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北京一群建筑一座城市
北京:一群建筑一座城市(图)文/王威斯摄影/严军一座城市最令人瞩目的符号,便是建筑。曾经有过什么故事,往往是从他的建筑讲述出来的。迷失的和谐马可·波罗曾说,中国的北京广阔、富裕而美丽,世界上没有人能设计出别的城市来超过它。在几千年历史中,北京保持了一贯的对称风格,城市沿南北、东西两条轴线展开,广阔街区点缀其间,院落由围墙圈起来……即便现在,城市边缘开发项目的格局仍遵循过去的原则。但城市的建筑设计则经历着一场变形记。近几年,北京给外国游客的一个最直观的印象是“北京是个大工地”。与此同时,昔日老北京的城墙、城楼、寺庙、牌楼、四合院,就像冰块似的融化了。如今在北京,你会突然看到一座横亘在城市中,充满着设计感、现代感的庞然大物和城市、周遭没有任何关系,硬挺挺地出现在城市中。中国的建筑热潮吸引了许多世界最顶尖的建筑设计师,在这个国家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他们找到了让自己最大胆的创意得以实现的地方。1998年,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批准立项,这座中国人梦想了40年的国家大剧院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大剧院坐落在北京的心脏地区,位于人民大会堂西侧,离天安门500米,四周环绕着一系列代表国家政治、文化的建筑物,它应该很“传统”、很“中国”。然而保罗·安德鲁的中标方案,却打破了人们心目中既定的想法:建筑采用椭圆的构造,四周以人工湖环绕,椭圆表面用钛金属板与玻璃做成透明的效果。方案一出,各方人士褒贬不一,赞赏者说它是“一颗浮于水面的明珠”,而反对者则被戏称为“蛋”。就这样“安德鲁的蛋”以其现代的前卫姿态一扫紫禁城的历史厚重。在古城的制高点景山上向南望,视线中,除了红墙黄瓦,就是这个巨大的金属半球。据吴长元的《宸垣识略》记载,当前国家大剧院的所在地,在历史上一直属于行使国家权力和外交的部门所在地,代表是宣武门。公安部所在地,属于文部和学部,即行使国家社会发展和文化教育的职责地方,代表是崇文门。这种东文西武的地理布局,来自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从中央的故宫天安门和中间的正阳门(前门)来看,那是座北向南、左文右武。这种布局安排在历史上的反映还有朝廷礼仪,从《周礼》开始,王和皇帝的左边是文官、右边是武将。就传统的东文西武的布局看,西边的人民大会堂和东边的历史博物馆的座地恰到好处。人民大会堂是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地方,也是国家首脑迎接和会见外国首脑与贵宾的地方,人民大会堂坐落在西,符合中国国家和文化传统。历史博物馆是陈列国家历史文物和文献的地方,也是教育后代的地方,属于社会文化教育,坐落在东,符合中国国家和文化传统。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的大门呈东西方向相对和面对中央,也符合左文右武的传统礼仪文化。然而,公安部属于国家法治,却坐落在东;国家大剧院属于国家文化,却坐落在西。可见实在找不出大剧院与人民大会堂之间的建筑美学意义上的关联,相反,那个庞大的体量,蹲在人工湖边斜视着对面的人民大会堂,这种气氛,很难联想到当下正在追求的“和谐”文化的理念。另外,现在国家大剧院的处地面对中南海,如果对社会大众开放,那么,每次国家大剧院的演出活动都可能造成中南海周围熙熙攘攘的局面。这不仅会导致公安和交通麻烦,而且会打扰中南海的工作环境。美国向来以开放和大众化自称,可是,白宫周围都是国家部门办公的建筑,没有任何社会活动的建筑,国家艺术表演中心(肯尼迪艺术中心)离白宫有好几条街道之遥,中心对社会大众开放。伦敦、东京、巴黎、莫斯科等,许多国家的首都也是同样布局,即国家艺术表演中心对社会大众开放,并非坐落在国家中央政府办公建筑的门前。为此,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秘书长宋慰祖站在文化视野的角度指出:“奇形怪状的建筑物先后出现,是我们城市建设‘美国化’的反映。21世纪的高楼大厦的建筑设计,已经彻底脱离了‘秦砖汉瓦’,贪大求洋、标新立异,你有的我要有,你没有的我也要有,我是第一。一切都太追求表面的工业化、现代化了。每一座建树的个体不失为成功的设计,但整体环境的协调不足。北京需要从城市形象设计定位的角度去反思我们的规划。”北京心觉工业设计公司总经理韩永利站在建筑物的角度则认为,部分所谓的地标性建筑,虽然每个新建筑物都独具特色,但它只限于形成区域的和谐,与北京整体的文化环境并不相符,这样的“硬形象”太多。北京奥运场馆重中之重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在今年年底即将完工,由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合作完成。