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农业推广学第五章农业推广教育
1第五章农业推广教育与农民培训•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与原则•影响农民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农业推广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我国农民培训工程2一.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与原则概念农业推广教育是以农民为对象,以农村开发和农民实际需要为教材,以开发民智、提高农民素质、改进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活为目标的活动过程。意义对农民的非正式教育;传播;咨询;服务;开发.3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普及性:面向农业生产、面向农村社会的广泛教育.•实用性:推广教育主要不是为了储备知识,而是为了解决农村、农民、农业生产、农业推广的实际问题。•实践性:不仅向农民传授新知识、新技术和技能,而且还要同他们一起进行试验,向他们提供产前、产后服务。4•时效性:农业推广教育要不失时机地帮助农民解决他们所急需的技术。•综合性: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紧密结合的物质生产过程,是“自然环境—生物—人类社会”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系统。农业是一个知识密集的产业部门。5●教育场所、形式、手段的多样性村头路边、田间地头,城镇村庄、赶集市场;会场、戏场、电影场、课堂,饭场、农家小院、办公室、咨询处。宣传、讲演、表演,咨询、示范、培训、报告和讨论。印刷材料,视听手段,还有实物展览和陈列,形式多种多样。6农业推广教育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原则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农业推广教育的内容;实际、实用、实效。7*直观性原则实物直观(如观察实物标本,现场参观,实习操作等).模象直观(如模型、图片、图表、幻灯片、电影、电视录像等).语言直观(如表演、比喻、模仿、拟人等对客观事物具体、生动、形象地描述)等。8调动积极性,启发农民提出不同的见解,自己决定取舍,培养农民对农业推广教育的内容进行评判的良好习惯,并通过相互对话,交流看法等方式创造和谐、融洽的气氛,使学习成为他们的主动参与的积极行为活动。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农民的年龄层次、个性差异和文化程度等不同。创造性原则学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应用,使成果的引进推广配套工作更加完善,或得到创新的发展。9二.影响农民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年龄老年人和青年人在智力结构方面存在着差别。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越高,则智力表现越高。教育程度也就影响了农民对新技术的判断、接受、采用以及对推广项目的参与及贡献。心理背景10一般地区农民:求稳怕乱的农本心理。小而全的自给心理。直观务实的从众心理。小打小闹的实惠心理。盲目求快的过急心理。富裕地区农民:轻农、厌农的心理。竞争开拓的高效心理。乐于经商的开放心理。贫困地区农民:信息闭塞的安贫心理;懒惰迟钝的麻木心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羞于言商的封闭心理。11三.农业推广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内容凡是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活能够采用的知识、技术、经验、方法都是农业推广教育的内容。作物生产。园艺生产。动物生产。渔业生产。农区林业。经营管理。农村资源开发和保护。农业机械。农副产品贮藏加工。农村能源。农村家庭管理。农村青少年“四健教育”。12•主要教学方法1.个别教学法推广工作者同推广对象在一对一的相互影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和培训,称为个别教学法。面对面的个别指导,是有效的推广教学方法.是了解农民需要、思想的有效方法,也是农民了解推广人员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推广人员取得农民的信任。13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走访农户。定点咨询。“联系农户”和“模范农户”(科技示范户)。田间插旗法。142.群体教学法推广工作者同多个对象在相互影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和培训,称为群体教学法。同时向许多人传播技术信息,普及更多推广内容;进行短期的集中培训;通过示范教学、集体讨论、交流经验等,加速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节省时间和人力。15集体教学法。技术方法示范法。效果示范法。鼓励教学法。现场参观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63.大众教学法通过报纸、书刊、宣传资科、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手段,较快地为大范围地区农民群体提供信息技术的宣传教育,使大量的农民迅速获得新观念、新技术、新经验和新信息,及时提醒农民了解某些生产上的紧急情报。17(1)农业推广印刷品。包括报纸、书刊、墙报、技术小册子、黑板报等读物。(2)农业推广视听宣传工具。有幻灯、投影、广播、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电脑网络等。(3)农业推广的静态传播媒介。如广告、标语、展览、陈列等。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84.农业推广教学方法的选择•避免单一教学方法•配套选用多种教学方法•重叠使用教学方法•尽可能采用直观教学方法192012年1号文: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加快培养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村任职大学生等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务农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202005年农业部关于农民培训工作----1.强化主体培训工作。围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大力开展主体培训。2.根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3.依托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优秀人才创业培植工程,开展科技示范户培训,充分发挥现有培训工程的作用。五.我国农民培训工程21责任到人,培训到户,有效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四个一”培训模式一本技术手册一张明白纸一张培训卡一张教学光盘”4.培训要求定培训单位定培训对象定培训内容定资金使用22“绿色证书”工程农业部从1990年开始在全国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从1994年开始在全国全面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绿色证书是农民技术资格证书的习惯说法,是农民达到从事某项工作岗位要求具备相应基本知识和技能后,经当地政府认可的从业资格凭证。23基本特点是:对象是农民,有岗位规范的要求或技术资格标准,取得证书者需要参加学习和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由地方政府或授权机关认可并颁发农业部统一印制的证书。旨在培养千百万农民技术骨干,并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将农业科技成果辐射到千家万户。至2001年,全国已有1994个县(市)开展了绿色证书培训,覆盖面达69.8%。培训人数达1300多万,有600万人获得了绿色证书。24农业部先后与教育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在全军和武警部队副食品生产基地及从事农副业生产人员中开展“绿色证书”培训的通知》,将绿色证书培训扩展到农村普教和军队后勤系统。