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核安全知识问:“核安全”的定义是什么?核安全事件如何划分等级?答:广义的核安全是指涉及核材料及放射性核素相关的安全问题,目前包括放射性物质管理、前端核资源开采利用设施安全、核电站安全运行、乏燃料后处理设施安全及全过程的防核扩散等议题。狭义的核安全是指在核设施的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期间,为保护人员、社会和环境免受可能的放射性危害的所采取的技术和组织上的措施的综合。该措施包括:确保核设施的正常运行,预防事故的发生,限制可能的事故后果。那么核安全相关事件是如何分级?历史上,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即被定义为最严重的7级(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记录视频可选择去优酷网搜索)。当时,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导致8吨放射性物质泄露,直接污染核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320多万人受到辐射;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则属于5级。当时,由于核电站机组的制冷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露,至少15万居民被迫撤离。问:在发生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后,不同阶段可采取怎样的防护措施?答:事件发生1至2天内,对人员可以采用的防护措施有:隐蔽、呼吸道防护、服用稳定性碘、撤离、控制进出口通路等。其中呼吸道防护是用干或湿毛巾捂住鼻子的行动,可防止或减少吸入放射性核素。服用稳定性碘能防止或减少烟羽中放射性碘进入体内后在甲状腺内沉积。在事件中期阶段,已有相当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沉积于地面。此时,对个人而言除了可考虑终止呼吸道防护外,其他的早期防护措施可继续采用。为避免长时间停留而受到过高的累积剂量,主管部门可采取有控制和有计划地将人群由污染区向外搬迁。还应该考虑限制当地生产或储存的视频和饮用水的销售和消费。根据这个时期对人员照射途径的特点,可采取的防护措施还有:在畜牧业中使用储存饲料,对人员体表去污,对伤病员救治等。在事故晚期(恢复期)面临的问题是:是否和何时可以恢复社会正常生活;或者是否需要进一步采取防护措施。在事件晚期,主要照射途径为污染食品的食入和再悬浮物质的吸入引起的内照射。因此,可采取的防护措施包括控制进出口通路、避迁、控制食品和水,使用储存饲料和地区污染等。问:核辐射扩散范围有多广?答:核辐射扩散会随着空间范围的扩大而逐渐稀释,一定距离(一般不超过100公里)后核辐射的剂量几乎就降到天然本地水平。另外,核辐射也可能在固体或流体中迁移,但我国与日本隔海,海水也能大量稀释核辐射,当然在核电站辐射源附近,海岸环境还是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问:身边的辐射剂量知多少?答: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介绍,少两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使人疾病、致死。剂量越大,危害越大。数据显示,人类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各种辐射中。来自天然辐射的个人年有效剂量全球平均约为2.4毫西弗,其中,来自宇宙射线约为0.4毫西弗,来自地面γ射线的约为0.5毫西弗,吸入(主要是室内氡)产生的为1.2毫西弗,食入为0.3毫西弗。人们每年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约为0.25毫西弗。戴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履行2000公里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一年有0.5到1毫西弗;一次X光检查有0.1毫西弗。数据显示,当辐射剂量低于100毫西弗时,医学上观察不到对人体的确定性效应,即明显的组织损伤;当剂量超过4000毫西弗,在没有医学监护的情况下,有50%的死亡率,而当剂量超过6000毫西弗时,则可能致命。问:吃什么东西对抗辐射效果好?答:对抗辐射最好的物质就是多糖,特别是食用菌多糖,日常饮食中可以适当食用木耳、银耳、香菇、杏鲍菇等。食用菌多糖可有效吸附有害放射物,促进毒物排泄。炒食、炖食均可。此外,还可食用海参,它富含多糖和胶原蛋白,是很好的抗辐射食品。我们还可以食用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高蛋白食物、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特别要多吃红色、黄绿色果蔬。菠菜、白菜等绿叶菜大多都可以食用。动物肉皮、骨髓也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还可以吃什么?黑芝麻:黑芝麻益肾,多吃补肾食品可增强身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有效保护人体健康。紫苋菜:紫苋菜有抗辐射、抗突变、抗氧化的作用,与其含硒有关。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能提高人体对抗辐射的能力。