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特征与旅游开发探讨[1]罗春艳
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特征与旅游开发探讨--以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国土资源学院地理科学2007级指导教师:罗明云摘要:文章通过实地考察以及查阅各种文献资料来分析了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景观特征,同时以遗迹保护和地质遗迹景观开发为核心,对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的景观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其旅游开发做出初步规划。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可分为五个区进行规划开发,即化石游览区、峡谷地貌游览区、休闲度假区、综合服务及科普教育区以及生态旅游区。关键词:硅化木;地质公园;旅游开发AnalysisofgeologicalremainsandtourismDevelopmetonNationalGeologicalpark——ACaseofShehongNationalGeologicalparkinSichuanprovinceLandandResourcesInstituteofGeographicalSciencesgrade2007instrutor:LuoMingyunAbstract:ArticleissummarizingthecharacteristicsofSichuanpetrifiedwoodresources,withemphasisontheNationalGeologicalparkShehongpetrifiedwoodremainswerestudiedandanalysed.ThroughfieldvisitsandaccesstoavarietyofliteraturetounderstandthenationalgeologicalparkpetrifiedwoodShehonggeologicallandscapefeatures,Fortheprotectionofgeologicalheritageanddevelopinggeologicalheritagelandscape,thecharacteristicsofthegeologicallandscapeofzheShehongNationalsilicifiedForestGeoparkisanalysizedandevaluated,andapreliminarystudyofitstourismdevelopmentisgiven,Anditstourismdevelopmenttomakeapreliminaryplan.ShehongNationalGeologicalParkpetrifiedwoodcanbedividedintofiveareasofplanninganddevelopment,thefossilresort,canyonresort,leisurearea,comprehensiveservices,andpopularscienceeducationandeco-tourismzone.Keywords:silicifiedforest;geologicalpark;tourismdevelopment1四川硅化木资源概述硅化木主要生成于中生代时期,以侏罗纪、白垩纪最多。我国各省均有侏罗纪、白垩纪的分布,硅化木的地理分布范围遍及各省。人为的异地硅化木,由于某种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全国各地的花卉奇石市场,处处都有硅化木的踪迹。下面仅搜集四川部分原地、异地硅化木产出相关资料以示分布的广四川硅化木分布地区四川省自贡市大山埔是侏罗纪恐龙的聚集地,还产有树干长20多米的硅化木,自贡市硅化木出露于月长山岭采石场,硅化木埋藏在距今1.6亿年的中侏罗纪下沙溪庙组底部砂岩中,与大山铺恐龙化石群相毗邻;永川县永泸乡的石松坪硅化木;四川省永川市王坪镇中生代株罗纪硅化木化石,植物名称石松,杜甫曾写“万年松化石”;四川宜宾市东南68km处,有一天然竹园,那里粗如碗口的楠竹,根连枝叠、拥青泻翠、郁郁葱葱,这就是国内外罕见的蜀南竹海,在竹海北面二龙口乡有裸露地表的硅化木群,分布在4km2的范围内;四川安岳县的马门溪恐龙是侏罗纪晚期马门溪恐龙化石,为亚洲第二大恐龙化石,距今1.4亿万年相关的还有硅化木、大象、熊猫、鱼龟等化石;四川省简阳三岔湖花岛,有与恐龙同时代的珍稀树种银杉,1.5亿年前的硅化木。