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北宋四大名将功劳排名
北宋四大名将功劳排名曹彬潘美李继隆曹玮北宋名将曹彬:后周时以后宫近戚为晋州兵马都监,累官至引进使。北宋建立后,迁客省使兼枢密都承旨,乾德二年(964)以归州行营都监参加灭蜀之役,以不滥杀掠而得到宋太祖赵匡胤的褒奖,授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开宝七年(974),受命率军灭南唐,约束宋兵不得肆意杀掠,使南唐都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免遭破坏。回师不久即被任命为枢密使。宋太宗赵炅即位,加同平章事,封鲁国公,益得信任。雍熙三年(986),宋太宗分兵三路攻辽,曹彬任幽州(今北京)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率宋兵主力自雄州(今河北雄县)向涿州(今河北涿州)进发。因指挥无能,不能约束部将,造成岐沟关(今河北涞水东)之战的惨败。致使其他两路军也被迫退兵。因此,被责授右骁卫上将军。次年,起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宋真宗赵恒即位后,召拜枢密使。咸平二年(999)病死,终年六十九岁。北宋名将潘美:《杨家将》小说、戏曲等文艺作品,对潘美进行了恶毒的攻击、漫骂和侮辱,将其诬蔑为“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大奸臣。有些人甚至把虚构的小说当作史料,信以为真。潘美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果真象小说和戏剧描写的那样坏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在《宋史》,《续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历代专家学者对潘美都有公正的评述,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历史上的潘美不是坏人,而是北宋开国功臣。他为中国的统一和赵宋政权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将才。潘美成为大奸臣的根本原因,完全是不良文人严重违背历史事实、随心所欲,胡乱虚构、任意夸张而导致的结果。康保成先生在《也谈潘杨讼的历史真实问题》中说:潘美“既没有陷害杨业,射死过杨七郎,也没有受过寇准的勘问,以致投降辽国,恰恰相反,无论是在宋初一系列平定叛乱,争取统一的战役中,还是在抗击北疆契丹贵族的战役中,他都所向披靡,战功赫赫,他是一位应该受到后人尊敬的历史人物。”一、年少志大初露头角潘美,字仲询,河北大名人,其父是戍守常山的军校官,少年潘美英俊倜傥,一表人材。从《宋史》的记载可以看出,潘美绝非庸才之辈。他年纪虽小,却胸怀大志。他曾对邻人王密说:“汉代将终,凶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宝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从他的这一番话中可以看出:他年少志大,很早就立志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最初,他在后周政权中担任典谒官。周世宗柴荣作开封府尹时,潘美就在他的手下做事。逐渐取得周世宗柴荣的信任。后来柴荣登上皇位,潘美便成了后周的供奉官。周世宗初即帝位,北汉就勾结契丹南侵后周,周世宗御驾亲征,与北汉激战于山西高平,二十多岁的潘美领“精兵数千,扼江渚岭,虏果由其路来援(北汉),美坚壁不与战,虏遁去。”这是潘美第一次与契丹相遇接战。并成功地狙击了契丹军,使契丹军无法求援北汉。北汉大败,契丹军也“弃甲而遁”。高平之战大获全胜,潘美功不可没。为此潘美升任西上閤门副使,并出监陕州军,后改任引进使。次年,后周征讨后蜀,潘美被派遣到永兴(陕西西安),“护永兴屯兵,经度西事”。此时潘美二十出头,就显示出不凡的军事才能。在后周政权中,初步崭露头角。从这一段历史来看,潘美当无罪可言,而是有功之臣。二、归朝谕旨辅赵即位周世宗病故后,少主即位,北汉主刘继元又一次勾结契丹乘机入侵后周,以报高平战败之仇。后周派遣殿前都检点、检校太尉、归德节度使赵匡胤御敌征讨,赵匡胤在出征途中,突然发动陈桥兵变,自立为皇帝,是为北宋开国君主宋太祖。宋太祖在陈桥自立为皇帝之后,汴梁的后周政权仍然存在,如何取代后周旧政权,让其文武百官归顺赵宋新王朝,是一项十分艰臣的政治任务。要完成这一艰臣任务,需要派一个得力官员冒险回到京城汴梁去做说服工作。