这座酷似鸟巢造型的国家体育场造成一个强烈的视觉亮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它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无序、不规则,但实际上蕴含着规则和秩序,有着东方哲学的体现。这个项目虽然主要由国外设计师打造,却凭借天人合一的意境、镂空的造型以及对中国元素巧妙而充分的展示,不仅赢得设计师们的认同,民意投票也相当高。然而,“鸟巢”在瘦身之前,建筑界的资深院士指出,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片面营造视觉冲击,极大地提高了工程造价,却忽略安全、实用、环保等建筑的基本要义。不但用钢指标惊人,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难以保证,实属一种不必要的巨大浪费和冒险。人类求新、求异、求美的思想无可非议,但是,建筑乃千百年大业,且建筑之为建筑,追求安全、实用的结构之躯,永远是建筑的灵魂所在。虽然“鸟巢”的瘦身是一个信号,它意味着建筑界和行政管理层对当代建筑的重新定位已经开始。我们期待着,在深刻的反思之后,我们这一代,能够给历史留下真正不朽的伟大建筑艺术。财富的支点相比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可能是北京硬形象里最受诟病的一块。北京二环以内每一个大的商业项目几乎都是在破坏古都风貌的基础之上建成的,不管建筑外观如何,它首先在口碑上输了,而北京的商业建筑几乎都在三环和四环附近。北京近年来新建的知名建筑中包含“环”字的不少,但其中能被称为标志性建筑争议最多的或许只有一个:西环广场。法国AREP设计公司西环广场“三门”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北京历史城门印记,中国传统建筑精华加之现代设计语言共同表达。在设计师眼中,西环广场的建筑外形就像一个有着深远寓意的门,更是一座带来发展机遇和巨大财富的现代门户。但具体到西环广场,能发挥多大的能量,是一个需要理性思考的问题。长期以来,西直门地区人流熙熙攘攘,但大部分都是步履匆匆的过客,西直门仅仅是作为一个交通枢纽而存在的。每天无数的人从这里中转,然后“孔雀东南飞”。但近年来,随着中关村辐射圈南移和金融街北扩,西直门成为两大区域的交汇之处,加上轻轨枢纽在这里的建成,有分析指出,西直门地区正在继CBD、中关村之后形成北京一个新的经济中心。对西直门地区而言,它迎来的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新机遇。但机遇也只是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可能,对于德胜科技园区以及西直门地区来说,这里的发展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支点,并以此为起点进行拓展。现在的问题是,西环广场能否强劲到成为其中的一个支点?其实西环广场能否称为北京西部城区的新地标,并不在于它令人羡慕的地理位置优势,而在于它最终在崛起的新经济中心中到底能发挥多大的能量。都市实践(北京)建筑设计咨询公司的王辉认为:现在的业主很精明,不会投巨资盖一个普通平庸毫无个性的大楼,他们投资是要回报的,因此中国的投资者从全世界的设计方案中挑选。如CCTV虽然建造资金比普通大楼高两倍,但是可以设想一下,好东西不便宜,但不能说好东西就不能创造价值,也要考虑他的产出。如房屋的出租率,好的建筑出租率就高。为什么?建筑物新奇好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显示了租房者的实力。投资上看似不合理,但回报方面却非常合算,商业社会讲究投入产出比,这就是理由。文化的符号美国城市规划学者爱德蒙德·培根曾评价说:“北京可能是人类在地球上建造的最伟大的单体作品。”在这个伟大作品中,开阔舒缓的平面布局和辽阔无碍的天际轮廓线构成这个城市的主要性格,这也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特点。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的建筑开始竞相攀高。从北京国际饭店突破古都城市轮廓线特征,成为长安街上高层建筑的始作俑者,到236米高的北京电视中心,再到现在330米的国贸三期,古都的天际线和景观完全被改变。1978年,贝聿铭谢绝了一个在故宫附近设计高楼的邀请,而选择到远离市区的香山设计香山饭店。他提出,应严格控制北京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以保持从故宫向外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2001年,一名西方记者向众多中外建筑师征询他们心目中最佳的5个现代中国建筑,他们中的大多数根本不认为在中国能找出5个像样的现代建筑,然而所有人都毫不犹豫地提到了香山饭店。