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植物化学保护学:在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应用化学农药来预防、杀灭或控制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的一门科学。农药分类:1.按原料的来源及成分①无机农药(矿物性农药)石灰、硫磺、砷酸钙、硫酸铜、磷化铝②有机农药(由碳氢元素组成)植物性农药:烟草、除虫菊、印楝等矿物油农药:石油乳剂等微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农用抗生素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2.按用途分类杀虫剂:对昆虫有直接毒杀作用,或通过其它途径可控制其种群的药剂。杀螨剂:可以防除植食性螨害的药剂。杀菌剂:对病原菌能起到杀死、抑制可中和其有毒代谢物,因而可使植物及其产品免受病菌为害的药剂。杀线虫剂:用于防治农药物线虫病害的药剂。除草剂:用来防除杂草的药剂。杀鼠剂:用于毒杀多种场合中各种有害鼠类的药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控制、促进或调节作用的药剂。杀软体动物剂:用于杀灭有害软体动物的药剂。3.按作用方式分类。①杀虫剂: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内吸剂,拒食剂,驱避剂,引诱剂②杀菌剂:Ⅰ保护性杀菌剂在病害流行前施于植物体可能的受害部位,以保护植物不受侵染。Ⅱ治疗性杀菌剂在植物已经感病以后,用一些非内吸性杀菌剂,如硫磺直接杀死病菌,或用具有内渗作用的杀菌剂,可渗入植物组织内部,杀死病菌,或用内吸杀菌剂直接进入植物体内,随着植物体液运输传导而起治疗作用的杀菌剂。Ⅲ铲除性杀菌剂对病原菌有直接强烈杀伤作用的药剂,为类药剂常为植物生长期不能忍受,故一般用于播前土壤处理、植物休眠期或种苗处理。③除草剂:输导型除草剂施用后通过内吸作用传至杂草的敏感部位或整个植物,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触杀型除草剂不能在植物体内传导移动,只能杀死所接触到的植物组织的药剂。按除草剂的作用性能分类:选择性除草剂、灭生性除草剂。农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为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毒力:指药剂本身对不同防治对象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药效:指药剂在田间条件下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毒性:指对高等动物毒害作用的大小。致死中量LD50:杀死试验动物种群50%的个体所需要的剂量。毒力测定的方法:1.杀虫剂:①胃毒作用的测定。叶片夹毒法、液滴饲喂法、口腔注射法;②触杀作用的测定。点滴法、浸渍法、药膜法、喷雾法、喷粉法;③内吸作用的测定。药液培养法、盆栽植物法;④熏蒸作用的测定。2.杀菌剂:①离体法。孢子萌发法、菌落直径法、抑菌圈法、对峙培养法;②活体法。叶碟法、幼苗接种法;③组织筛选法。洋葱鳞片法、子叶筛选法、块根筛选法、局部病斑法、叶片漂浮法。急性毒性的分级标准:给药途径高毒中毒低毒大鼠口服mg/kg5050~500500大鼠经皮mg/kg.day200200~10001000大鼠吸入g/m3.h22~1010药害:由于农药施用不当,导致作物生长受阻、生理功能失常、株形变态,直至死亡等各种病态反应。药害产生原因:1.药剂本身的因素。成分、使用质量、药剂质量等2.植物方面的因素。种类、生育期3.环境方面的因素。高温、强光照、风、高湿等分散度:药剂被分散的程度,衡量制剂质量或喷洒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提高分散度对药剂应用性能的影响:1.增加覆盖面积;2.增强药剂颗粒的表面附着性;3.改变颗粒运动性能4.提高药剂颗粒表面能;5.提高悬浮液的悬浮率及乳液稳定性适当控制分散度对农药性能影响:1.充分发挥农药中有效成份的作用;2.提高使用农药的安全性3.增强施药时着药部位的“目标性”和减少药剂飘移损失。农药助剂:又称为农药辅助剂,是农药制剂加工和应用中使用的除农药原药之外的其它辅助物的总称。12农药施用方法:为把农药施用到目标作物上所采用的各种施药技术措施。喷雾法、喷粉法、撒施法、土壤施药法、种苗浸渍法、毒饵法、熏蒸法、拌种法杀菌剂:凡是可通过各种施药方法被用来防治植物真菌和细菌病害的化合物都称为杀菌剂。