绿茶:绿茶中的茶多酚,不仅有抗癌和清除体内的自由基的效果,还可以抗辐射。每天喝绿茶对身体非常有益。茶叶中海含有脂多糖,能改善造血功能,升高血小板和白细胞等。番茄红素:番茄红素不仅具备卓越的抗辐射能力,且抗氧化能力极强。番茄红素广泛存在于番茄、杏、番石榴、西瓜、番木瓜、红葡萄等水果及蔬菜中。其中,番茄中的含量相对较高,多存在于番茄的皮和籽中。此外,番茄红素是脂溶性维生素,必须用油超过才能被人体吸收。藻类食品:藻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促进骨髓细胞的造血功能,增强骨髓细胞的增值能力,促进血清蛋白的生物合成,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因此,多吃海带、螺旋藻之类等视频,具有明显的抗辐射作用。问:遭遇核辐射应该怎么办?答:遭遇核辐射“内外兼防”:隐蔽式主要防护措施。中国疾控中心表示,暴漏于电离辐射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核事故后烟云能漂浮多远很难预测,它取决于风速和其他天象条件。在突发事件的早期和中期,隐蔽式主要的防护措施之一,大多数建筑物可使建筑物内的人员吸入剂量约降低一半,隐蔽时间一般认为不应超过2天。一、体外照射的防护原则:1、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2、尽可能远离放射源;3、注意屏蔽,利用铅板、钢板或墙壁挡住或降低照射强度。二、体内照射的防护原则:避免食入、减少吸收、增加排泄、避免在污染地区逗留。1、进入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严重的地区时,要对五官严防死守。例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吸入。2、穿戴麦子、头巾、眼镜、雨衣、手套和靴子等,有助于减少体表放射性污染。3、要特别注意,不要使用受到污染的水、食品等。4、如果事故严重,需要居民撤离污染区,应听从有关部门的命令,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到安全地点。将受到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进行监测和处理。5、受到或可疑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人员应清除污染,最好的方法是洗淋浴。问:碘盐能防辐射吗?答:据报道,所泄漏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从压力容器内释放出的易挥发的碘-131和铯-137.但碘盐在防核辐射这个问题上起不到任何作用。碘盐中的碘含量相对较低,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碘-131仅是放射性物质中的一种,这种物质对于甲状腺会有损伤,吃稳定性的碘一般只能保护青少年的甲状腺不受这种物质的辐射,对其他人群没有过多的益处,但碘盐中碘的含量不足以防辐射。服用碘片防辐射的机理:如果身体已经有了足够的碘,就不会再从大气中吸收更多的碘。碘片让身体吸收满非放射性碘元素,就能避免对放射性碘同位素的吸收。但是,碘片的服用需要在相关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随意服用可能导致碘超标,造成甲状腺肿大等疾病。而含碘量较低的药物,对防辐射并无作用。涂碘酒防辐射的做法是无稽之谈,碘必须内服才能在甲状腺肿富集,否则毫无作用。而碘酒作为外用药,不能内服。问:核电站安全吗?答:核能发电是目前核能和平利用的最主要的方式。在职哼唱运行情况下,核电站对周围公众产生的辐射剂量对人们并不构成任何危险。在我国,国家核安全法规要求核电站在癌正常运行工况下对周围居民产生的年辐射剂量不得超过0.25毫西弗,而核电站实际产生的辐射剂量远远低于这个限值。大量的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核电站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远远小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经常遇到的一些健康风险,例如吸烟和空气污染等。因此,核电站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的环境安全性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核电安全的核心在于防止反应堆中的放射性裂变产物泄漏到周围的环境中。为了防止反应堆堆芯中的放射性裂变产物的外泄,在工程商设置有适当的实体屏障。核电站一般都有3道安全屏障,他们是燃料各元件包壳、一回路压力边界和安全壳。如: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前,世界范围内曾发生过两起重大核事故,即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发生了严重事故,反应堆堆芯的一部分融化坍塌。但由于一回路压力边界和安全壳的包容作用,泄漏到周围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微乎其微,没有对环境和公众的健康产生危害。
本文标题:关于核安全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59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