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吉林省长春五中高一物理《物体的平衡》课时4练习
课时4单元复习知识结构自学导航解题方法指导:1.三力共点平衡问题的研究方法合成法:将三共点力中的二力合成,其合力与第三力形成一对平衡力.分解法:将三共点力中的一个力分解到另二力的方向上,形成两对平衡力.正交分解法:将三力向z、y坐标轴分解,再利用平衡条件求解.2.物体动态平衡问题:图解法:作出动态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并通过其观察各力的动态变化;解析法:通过力的三角形建立未知力与几何变量的数学关系,由函数关系剖析各因变量的变化规律.3.特殊的思维方法应用整体法:当平衡问题涉及多个物体时,可以通过选取多个物体为研究对象,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往往可简化研究过程.临界法:物体的处于两种运动状态的转折点:①通过运动状态分析揭示临界问题及临界态;②抓住临界态的受力特点建立平衡方程.方法点拨:临界问题的类型及临界态的受力特点:①绳索断裂的临界问题:绳索的张力达到最大抗断张力;物体的平衡平衡状态平衡条件静止匀速直线运动ΣF=0平衡条件的应用一般思路:选择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明确几何关系;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②绳索松弛的临界问题:绳索的张力为零;③物体脱离支持面的临界问题:接触面上的支持力为零;④物体相对于接触面滑动的临界问题:接触面上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典例推荐【例1】两根等长的绳子共同悬挂一重物,两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600,如图4-33所示,现保持AB绳的方向不变,将船绳逐渐转向水平方向的BC′,在此过程中,绳BC上的拉力T1和绳AB上的拉力T2的变化情况是()A.都逐渐变小B.都逐渐增大C.T1先变大后变小,T2变小D.T1先变小后变大,T2变大【例2】重为G的物体恰好能在倾角300的斜面上匀速下滑,如图4-34所示.若在物体上施一力F使其沿斜面匀速上滑,为使该力取值最小,求该力的最小值Fmin。及与斜面的夹角,并求此条件下斜面的弹力Nm及摩擦力fm.方法点拨: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是高考中的能力要求之一.本题可用三角函数的变换求力的最小值.注意:“匀速下滑”与“匀速上滑”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基础评价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静止不动,原因是()A.物体压桌面的力与桌面支持物体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物体所受重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桌面受物体的压力和地面对桌面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以上都不对图4-33图4-342.如图4-35所示,木块在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力F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一定是()A.向上偏右B.向上偏左C.向左D.竖直向上3.一块铁m被竖直悬挂着的磁性黑板紧紧吸住不动,如图4-36所示,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铁块受到四个力作用,其中有三个力的施力物体均是黑板B.铁块与黑板间在水平方向有两对相互作用力互相吸引的磁力和互相推斥的弹力C.磁力和弹力是互相平衡的力D.磁力大于弹力,黑板才能吸住铁块不动4.一条轻弹簧和一根细线共同拉住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平衡时细线是水平的,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如图4-37所示,若突然剪断细线,则在刚剪断的瞬间,弹簧拉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5.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斜面对这个物体的作用力的合力为F,图4-38中哪个图中的,是正确的()6.如图4-39所示,同一块小黑板用两条细绳按四种方式悬挂着,其中,那么,每根细绳受到的拉力中,数值最大的是()图4-35图4-36图4-37图4-387.如图4-40所示,AB杆通过悬线悬于0点,处于静止状态,则杆上B点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为()A.水平向右B.无摩擦力C.水平向左D.无法确定8.如图4-41所示,有一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线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相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力N和细绳上的拉力T的变化情况是()A.N不变,T变大B.N不变,T变小C.N变大,T变大D.N变大,T变小拓展探究9.如图4-42所示,质量为m、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ABC,AB边靠在竖直墙面上,F是垂直于斜面BC的推力,现物块静止不动,则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10.如图4-43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图4-39图4-40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时间之旅(二)对于古希腊人来说,令他们困惑的倒不是时间轮回与否,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使他们困惑不解的是时间是否无限可分。公元前400年,意大利有位学者为了反对时间的无限分割,提出了的阿基里斯和与龟赛跑的悖论。假定阿基里斯的速度10倍于乌龟,又假定赛跑时乌龟在他前面100米。芝诺说,当阿基里斯跑到100米时,乌龟已经跑出10米,当阿基里斯又跑10米时,乌龟又跑了1米,再跑1米,再跑1米,乌龟仍在他前面10cm……,如此下去,没完没了。因此,芝诺说时间不能无限可分。否则运动不存在。面对这似是而非的问题,古希腊人可真糊涂了,因此,他们一直不能为运动学最基本的一个物理量――速度,做出准确描述。(因此,古希腊只有发展较完善的静力学,代表者如阿基米德)。只有到17世纪牛顿和莱布尼茨(1646-1716)各自建立起微积分后,人们才能承认时间无限可分,从而才能正确理解“速度”这个最基本的物理量,也不能解决两千多年的芝诺的悖论。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费曼大《费曼物理学讲义》里讲了一个笑话:一位警察拦住了一位开车的妇女:“太太,您开车的速度已达到每小时60英里!”这位妇女惊愕地回答地回答:“这不可能,先生!我才开7分钟,离1小时还差得远呢,怎么能说是每小时60英里!”亲爱的读者,这位妇女的观点与芝诺悖论有关系吗?
本文标题:吉林省长春五中高一物理《物体的平衡》课时4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11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