宋太祖想来想去,最终确定派潘美归京回朝。潘美回到京城,召集文武百官,讲明道理,谕旨中外,终于得到了旧朝官员的理解和支持,纷纷归顺大宋。潘美不辱使命,顺利完成任务,辅佐宋太祖赵匡胤,兵不血刃回到京城,正式登上皇帝宝座,赵宋政权正式建立。三、单骑赴陕说服袁彦赵宋王朝建立之初,后周的各地节度使仍拥兵自重,各霸一方,尚未完全归服。宋太祖赵匡胤最担心的是陕帅袁彦。《宋史》上说:“陕帅袁彦凶悍,信任群小,嗜杀黩货,且善甲兵,太祖虑其为变,遣美监其军以图之。”潘美奉命赴陕,不带一兵一卒,单骑独往,来到袁彦军中,首先传达谕旨,然后加以劝说,对袁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说服袁彦归顺赵宋政权。潘美又一次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任务。后来宋太祖高兴的说:“潘美不杀袁彦,能令来觐,成我志矣!”四、平定叛乱镇抚淮南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在江苏扬州起兵反宋,发动叛乱,形势十分危急,极大地威胁着新生的赵宋政权。宋太祖果断决定御驾亲征。潘美以行营都监之职随军征伐淮南。在潘美的协助下,平叛很快取得胜利,李重进全家自杀,党徒焚灭,淮南之役完全取得胜利。淮南之役胜利后,宋太祖命潘美留守扬州,担任巡检,后来又“以功授泰州团练使”。五、调驻湖南收拾乱局淮南稳定之后,湖南的局势尚不安宁。首先是叛将汪端作乱,虽然已被平定,但仍是人心惶惶,局势混乱;其二,岭南的刘鋹多次入侵湖南南部的桂阳、江华等地。其三,湖南西部的溪洞蛮獠,不时侵略,颇为民患。宋太祖为了稳定湖南,调潘美驻守湖南,担任潭州防御使。潘美到任后,采取积极主动的攻防策略,率兵击退了刘鋹的入侵,对溪洞蛮獠“穷其巢穴,多所杀获,余加慰抚”,最终“夷落遂定”。乾德二年,又率兵攻克郴州,至此湖南全境都掌控在潘美的手中,混乱局面得以整治,为下一步消灭南汉刘鋹政权统一南方创造了有利条件。六、擒鋹送京扫灭南汉湖南的局势稳定以后,宋太祖决定向岭南进军,消灭南汉。开宝三年,宋太祖“以美为行营都部署,朗州团练使尹崇珂副之”,首先进军攻克富州。刘鋹调兵遣将前来求援,被潘美军打得大败,贺州被攻克。同年十月,又攻下昭、桂、连三州。潘美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极大地震慑了敌人,西江各州次第归降。潘美因功调任南面都部署。至此,南汉所属的广西之地基本被潘美军占领。紧接着潘美率兵进攻韶州,韶州是广州的北面门户,“贼众十余万聚焉”,潘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韶州,“崭获数万计”。开宝四年二月,刘鋹派遣其大臣王珪到潘美军中乞求通好,接着又派其左仆射萧漼、中书舍人卓惟休奉表乞降,潘美严辞谴贼,谕以皇上旨意:“以为彼能战则与之战,不能战则劝之守,不能守则谕之降,不能降则死,不能死则亡,非此五者,他不得受。”于是潘美命令殿直冉彦衮送萧漼等人赴京。南汉主刘鋹深感末日来临,但仍负隅顽抗,继续派遣他的弟弟刘保兴率众抗拒,潘美率精锐士卒冲破重重阻力,到达离广州一百二十里的栅头,刘鋹十五万士卒依山谷坚壁以待。潘美分析形势说:刘鋹军编竹木为栅栏,如果施以火攻,敌人必定溃乱,此时再用精锐部队夹击它,这是万全之策。潘美“遂分遣丁夫数千人,人持二炬,间道造其栅。及时,万炬俱发,会天大风,火势甚炽,鋹众惊扰来犯,美挥兵击之,鋹众大败,崭数万计”。随后,潘美率兵长驱直入,到达广州。刘鋹山穷水尽,只得放火焚烧自己的府库。潘美攻下广州,大获全胜,“遂擒鋹送京师,露布以闻。”南汉刘鋹政权至此彻底灭亡。“土豪周思琼负海为乱,(潘)美讨平之,岭表以安”。北宋由此得县二百余,户十七万。由于地广人稀,宋太祖诏令潘美“度其地里,并省以便民”。南汉被消灭后,潘美升任山南东道节度使,之后又兼任岭南道转运使。七、进军秦淮直取南唐开宝七年,宋太祖见时机成熟,开始征伐南唐,任命潘美为升州道行营都监,出师向东,进军秦淮。当时渡江的舟楫尚未准备好,潘美下令说:我接到皇上诏令,带领骁将勇卒数万人,希望取得战争胜利,难道能被这一衣带水阻挡而不能渡江杀敌吗?说完,潘美于是身先士卒亲自涉水,大军紧随其后,胜利渡过长江,吴军大败。等到采石矶浮桥架成功,吴人二十余艘战舰击鼓溯流而来。潘美指挥士兵奋勇作战,夺其战舰,擒其将领郑宾等七人,接着又攻破城南水砦,并分兵镇守。宋太祖派使臣传达命令,尽快转移战舰,以防其他变故。潘美接到命令后,立即转移部队。就在这天晚上,吴人果然前来攻砦,未能攻克。江南水陆十万兵力进逼金陵,列阵于城下。潘美率兵袭击,江南水陆兵大败。南唐后主李煜危在旦夕,派徐铉乞求缓兵,宋太祖不予理会,仍“诏诸将促令归附”。而李煜犹豫不决,到了晚上还遣兵数千,手持火炬,不断呐喊,进犯宋军。