防治植物真菌和细菌的生物农药、抗菌素也归纳为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线虫病害的化合物称为杀线剂。用于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化合物称为抗病毒剂。植物病害特性:传染性/流行性、突发性、危害性、病原物的变异性。杀菌剂的特性:选择性、高效性、速效性、可推广性。植物病害化学防治主要特征:古代:根据民间经验采用天然化学物质为主的药物进行种子处理或喷洒,减少病害造成的农产品损失;长期受植物病原“自然发生论”的影响,并未大规模、有意识地开展化学防治。近代:运用化学保护原理,有规模地应用无机杀菌剂防治麦类种传病害、果树、蔬菜病害、少数植物叶面病害。现代:仍然采用化学保护原理,利用人工合成的有机杀菌剂。同时,对病害发生规律和测报技术进行研究,改进了化防技术,提高了防治效果,促进了化防技术的推广。当代:采用化学保护、化学治疗和化学免疫原理,使用内吸性杀菌剂基本上控制了一些重大作物病害大面积流行危害,消灭了植物病害对人类造成的灾害。化学防治存在的问题:毒性问题-无机重金属化合物。残留和环境问题-有机重金属、卤代苯化合物。抗药性问题-专化性化合物。杀菌剂化学防治策略:1根据病害特性,采取综合防治策略;2根据杀菌剂的专化性和作物,选择适当的杀菌剂品种及制剂(经济、安全、低毒、残效期适当、质量保证)3防重于治,根据病害发生的测报趋势及早用药;尽量减少用药量和用药次数4科学的施药方法:1)种子处理—防治种传、土传、气传病害,采用浸种、拌种、包衣;2)土壤处理—防治土传及气传病害,采用浇灌(2.5~5L/m2)、沟施、撒播/翻混、注射;3)叶面喷洒—防治气传病害,采用喷雾、喷粉、泼浇;4)其他—茎干注射、浸渍、熏蒸。化学防治原理:1化学保护—侵染之前用药,阻止侵入:传统药剂无内吸性。施药于接种源、寄主植物;现代药剂有或无内吸性,干扰侵入过程;侵染前用药,诱导寄主抗性—化学免疫2化学治疗—侵染后发病前用药,阻止侵入或解除寄生关系3铲除作用—发病后用药,阻止症状进一步扩展4抗产孢作用—阻止发病部位形成新的繁殖体。内吸性杀菌剂进入植物体的途径:茎叶渗透、根部吸收药剂在植物体内的输导途径:质外体系输导(Apoplastsystem)、共质体系输导(Symplastsystem)、质外-共质体系输导(Apoplast-Symplastsystem)。杀菌剂的作用机理:1作用于能量形成:1)对糖酵解影响:①重金属——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②灭菌丹、克菌丹—磷酸甘油醛脱氢酶;2)TCA(三羧酸循环):①克菌丹—丙酮酸脱氢酶②百菌清、灭菌丹—柠檬酸合成酶③硫磺、福美双、二氯萘醌—乙酰辅酶A④代森类、8—羟基喹啉—顺乌头酸酶⑤克菌丹—ɑ—酮戊二酸脱氢酶⑥硫磺、异硫氰酸甲酯—琥珀酸脱氢酶⑦銅素杀菌剂—延胡索酸酶⑧硫磺、萎锈灵—苹果酸脱氢酶;3)干扰呼吸链(电子传递链):①鱼藤酮—电子传递链复合物I②萎锈灵、8—羟基喹啉、烟酰胺类—电子传递链复合物II③(粘噻唑菌醇、甲氧丙烯酸酯类)QoIs—电子传递链复合物III的Qo位点④(抗霉素A、氰霜唑)QiIs—电子传递链复合物III的Qi位点⑤氰化物、叠氮化合物、含—CN杀菌剂—电子传递链复合物IV⑥SHAM(水杨肟酸)—AOX旁路途经⑦嘧菌酯—BC1复合体III。2作用于生物合成:1)抑制细胞壁组分的生物合成:多抗霉素类—几丁质合成酶Mg2+;2)干扰细胞膜组分生物合成:①麦角甾醇14ɑ—脱甲基酶、抑制剂DMIs(三唑类、唑嘧啶、吡啶、哌嗪)—CytP450单加氧酶DMIs、14ɑ—脱甲基酶②吗啉、哌啶类—△8→7异构酶、△14-15还原酶;3)对卵磷脂生物合成影响:IBP(异稻瘟净)、稻瘟净、克瘟散—S—腺苷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4)对脂肪酸生物合成影响:富士一号—乙酰辅酶A羧化酶;5)抑制核酸生物合成和细胞分裂:①苯酰胺类—RNA聚合酶②乙菌定—腺苷脱氢酶③苯并咪唑类—抑制菌体的细胞分裂过程MBCs④吡啶胺类、苯胺嘧啶—抑制氨基酸类生物合成,从而阻止蛋白质合成⑤春雷霉素—干扰rRNA装配和tRNA酰化反应⑥链霉素、放线菌酮、稻瘟散、氯霉素—抑制核糖体上肽链的伸长。3作用于“病原物—寄主”互作:①乙磷铝—植物体内代谢成亚磷酸而产生活性②三环唑(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MBI)—抑制菌体附着胞黑色素生物合成。杀菌剂作用机制小结:1干扰能量形成/呼吸作用--物质分解、呼吸链、氧化磷酸化。作用部位:胞质、线粒体。非内吸杀菌剂:重金属化合物、邻苯二甲酰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醌类、硫磺、硫代氰酸酯、百菌清、砷、酚。