计划2003-2005年培训600万人;2006-2010年再培训1000万人。8年共培训1600万人,达到每8户农民有1人参加培训。25“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由农业部、财政部和团中央共同组织实施。“工程”分两个阶段实施,1999-2000年为试点阶段,2001-2005年为全面实施阶段。计划用7年时间培训青年农民500万人,每个村培训7-8人,基本达到每个村民小组有1名青年农民参加培训。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回乡劳动两年以上,具有初、高中学历水平的优秀青年农民,特别是青年妇女农民。26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政策和法律法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业和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知识。已培训154万人。计划2003-2005年培训300万人;2006-2010年再培训500万人。8年共培训800万人;届时,基本达到每个村民小组有1-2名优秀青年农民参加培训。272006中央一号文界定“新型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28主要是从参加前两大工程培训的学员中,选拔能开展规模化生产和具有创业能力的优秀学员,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创业资金扶持和后援技术支持,将其培植成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29该“工程”从2003年开始启动,计划2003-2005年培植农民3万人;2006-2010年再培植7万人。8年共计培植10万人,届时,达到每个乡(镇)培植2-3人。30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带头人。支持工商企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乡土人才创办现代农业企业。2007年中央一号文:31主要是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行引导性和示范性培训,提高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素质和技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计划2003-2005年培训300万人;2006-2010年再培训1000万人。8年共计培训130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32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从2004年起,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阳光工程”33目标任务:2004-2005年,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培训工作机制,为大规模开展培训奠定基础。培训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年培训250万人。342010年以后,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把农村劳动力培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层次,使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总体上与我国现代化发展水平相适应。2006-2010年,在全国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培训农村劳动力3000万人,年培训600万人。35加大“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培训机制。适应制造业发展需要,从农民工中培育一批中高级技工。鼓励用工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展定向、订单培训。2007年中央一号文:36农业远程培训工程主要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加大传播覆盖面,快捷有效地向广大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使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走进千家万户。2003-2010年,农业远程培训计划开发培训课程400门,录制广播电视节目4000小时,编译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800小时,向全国播出100000小时,向农民发送农业科技光盘1000万张。继续加大“农业科技电波入户计划”实施力度,到2010年,全国90%以上的县能实现电波入户。37有效整合农业科技教育资源,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或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并完善以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龙头,以各级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骨干,以高中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建设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38Anytime、Anywhere、Anyone、Anymedia、Anyway重点加强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县、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选择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基础较好的500个县、2000个乡(镇)进行示范。以企业与民间科技服务组织为补充,以县、乡、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各类培训机构为基础的,从中央到省、地、县、乡相互衔接、上下贯通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为实施五大培训“工程”提供保障。39培训内容——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的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民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农业环境保护、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安全、标难化生产等知识;——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经济知识与技能;——提高农民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和政策水平的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和农业、农村有关政策等;——提高农民转岗就业能力的所需知识和技能。40至2006年,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经过25年多的发展,形成了由1所中央校,39所省级校,348所地(市)级分校,2145所县级分校,12000多个乡镇教学班组成的覆盖全国、上下贯通的五级办学体系,拥有广播、电视、互联网、卫星网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文字、音像、网络课件、报刊等多种教学媒体资源,探索了多种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办学模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基层办学经验。41全国农广校系统:培训教师进村、培训媒体资源
本文标题:农业推广学第五章农业推广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8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