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14-2015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科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2、关于医用水银体温计的使用,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可以离开人体读数B.消毒时,放在沸水中煮C.用医用酒精擦拭来消毒D.使用前要用力往下甩3、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行星转动B.鲜花怒放C.骏马奔腾D.枯叶飘落4、下列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内5、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A.物理课本的厚度B.一根粉笔的长度C.黑板的长度D.饮水杯的高度6、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A.水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水水银酒精乙醚熔点/℃0-39-117-114沸点/℃10035778357、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8、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9、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10、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生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声波具有能量11、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这种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12、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过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13、对以下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凝固,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4、采用温度计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人体正常温度是。15、“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16、在电冰箱里从压缩机送来的气态氟利昂在冷凝器中,从而(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把热排到冰箱外;而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液态氟利昂迅速,从而(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17、如图所示,兔子和乌龟在全程为s的赛跑中,兔子跑到树下用时t1,树下睡觉用时t2,醒后跑完剩下的路程用时t3,小兔子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团体赛中,乌龟驮着兔子水中游,兔子背着乌龟地上跑,实现了双赢.兔子在乌龟背上说:“我是静止的,又可以悠闲的睡觉了!”兔子说自己是静止的是以为参照物的。18、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现象(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9、小明将手机悬挂在密闭的玻璃瓶中,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打电话呼叫瓶内的手机,手机(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呼叫信号,这说明;你(选填“能”或“不能”)听到瓶内手机的声音,这说明。20、合肥快速公交(BRT)已开通运行。某时刻有一辆快速公交车甲和一辆普通公交车乙,从同一路口同时向东匀速行驶,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s–t图象)如右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m/s,运行2min后,甲车相对于乙车向方向行驶,两车相距m。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1分)2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cm;tBC=s;vAB=m/s;vBC=m/s。(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是在做运动。(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越度vAC偏.(选填“大”或“小”)22、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1)在使用温度计以前,应该观察它的,认清它的。(2)右图甲为某同学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他的错误之处是。(3)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从开始加热至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①;②。(4)水沸腾时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水沸腾时的特点是。23、如图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①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②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有关。四、计算题(24题6分,25题9分,共14分)24、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12min到达学校。求:(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这位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25、小李开车时看到如图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时汽车内的速度计如图乙所示。(1)你能从交通标志牌上了解哪些信息?(2)若小李此时汽车的速度大小如图乙速度计所示,汽车此时是否超速?若以这样的车速行驶,再经过多长时间能到达香山出口?(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此汽车到香山出口至少需多长时间?(4)你对小李有什么忠告?五、综合能力题(6分)26、小明注意家里摆钟(图甲)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秒呢?于是,他请教了物理老师,知道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单摆(即细绳下系一小钢球)进行探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1)从表中数据可知,单摆的摆长l越长,周期T越(选填“长”或“短”)。(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28中作出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的关系图像。(3)分析图28所示图象,可知实验中用的单摆T2与l成关系。(4)由表中实验记录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时间比较短,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你认为小明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怎么做的?。(5)生活中若摆钟走慢了,应如何调整钟摆的长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DBBDDCDDAABD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4、液体热胀冷缩;0℃;37℃。15、产生;传播。16、液化;放出;汽化;吸收。17、S/(t1+t2+t3);乌龟。18、熔化;液化。19、能;电磁波可以再真空中传播;不能;真空不能传声。20、10m/s;东;600。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1分)21、(1)V=S/t(2)小(3)40.0;1;0.2;0.5(4)大;变速直线(5)大22、(1)量程;分度值(2)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3)①水的质量太多;②水的初温太低。(4)99℃;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3、①慢;低;②快;高;频率。四、计算题(24题6分,25题9分,共14分)24、(1)6m/s(2)5m/s25、(1)从交通标志牌上知:此位置距香山出口5km;此段路程中最高行驶速度是100km/h或者是限速为80km/h。(2)汽车此时超速;以这样的车速行驶,再经过180s到达香山出口。(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此汽车到香山出口至少需225s的时间。(4)要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等。五、综合能力题(6分)26、(1)长(2)图略(3)之比(4)可测出单摆来回摆动多次(如30次)的时间,再计算出来回摆动1次的时间(5)将钟摆的长度调短
本文标题: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14-2015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41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