。(1)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2)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第3页共18页(3)“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属双关语,暗指。(4)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6)、选出对李商隐《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二、阅读《夜雨寄北》,完成后面的练习。1.这首诗的作者是。他和并称为“小李杜”。2.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3.诗人重复“巴山夜雨”有什么作用?4.用简洁的话想像出“今夜”诗人在做什么。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第4页共18页6.一首诗出现两次“巴山夜雨”,你认为有重复之感吗?为什么?7.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C、“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8.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9、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像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写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B、一、二句诗人将自己与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C、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0、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如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三、阅读赵翼的《论诗》,回答问题。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这首诗中“李杜”指的是唐朝的李白和杜甫。3、“风骚”原来指《诗经》里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4.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第5页共18页【链接中考】1.(2004年襄樊)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2.(湖南省常德市)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回答后面的问题。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①“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②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答:答案:①“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②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九、《论诗》清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简析:清人赵翼这首论诗的诗,由于观点新颖,提倡创新精神,符合时代潮流,因而流传很广,经常被人引用。前两句从评论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人手:“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我们知道,李白和杜甫在诗歌创作上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对我国诗歌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著名文学家韩愈在《调张籍》一诗开头便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两句已成为对这两位伟大诗人的千古定评。也曾有人企图贬抑李、杜的成就,但韩愈认为这不过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可如今赵翼却说李、杜的诗不新鲜了,真是石破天惊之论!他是不是在故意贬损李、杜?不是。这里所谓“不新鲜”,是从读者的审美感受的角度说的。尽管李、杜的诗篇万口传诵,人们仍然需要欣赏新的作品。,后两句提出作者对文学创作的见解:“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江山,这里指祖国山河。古人认为人才出现跟江山秀气的熏陶有关,因此有“人杰地灵”的说法。才人,有才华的诗人、文学家。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屈原的《离骚》,后来泛称文学。赵翼认为,各个历史时代都会出现杰出的诗人,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李、杜之后,白居易、李贺、杜牧、第6页共18页李商隐,宋代的王安石、苏轼、陆游等著名诗人,都以富有创造性的诗篇,开一代新的诗风。此诗的重点在后两句,前两句只是为提出下面的见解略作铺垫而已。赵翼论诗的着眼点在于创新。【例题精选】一、《论诗》(清)赵翼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何理解诗的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2、并非贬低李白杜甫诗篇的杰出成就,而是说明诗歌创作必须紧随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3、下列对比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A、前两句是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白、杜
本文标题:古诗词鉴赏复习教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80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