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农业概论第12次课课件
农业概论易镇邪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第九章农村市场与贸易第一节农业市场化第二节WTO与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78第一节农业市场化77一、农业市场化的内涵与特征㈠农业市场化的涵义1.市场–从不同角度来看,有五种不同但又互相联系的含义。•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表示商品交换的数量,即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共同决定的市场规模;•市场是指市场原则,即在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经济行为原则。76–市场是卖方与买方的结合,是商品供求双方相互作用的总和,对市场的这种理解,是从市场的基本关系商品供求关系角度提出的。–市场是一种进行资源配置的机制。市场中各种资源的稀缺程度通过价格得到反映,交易参与者再根据价格变化来做出反应。752.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社会经济活动、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实现形式。–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调节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机制,其核心是市场价格机制。743.市场化–市场化,是指市场经济体系覆盖了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市场机制贯穿和渗透于社会生产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经济资源由计划配置为主体向市场配置为主体的根本转变,企业行为、政府职能等一系列经济关系与之相适应的过程。734.农业市场化–农业市场化就是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经营所发挥的作用持续增大,农业经济活动对市场机制的依赖程度加大和加深的演变过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经济运行也是主要靠市场机制来调节,即农业经济市场化。72•农业市场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四方面的内容——⑴市场制度的形成。即在农村生产经营、交换、分配环节中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市场运行机制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和机能所在。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要形成包括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以及由此决定的利益机制和进入退出机制,以确保市场体系能够健康、有效地运转,所具有的功能能得到正常发挥。71⑵市场主体的发育。市场经济主体是产权分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市场主体的发育,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先决条件。农业市场化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塑造市场主体。同时必须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要求的法律和规章,以此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形成符合市场经济法制化要求的市场关系,即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70⑶市场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组织的重要功能就是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促使市场制度更好地配置资源,提高市场运行效率。69⑷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健全。现代市场经济下的市场是包括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完整体系。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存在和运行的物质载体,健全的市场体系在市场类型上,要包括农产品市场、农业要素市场、消费品市场;在层次上,要形成上有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期货市场,中有全国和地区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要素市场,下有小型批发或专业市场和乡村集贸市场的完整市场网络体系。68㈡农业市场化的特征1.农业主体的价值取向从自给型向市场型转变–传统农业属于自给型农业。随着农业市场化过程,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所需的生产要素和服务也逐渐市场化。越来越多的农户的生产目的由满足家庭效用最大化转变到追求利润最大化。农业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价值取向是现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正是农户或农场主追求最大利润并相互竞争,才推动了农业的技术进步、专业化分工、资本积累和商品交换,推动农业经济迅速发展。672.生产方式从分散、多样化生产向专业化生产转变–在市场体制下,竞争促使生产者采用劳动生产率高、最节约成本的生产方式,生产的专业化有利于降低成本和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因此,农业生产方式从分散、多样化生产向专业化生产转变是农业市场化的一个重要特征。66二、我国及国外农业市场化㈠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市场化的发展过程–西方发达国家是以农业市场化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起点和基础,因而它们的农业市场化已经达到了高度发达的程度。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市场化建设大都经历了扩大国内农产品市场阶段、扩大国际农产品贸易阶段、农业商业化阶段和农业高度市场化阶段四个主要发展阶段。651.扩大国内农产品市场阶段–是农业市场化建设的起步阶段(17世纪~19世纪6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是西方发达国家促进农产品商品化和农产品国内市场急剧扩大的强大杠杆,是其农业市场化建设起步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642.扩大国际农产品贸易阶段–是农业市场化加快发展阶段(19世纪60年代~20世纪20年代)。农产品国际贸易在工业革命前就已存在,但规模一般较小。工业革命后,随着欧洲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的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激增。欧洲本土国家的农业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带来的农产品需求,同时随着交通业的发展,改善了农产品运输条件,这就促进了农产品的大规模国际贸易的发展。633.农业商业化阶段–是农业市场化的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5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对农产品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加快了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发展,使农业市场化的整体水平得到极大提高。624.农业商业化高度发达阶段–是农业市场化全面实现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一个较长的和平时期。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注意运用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成果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与此相适应,农业的商业化水平也得到了空前提高,形成了发达的农业市场化体系。61㈡我国农业市场化的意义–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作为一个整体问题提了出来,已经成为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条件下,农业能否兴旺发达起来,与农业市场化密切相关。601.推进农业市场化建设是解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问题客观需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的难点和重点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问题。