2003年,通过国家及省市地质和生物科学专家多次联合考证,射洪侏罗纪硅化木化石群在地下沉寂了1.5亿年之后得以重见天日,四川遂宁和射洪地区发现的良好侏罗系剖面和独特的古生物及保存完好的硅化木化石群等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是进行古生物研究和地质研究的圣地。2射洪硅化木的资源特征1.区域概况1.1地理位置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射洪县明星镇境内东南4km处,其东南角位于大英县回马镇境内,居于射洪县南部龙洞河两岸。园区地理坐标范围:东经:102°22′31″~102°23′25″,北纬:30°38′24″~30°40′48″南北长4.5km,东西宽4.3km,面积约12km2。与其它硅化木地质公园相比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在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上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西部最大的两座城市重庆成都分别位于它的东西两翼,有高速公路相连,距成南高速公路大英段隆盛出入口4km,距中国死海15km,西距成都市136km,南东距重庆市140km,北距绵阳市130km,东距南充市84km,到遂宁市30km,以上周边中心城市行车仅1~2小时即可抵达。成南高速公路、达成铁路、遂渝铁路和遂绵高速公路在此构成交通网络连接园区。射洪硅化木地质公园交通地图1.2地质概况园区为川中典型丘陵地貌,在侵蚀作用下,桌状山、馒头状或台状丘地貌多见,海拔290~420m,最高丘峰为446.1m,一般高差70~-100m,丘间谷地形态多呈“U”型。园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931mm,平均气温17℃,植被以柏、松、水杉、银杏等为主,覆盖率42%。园区地处扬子准地台川中台坳之川中台拱的南充台凹,区内地质构造以宽阔平缓、近东西向的褶皱(蓬莱镇背斜)为主,断裂不发育。出露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下段地层,岩性有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等,倾向北西,倾角5~7°[1]�。园区以低山丘陵地貌龙洞河“U”型峡谷(四川射洪龙凤峡风景区)为主线,构成一幅山水相连、生态优良、风景秀丽的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相结合的旅游景观区。2.射洪硅化木化石群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成因2.1硅化木化石群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主要以硅化木为主,其主要分布在射洪县明星镇的王家沟、曾家沟、田家沟、龙龟寺、龙洞子电站一带及大英县回马镇李家沟,产于蓬莱镇组下段的长石砂岩中,现以发现硅化木512根左右。硅化木的产状复杂多变,以平卧为主,少量与层面斜交或直立,因它形成过程中可能经历了盆地差异升降、地震、火山喷发、洪水、泥石流等等一系列地质作用,以平卧为主,少量与层面斜交或直立;形态各异,两端参差不齐;断面形状多样,呈椭圆形、圆形、半圆状、板状等;直径0.1~1.0m,长0.01~8.0m,多为树干,少见树枝,树根,树皮。其外表颜色多呈褐黑色、灰白色;纹理清晰,质地坚硬,木质“结构”年轮清晰可见[2]。射洪硅化木为保存次生木质部的侏罗纪松柏类植物,隶属与拟罗汉松型、云杉型、原始松型、南洋松型等分类单元[3]。2.1.2硅化木的形成原因射洪硅化木化石群形成于1.5亿年前的侏罗纪。早在三叠纪初期四川盆地全被海水淹没,三叠纪中,晚期,在“印支运动”作用下,扬子地台与华北地台,塔里木地台之间,形成印支褶皱带,向西与巴颜喀喇和三江,滇西的广大印支褶皱区相连,四川盆地边缘隆起高山,海水后退,亚欧大陆主体形成,四川盆地变成内陆湖泊和湿地森林。印支运动以后,四川盆地位于当时的川鄂盆地内形成了稳定的内陆盆地,但它东面位于环太平洋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带,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有多次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活动,川鄂盆地面积大,拗陷幅度大,沉积了巨厚的陆相碎屑岩,如紫红色粘土岩、粉砂岩、泥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等。