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力的分解》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力的分解”是人教版物理必修Ⅰ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前一章“力的基础知识”及“力的合成”之后而编排的。由于分解法是处理力的运算的手段和方法。它为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的分解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并且它对矢量运算普遍遵从的规律“平行四边形定则”作了更加深入的应用。所以说本节内容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力及力的分解的概念.(2)、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且都遵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掌握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的一般步骤,学会判断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2、过程与方法(1)、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2)、培养观察、实验能力。(3)、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4)、培养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日常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2)、培育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力的分解方法对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特别是为以后学习动力学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我确定本节的重点内容为:力的分解方法。2、教学难点:目前学生的主要困惑是:如何正确分解一个已知力?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难点内容确定为:如何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二、说教法与学法在教法上采用实验演示、师生讨论的教学方法。学法上让学生观察实验、实验探究、分组交流等,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和发现成功的喜悦三、说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已掌握了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的方法,并通过力的图示法认识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四、说教学过程基于以上分析,为使本堂课围绕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力得到提高,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录像]公园滑梯、大桥引桥,盘山公路.[师问]为什么公园滑梯倾角较大而大桥要修很长的引桥来减少倾角?设计意图:我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新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二)、【新课教学】:【设问】:(回顾、铺垫)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什么叫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什么法则?【学生回答】:如果原来几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做原来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引导学生】而已知物体的合力求分力的过程,我们把它叫做力的分解。【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耙工作的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1、拖拉机对耙的斜向上的拉力F产生了什么效果?2、这样的效果能不能用两个力F1和F2来实现?方向怎样?下面,利用台秤来模拟耙工作【演示实验1】将物体放在台秤上,观察台秤的示数。再用斜向上的力拉重物,让学生观察平板台秤示数如何变化,物体运动情况如何?【提问】台秤示数如何变化?这说明什么?物体运动情况如何?又说明什么?(请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台秤示数减小,物体在水平方向运动。【教师引导学生】斜向上的拉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水平向前拉物体,竖直向上提物体.那么,我们是否可用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和一个水平向前的力共同作用来达到同样的效果。即:F1和F2两个力来等效替代力F?如果F1和F2作用的效果和F作用的效果相同.F1和F2就是F的两分力.(多媒体演示分解过程).在实际问题中,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往往是确定的,通过分析可以找出其作用效果,从而确定两分力的方向,再来进行分解,就可以得到唯一确定的解.设计意图: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进生活。同时使用动画演示,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过渡引言】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力的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我们再来探究两个常见实例:【演示实验2】利用台秤、弹簧秤模拟斜面上静止不动的物块实验:先让台秤水平放置,观察台秤与弹簧秤示数。再将台秤倾斜,再观察台秤与弹簧秤示数【提问】:台秤示数倾斜放置时示数与水平放置时示数什么区别?弹簧秤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台秤示数减小,弹簧秤具有示数【教师引导学生】:物体重力产生了两个效果:使物体沿斜面方向下滑;在垂直与斜面方向上紧压斜面。我们可以用F1和F2这两个力来等效替代力重力G,在多媒体上演示分解过FF1F2θ程。(给学生强调紧压斜面的力并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只是重力的分量,实际不存在)【学生活动】:假设斜面的倾角为θ,物体重力为G。那么重力的分力如何计算?试写出表达式。【教师活动】:通过这个表达式分析:1、当θ增大时,F1和F2的大小如何变化?2、、通过这个结论,我们再来解释高大的桥为什么要造很长的引桥?【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用物理语言描述分析过程。1、当θ增大时,F1增大,F2减小。2、上桥时阻碍车辆前进,上坡困难;下桥时使车辆越来越快,不安全。3、引桥越长,θ越小,F1越小上桥时的阻碍作用减小,从而比较容易上桥,下桥时的加速作用会减小,所以高大的桥总是建很长的引桥,减小桥面的倾角,从而保障行车时的安全。【演示实验3】让全体学生按图示,利用橡皮筋,铅笔,砝码共同探究如何确定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提问】:自己的手心及有什么感觉?橡皮筋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手心有力的作用,橡皮筋被拉长。【教师引导学生】:砝码的重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对手指有拉的作用;对手心有压的作用同样,我们可以用F1和F2这两个力来等效替代力砝码重力G,并在多媒体上演示分解过程GF1θF2动手感受一下【学生活动】手与橡皮筋间夹角为θ,砝码重G。那么重力的分力如何计算?试写出表达式。【探究】合力一定,两分力随它们之间的夹角变化而如何变化?【学生活动】请两位学生做实验:用两手分别捏住细绳两端的弹簧秤,两手等高,细绳中点挂有钩码.改变两段橡皮筋间的夹角,让学生观察橡皮筋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中原因.【引导学生】合力一定时,分力随夹角增大而增大当θ>120o时,分力>合力三)、【课堂小结】:力的分解的一般步骤:(1)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2)根据已知力和两个分力方向作平行四边形.(3)根据平行四边形确定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四)、【板书设计】1、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2、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行定则.3、通常按力的作用效果来进行力的分解.4、力的分解的一般步骤:设计意图:把整节课的重点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一目了然。五)、【作业布置】课本P66问题与练习1、2、3力力的作用效果分力的方向平行四边形分力的大小tan1GFcos2GF
本文标题:力的分解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57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