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故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2.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屡。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3.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4.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5.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藏不安。6.五脏: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7.五火: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8.四热: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9.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10.岐伯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11.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12.受如持虚:形容得病犹如手持空虚之器受物一样容易。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及自然界的致病因素。发陈:形容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植物萌生的大自然景象。蕃秀:形容夏季植物繁茂秀美的大自然景象。容平:形容秋季万物成熟,形态平定不再生长的自然形象。闭藏:形容冬季阳气内伏,万物潜藏的自然景象。首如裹:指头部沉重不爽,犹有物蒙裹之状。开鬼门,洁净府:鬼门,指汗孔。净府,指膀胱。即发汗、利小便。以此法来祛除水肿。太阴主内:太阴,指手太阴肺经。内,指营气。营行脉中,始于手太阴而复合于手太阴,故曰: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太阳,指足太阳膀胱经。外,指卫气。卫行脉外,始于足太阳而复合于足太阳,故曰:太阳主外。13.《素问·痿论》中“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的理解。本句是痿证形成的重要机理之一。肺脏有热,在内可致肺叶枯萎,在外可致四肢痿废不用的痿证。痿证之病虽表现在四肢,但其产生根源却在五脏。而五脏之中,尤以肺为关键。五脏精气津液全赖肺气的敷布,方能濡养五体,如肺脏有热,热邪内迫,肺中津液受热消耗,清肃之令不行,水精四布失常,五脏失养,四肢不得禀水谷精微之气而痿废不用,所以五脏皆可因肺热叶焦而发为痿躄。(《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病机十九条中指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也说明了痿证的形成和肺热有密切关系。)14.理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五脏精气旺盛,则身形五府强健,故曰生;五脏精气衰败,则身形五府败坏,故曰死。指出五脏为身形的根本,五脏精气的盛衰决定着身形的强弱盛衰与生机的存无。15.《灵枢•本神》五脏虚实病证特点及病机。《灵枢•本神》云:“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藏不安。”肝能贮藏血液,魂寄附于血液之中,肝气虚的病人则表现惊恐,肝气盛则出现善怒。肝藏血,血是神的物质基础,而魂又是神志中的一部分,所以说,魂是附于血液之中,亦即“血舍魂”之意。肝气虚,应理解为肝血不足。肝血不足,魂无所依附,亦即血不养心,故病人惊恐不安。脾为后天之本,有化生和贮藏营气的作用,精神活动中的意念是依附于营气的,所以说“脾藏营,营舍意”。如果脾气虚,不能化生水谷精微,营气不足,四肢肌肉失养,故四肢不用。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土灌四藏”若脾气虚则不能输精于四脏,致使五脏功能不能调和,故曰:“五藏不安”。如果脾气虚,气机滞塞,升降失常,就会出现腹部胀满,二便不利。心气虚,心血不足,营血亏耗,心神失养则心志不足而悲。心中有热,煎熬成痰,痰火上扰神明,则神志不宁,狂妄,笑不休。肺主气,肺开窍于鼻。肺气虚,肺失宣降故见鼻塞,少气不足以息。邪气壅盛,肺气上逆,故见喘喝、胸部胀满,仰面张口呼吸。肾气虚,阴气或阳气衰于下,则发生热厥或寒厥。肾阳虚,气化不利,水液内停,故见四肢肿胀,腹部胀满,或全身肿胀,甚至最终影响五脏。16人体生长衰老的生理过程,说明肾中精气的作用?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分析归纳人体生长发育的生理过程如下:生长期:男子八岁—二八,女子七岁—二七。特点:肾气充盛,身体发育表现为齿更发长,天癸至,男子精气溢泻,女子月事以时下,具有生殖能力。壮盛期:男子三八——四八,女子三七——四七。特点:肾气充满,身体发育为真牙生,发长极,筋骨坚,肌肉壮。衰老期:男子五八——八八,女子五七——七七。特点:肾气衰,表现为面焦发白,发堕齿槁,筋骨解堕,天癸竭,男子精少,女子地道不通,形坏而无子。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都与肾气密切关系,都取决于肾气的盛衰,故肾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人的生殖机能与天癸有关。天癸是一种以肾精为物质基础,在肾气的作用下,逐渐成熟的对人体生殖机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物质。所以随着肾气充实,而天癸至,随着肾气衰,而天癸竭。17.“治痿独取阳明”理解?治疗痿证的重要原则之一,其道理主要有两方面:①因痿证的主要病机是五脏热而导致津液气血亏少,以致筋脉痿废不用,而足阳明胃是五脏六腑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若要筋骨皮肉恢复其正常的功能,就必须有充足的气血营养,所以必须重视阳明。②人身阴阳诸经,皆会合于阳明经之气街穴处,并且连属于带脉,故称阳明为“十二经之长”。如果“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所以治疗阳明经,则诸经皆可得以调治。可见,“取阳明”是治疗痿证的关键。18.“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之机理?本句以阴阳为纲,论述了机体阴阳失调、升降失常的病理。飧泄,为完谷不化的泄泻。?胀指胸膈胀满。清气,属阳当升。清阳之气不能上升则衰于下,则成完谷不化的飧泄证。浊气,属阴当降,阴滞于上而不能降,则壅塞胸膈,表现为胸膈胀满。因脾主升清阳,胃主降浊阴,故后世常用此句概括脾胃的病理变化。脾气虚运化失常,清阳之气不升,肠中清浊不分而成泄泻;胃气不降而反上升,浊阴之气积于胃脘部,而使胃脘胀满。掌握此特点,就能判断疾病发生的所在,并指导临床。19.理解“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热病,外感发热性疾病的总称。伤寒,外感病的总称。全句意为:外感发热性疾病,大都属于广义伤寒范畴。所谓伤寒,有广义、狭义之分。“皆伤寒之类也”的“伤寒”,指广义伤寒。如《难经》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中“有伤寒”的“伤寒”,即为狭义伤寒。此句说明热病与伤寒的关系,即热病包含在广义伤寒之中。20.理解“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本句意为阴精的产生来源于五味,而贮藏阴精的五脏,又会因过食五味而受伤害。指出了饮食五味对人体具有“养”和“伤”的两重作用。一方面饮食五味化生精微,以滋养五脏,为五脏精气之源,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饮食五味调和,则五脏精充气壮,脏腑功能协调。另一方面,若饮食失调,五味偏嗜,则不但无益,反而会导致脏气偏盛,阴阳失衡,从而伤害人体,故调和五味,是保持人体阴阳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21.阳虚则外寒”,是寒邪阻遏卫阳之气,卫阳不能达于肌表以司温煦之职,寒邪独留体表而恶寒。与现今所说因阳虚而恶寒的里证、虚证,有病位表里、病性虚实的差别。“阴虚则内热”是指劳倦伤脾,脾属土为阴,脾虚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谷气留而不行,郁久化热所生之内热,实乃气虚发热。与现今所说阴虚火旺的内热,有气虚、阴虚的性质差别。
本文标题:内经讲义打印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1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