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在中国大陆的第一件作品。这座350个房间的酒店以中国庭院式风格建成。它的屋顶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轮廓,大堂像一个中国庭院。在香山饭店,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在贝聿铭的心中留有极其深刻的印象。有人曾问:“贝老,您相信风水吗?”“建筑师都相信风水的。不是迷信的风水,风水有好几种,比如说我们建筑要摆房子,要背山傍水,这里也是风水。我觉得风水我们应该相信的,可是风水要弄得太过分,那就变得迷信了,这个我反对。”他如是坦诚地亮明个人的观点。苏州庭园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尤其是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学的运用,在他数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都有轨迹可寻,而坐落在北京香山公园内新建的香山饭店,更是他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精心之作。香山饭店的设计和建成,引起中国建筑界的强烈震动。与过去设计的那些摩天大厦相比,香山饭店的规模并不算大,但是贝聿铭说:“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下的功夫,比在国外设计的有些建筑高出10倍。”他还说:“我们不能每有新建筑都往外看,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寻历史的根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从香山饭店的设计,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在这个所有的建筑师都在向西方看齐的时代,贝聿铭想通过他的设计提醒人们:中国的传统中还有如此宝贵的建筑风格与技艺,需要被我们保存和延续。他希望为新一代的中国建筑师发展一套自己的建筑语言——亭台、屏风、曲折的回廊、掩映的花木,这些中国人擅长的空间处理方式,在贝聿铭看来,这些与西方的钢铁、混凝土和玻璃同样强有力。建筑的雕塑感自从一流洋大师开进北京,二三流建筑师的声音弱了下去。而一流大师来势凶猛,不仅大把大把地得到了最“香”的项目,更不忘畅言观点,说北京、说建筑、说社会,在学术领域激起层层波浪。围绕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的争论更加激烈,这个以两个“Z”字造型环状连接、高230米的摩天大楼,在180多米的高处横空挑出跨度70米的巨型楼宇,对结构安全构成巨大挑战,并抬高了建筑造价。批评者认为这是因形式而扭曲功能、自找麻烦,违背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但雕塑艺术家隋建国认为,CCTV的建筑是成功的。“建筑形式美一直是建筑师所追求的,当建筑师把地域的文化、历史等方面应用雕塑的形式美来表现,其建筑更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就好比现在文明之前,虽然建筑师们的设计都是做直上直下的,但能力强的建筑师会通过玻璃、或其他形式将一个房子做的有凹凸感,这也就是雕塑感。”在隋建国看来,对于建筑,传统中建筑师们因为受建筑材料的限制(地球重力),设计的建筑外形只能是直上直下,但结构与材料力学上的技术问题,不能束缚建筑师的艺术感、想象力与创新意识。如果这样的话,建筑就会了无生气,僵硬死板。随着新材料的出现、新科技的发生,例如金属结构、玻璃幕墙、膜结构等,建筑师从美学的观点出发,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并从中发掘乃至创造出新且美的,超越地球重力限制的建筑形式。自从现代主义文明诞生之后,凡是受过学校教育被现代主义文化吸引的建筑师,都希望把自己的建筑做的有雕塑感,因为抽象雕塑更具形式美,符合设计师的理想,在设计上发挥的能更自由。建筑与雕塑,从来就具有不可分割的因缘,具有雕塑感的建筑如悉尼歌剧院,就是著名之例。著名建筑师中,盖瑞和扎哈也以雕塑感的建筑而知名。目前国内的一些建筑艺术或者建筑雕
本文标题:北京一群建筑一座城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15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