–我国农业人口多,占全国总人口2/3,占世界农业人口近1/3;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农业劳动力是美国的100倍,而农产品出口额是其1/20;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继续扩大,1997年为1:2.47;2003年为1:3.24。–推进农业市场化,有利于推动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592.推进农业市场化建设是贯穿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基本问题–中国的现代化,实质上就是“三农”问题的解决,即实现农业产业化、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解决农业贫困落后。市场化以追求最大效益为中心,要求市场主体必须改变传统农业粗放低效的经济增长方式,采取内涵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会极大地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583.推进农业市场化建设是农业改革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初步建立了农业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是“货往哪里卖、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农业市场化紧密相关。农产品要通过市场卖出去,农民收入和农业发展所需资金从市场中来,农业剩余劳动力必须依靠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到非农产业。–因此,只有加快推进农业市场化建设,才能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开创农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574.推进农业市场化是应对加入WTO,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性举措–加入WTO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少,剩余劳动力多,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业自身积累能力弱,生产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市场综合竞争能力不强。–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关键、最根本的举措就是大力推进农业市场化建设。只有通过市场体制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提高农业市场主体的素质,改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才能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56㈢我国农业的市场化发展过程–我国农业市场化主要是自然经济加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主要体现在整个经济中的自给性生产部分不断减少,商品生产部分不断扩大;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主要表现为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不断减少,从行政手段为主的直接管理向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转变,计划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弱,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越来越强。55–改革开放以来开始的市场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原先由政府确定价格并负责分配的生产资料和各种商品,逐步改由市场来定价和分配;–二是自产自用、自给自足的生产要素及产品相继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商品。市场机制对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发挥的作用持续增大,市场农产品的价格以及农业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成为农户生产经营决策的根本依据。54•我国农业的运行机制正在向市场经济方向转化,但并没有完全进入市场,市场化农业的新体制尚未完全形成,农业经济运行机制还存在不少问题。53第一,缺乏真正有效率的市场经济主体。–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经济的主体经营方式是农户家庭经营,虽然具有经营自主权、产品分配权和土地使用权,但由于分散经营,规模小、素质低、组织化程度不高等原因,多数农户没有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农业合作经济是农民在自愿互利基础上为谋求共同经济利益发展起来的经济组织,一定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但我国数量较少。–国有农业企业存在产权不清、政企不分等问题,缺乏经营的自主权和自我发展的动力,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化企业。52第二,农业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我国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低,市场组织落后,预测需求、信息服务、引导产销等服务不及时,造成农产品产量与价格的大起大落。–农业生产要素市场更加滞后,土地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尤为突出。土地不能正常流动,难以实现农业规模经济,资金、技术、人力资源、信息等不能及时配置,难以实现最大效益。51第三,市场流通不畅。–国有粮食企业和商业企业改革不彻底,未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商品经营者和市场主体。–农民集体和个体进入流通领域,没有得到相关部门和地方的鼓励支持政策,甚至遭遇“地方封锁”,使尚未发育好的市场被分割。–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农产品储藏设备不良,交通运输落后,全国信息网络不健全等也阻滞了农产品的市场流通。50第四,农业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农业宏观调控是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制定宏观调控政策,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并主要通过市场,对农业生产和流通以及整个农村经济进行主动调节的一种政府行为。49–农业宏观调控主要包括:制定和调整农村产业政策、农业发展计划,改革和完善农业投资机制、农业科技制度,引导和帮助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完善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保护制度,实施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补贴政策,建立健全主要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缓冲储备体系和风险基金制度,以及防范农业自然风险的保险机制,利用国际贸易实现农产品供求均衡和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对耕地等主要农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48•目前,我国农业宏观调控体系建设比较缓慢。政府职能转变落后,对应当由市场调节的问题干预过多,对需要政府调控的问题又放任不管,加上手段落后或不配套而调控不得力。农业发展的统计监控体系和农业市场经济的法制化也比较薄弱,社会保障、服务性中介组织以及农业信息系统等也尚不完善,各种相关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较差,农业的调控在很多方面无法可依。•总之,我国农业的宏观调控体系落后于客观需要,加强农业宏观调控体系和改善调控机制势在必行。47三、农业市场体系建设㈠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1.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涵义–批发市场:是指集中进行现货批量交易的场所,是具体的商品交换场所,而且是进行现货批量交易的场所,它是一种有形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专指为买卖双方提供经常性的、公开的、规范的进行农产品批发交易,并且有信息、结算、运输等配套服务功能的场所。462.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类型–根据经营范围划分为综合性市场和专业性市场。–综合性市场是多类农副产品都进入同一市场,其中以蔬菜、水果、肉、禽、蛋、鱼居多,也
本文标题:农业概论第12次课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4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