潘美率领精锐部队,与吴人短兵相接,“晨夜攻城,百道俱进,金陵平”。南唐被灭,得州十九,军三,县一百八十,户六十五万五千六十。”江南平定后,潘美因功升任宣徽北院使。八、大战太原扫灭北汉平定南唐之后,我国南方统一。但在北方,尚有北汉、辽国等国。为了统一北方,早在976年,宋太祖就亲征太原,由于契丹援助北汉等原因,太原未曾打下。公元976年8月,宋太祖诏令党进、潘美分兵进围太原。潘美与北汉“战于汾上,破之,且多擒获。”由于契丹援汉,加上宋太祖驾崩,宋军只得南还,太原终于未曾拿下。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于公元979年初,任命潘美为北路都招讨使,分兵四路,进逼太原。北汉各州县先后被攻破。最后兵临城下,北汉危甚,求救于辽国(契丹),潘美首先遣精兵伏于石岭关,辽败,回军。从此太原外无救兵,内缺粮草,北汉主刘继元走途无路,只得投降北宋。同时投降北宋的还有刘继元的心腹刘继业(杨业)等文武官员。接着征伐范阳,潘美兼任幽州行府事。宋军班师回朝后,潘美任三交都部署,留守屯兵捍卫北部边防。“三交西北三百里,地名固军,其地险阻,为北边咽喉,(潘)美潜师袭之,遂据有其地。因积粟屯兵以守之,自是北边以宁”。潘美曾经“巡抚代州,既秣马蓐食,俄而辽兵万骑来寇,近塞,美誓众衔枚奋击,大破”。至此北汉割据政权被彻底消灭,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宣告结束,北宋基本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在北宋统一中国的征战中,潘美身经百战,每战必胜,为赵宋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重大贡献。上述大量历史事实证明,潘美不是历史的罪人,而是历史的功臣。然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却成白脸奸臣。究其原因,多半与艺术有关。在小说和戏曲中比比皆是,这种历史的颠倒,是由戏剧的宣传而来,潘美便是如此。由于小说戏曲的读者与观众要比历史书籍的读者多得多,所以久而久之,艺术的潘美代替了历史上的潘美。潘美在人们的心目中简直成了奸诈的代名词。作为文艺作品,进行艺术虚构,当然是允许的,无可厚非。但作为反映历史生活的文艺作品,要有一定的历史事实为依据,要尽量符合历史的真实性。正如康保成先生在《也谈潘杨讼的历史真实性问题》一文中所说:“历史剧是艺术,不是历史教科书,当然需要艺术虚构,不仅需要,而且必需。但是这种艺术虚构必须要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而不能随心所欲地杜撰,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历史剧的虚构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特定的历史事件和基本的历史事实不能轻易改动。(2)重要历史人物的基本面目,不能任意改变。(3)历史人物不可能做的事,莫使其为之;不可能说的话,莫使其谓之,切忌把古人现代化。”《杨家将》小说以及同名戏曲恰恰违背了这一创作原则。其作者随心所欲地歪曲历史事实,任意虚构、任意塑造、任意夸张,他们把“金”统统贴到杨业的脸上,而把污水统统泼在潘美的身上,把一个功勋卓著的历史人物潘美丑化得不成样子。致使潘美蒙受不白之冤和奇耻大辱。今天我们要用历史事实为潘美洗刷耻辱,为潘美洗雪冤屈,还潘美本来的历史面目。决不能让历史功臣永远蒙冤受屈。我们应该站在尊重历史的高度,用不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拨开不良文人撒下的重重迷雾,让潘美重见天日,绝不能让历史功臣继续蒙冤受屈,继续遭人唾骂在北宋朝百年的抗击外族战争史上,杰出将领犹如璀璨群星,但有资格被列入宋理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的北宋武将只有四人,李继隆位列其中,另三人是曹彬,潘美,曹玮。由此可见李将军在北宋武将群体中的地位以及显赫战功。李继隆字霸图祖籍上党。父亲是著名的北宋开国将领李处耘。李继隆的妹妹经赵匡胤撮合嫁与赵光义为妻,后来就是著名的明德皇后。李继隆之弟李继和后来是镇守西北边防的名将。因李处耘和赵匡胤的结拜大哥慕容延钧不和,李继隆虽有才华,却屡遭压制,少年时代的李继隆只好每天游猎练武等待机会。一、南征北战开宝年间,宋太祖平定后蜀后由于叛军和盗贼猖
本文标题:北宋四大名将功劳排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39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