内吸性杀菌剂:敌克松、萎锈灵、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恶唑烷酮类2干扰生物合成3细胞壁组分—几丁质4细胞膜组分—磷脂、脂肪酸、麦角甾醇、脂质过氧化5干扰核酸代谢和细胞分裂—作用部位:细胞核6干扰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核糖体7干扰病原物-寄主互作。34杀菌剂毒力:是一种化合物在生理化学性质方面对某种真菌生命功能的反向干扰能力。菌体生长、细胞形态、原生质、孢子的形成和萌发、呼吸、致病性等均可作为毒力反应的指标。杀菌剂毒力方式:1杀菌作用:一定剂量、一定时间处理后,脱离药剂不能恢复生命活动。主要表现抑制孢子萌发。2抑菌作用:一定剂量、一定时间处理后,脱离药剂能恢复生命活动。主要表现抑制菌体生长繁殖。3间接作用—对孢子萌发、菌体生长、繁殖无可见抑制作用。主要杀菌剂类型:1无机杀菌剂、非内吸性、保护性:1.铜素杀菌剂:波尔多液、碱性铜盐。注意事项:诱导螨类猖獗,药害—敏感作物:对石灰敏感的有茄科、葫芦科、葡萄;对铜特别敏感的有李、桃、鸭梨、白菜、小麦等,对铜比较敏感的有苹果、中国梨、柿、大豆、芜箐等。酸性条件下分解;碱性条件下溶解。2)硫素杀菌剂:硫磺、膨润硫、石硫合剂。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有腐蚀作用和被氧化特性。2.有机硫杀菌剂:毒性基团或成型基中含有硫的有机合成杀菌剂,是最早研制的有机杀菌剂。特性和应用:杀菌谱广;施药方法多样;一般为非内吸保护性杀菌剂,须在作物发病之前均匀施药;多数品种具有与其他农药的可配伍性;毒性低。一般对哺乳动物毒性低,使用较安全。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氨荒酸盐):是继无机杀菌剂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类保护性、广谱性、比较安全的杀菌剂。福美类(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代森类(乙撑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注意事项:二硫代氨荒酸盐类杀菌剂不能与铜制剂及碱性农药混合使用或前后使用;在一些植物或少数品种上有药害。如苹果、葡萄等;福美类杀菌剂对疫霉无效,对霜霉效果较差。氨荒酸根离子及其与铜离子1:1的鳌合物是毒力基团;代森类杀菌剂可以防治卵菌病害和半知菌、子囊菌病害。氧化形成的异硫氰酸酯是毒力结构,ETU有致癌作用。3有机胂杀菌剂、非内吸性、保护性杀菌剂:1)二硫代氨基甲酸砷类---铲除性杀菌剂:福美胂、福美甲胂。2)烷基胂酸盐---保护性、广谱,对丝核菌特效:田安、稻脚青。4芳烃类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非内吸性:1)五氯硝基苯:种子处理防治丝核病菌、根肿病菌、放线菌引起的病害。对腐霉属、疫霉属和镰刀菌属病原菌引起的病害无效。2)百菌清: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可防治卵菌、半知菌、子囊菌和担子菌病害,使用途径多。5二甲酰亚胺类:非内吸性杀菌剂,但速克灵有一定的渗透性,具有局部治疗作用;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专化性;对灰葡萄孢属、核盘菌属、长蠕孢属等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有特效;与芳烃类和甲基立枯磷存在一定的交互抗性。1)腐霉利(速克灵):能使病菌菌体破裂死亡,防止早期病斑形成,起保护和治疗作用。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药剂和有机磷药剂混用;要随配随用,不宜长时间放置;幼苗、弱苗或高温条件下施用时浓度不宜偏高,在白菜、萝卜上施用时也应慎重。5有机膦杀菌剂:1)硫赶磷酸酯类:异稻瘟净、克瘟散,前者内吸性好,可作为颗粒剂使用。后者内吸性差。2)烷基磷酸盐类:乙磷铝:水溶性、内吸性杀菌剂。其主要特点:使用方法多样(叶面喷施、根部浇灌、木质注射);主要防治叶面霜霉病及根部卵菌病害,但对马铃薯晚疫病没有防效;具有内吸、双向输导性能,保护新生组织及叶
本文标题:化学保护复习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86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