但中生代气候从晚三叠纪的温暖湿润往侏罗纪时期的炎热干燥气候演变,当时生长的植物以苏铁、银杏、松柏为最主要的代表。这些树木因后来的一系列地壳变动,如盆地差异升降、洪水、泥石流、火山喷发、地震等,则有利于形成了硅化木。[4]中生代裸子植物空前繁盛,侏罗纪时期的火山喷发、地震、盆地差异的升降等一系列的地质事件将大量的树木埋入地底,在高压、低温、缺氧环境下浸泡于高浓度的含可溶性二氧化硅的矿物质热液中,树干周围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硅、硫化铁、碳酸钙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进入到树木内部,树木中的碳元素逐渐被二氧化硅交代,替换了原来的木质成分,保留了树木的形态,经过石化作用形成了木化石。射洪硅化木群所在区的侏罗系上统遂宁组及蓬莱镇组中都含有大量长石石英砂岩,可能是热液提供了二氧化硅,高浓度的含二氧化硅的热液不断交代树木中的木纤维,热液不断地从树木中渗透,树木中的木纤维被带出来,热液的矿物质如二氧化硅、碳酸钙、氧化铁等填充细胞腔和细胞间隙,纳入围岩的微量元素,形成五彩斑斓的色泽,经历了树木--乌木--硅化木的变化过程。硅化木是真正的木化石,因为所含的二氧化硅成分多,则常常称为硅化木。被硅质物质石化的植物树干化石。其突出特点是树干原生微细结构保存清晰,栩栩如生。这种替换作用非常精确,以致于不仅如实体现出外部形状而且还体现出内部构造,有时甚至可以确定细胞构造。硅化木的形成是硅取代木纤维的过程。硅化木,是距今1.5亿年前侏罗纪时期的,当植物(主要是松柏、苏铁、银杏、真蕨、种子蕨等15种以上古乔木的遗骸)被沉积物埋葬后,由于处于缺水的干旱环境,木质不易腐朽,而在漫长的石化过程中,被二氧化硅或碳酸钙、硫化铁等矿物质交替了木质的纤维结构,并保存了枝干的外形,随着气候的演变,又经千万年的风雨剥蚀,硅化森林逐渐露出地表,形成今日之化石森林——硅化木。2.2恐龙化石群园区内恐龙骨骼化石分布于王家沟、李家沟、蔡家坝等地。恐龙化石与硅化木产于同一地层的长石砂岩与泥岩中。骨骼化石直径约0.1~0.3m,长度0.15~0.5m,据分析多为恐龙肢骨化石。经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研究,恐龙体长超过20m,为食植物的蜥脚类恐龙,与四川马门溪龙相近。[5]2.2.1恐龙化石的形成原因恐龙化石的形成也是在侏罗纪时代,但它的具体灭绝原因正在考证,有的专家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于一系列的地质运动导致的,如盆地差异升降、洪水、泥石流、火山喷发、地震等等;气温的突然降低可能也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恐龙化石的成因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掩埋、石化、回归地表。当恐龙因为地质运动、地壳运动、地震、自然灾害、自然死亡等因素死去很快被沉积物或水下泥沙所覆盖时,石化过程就开始了。这些沉积物中含有细小的颗粒,会在尸体表面形成一层松软的覆盖物。这条“毯子”可保护动物尸体免受食腐动物的侵袭,也可隔绝氧气,抑制微生物的分解。恐龙的骨骼和牙齿等坚硬部分是由矿物质构成的。矿物质在地下往往会分解和重结晶,变得更为坚硬,这过程被称为“石化过程”。随着上面沉积物的不断增厚遗体越埋越深,最终变成了化石。而周围的沉积物也变成了坚硬的岩石。这个过程是极其缓慢的。在化石回归地表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危险。在成千上万的化石过程中,周围的岩石可能会变弯变形,这样化石就会被压扁。另外,地壳底部的高温也可能让化石溶化。逃过这些劫难,还得有人赶在化石周围岩层中分离前找到它,否则化石就会破裂消失。2.3峡谷地貌龙凤峡是川中丘林地区唯一一条宽度小,深度大延伸长,且两侧陡直的峡谷。峡谷地貌位于龙洞河拱圈堰至头嘴,长约2km,呈“U”型,谷宽30~50m,海拔296~392m,相对高差100m左右。峡谷两岸相对称,林阴蔽日,流水淙淙。龙凤峡峡谷地貌区出露的岩层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下段,峡谷区内的岩石以砂岩为主,岩层产状平缓、倾角5~7度。砂岩中垂直层面的裂隙较发育,地下水、地表水沿裂隙向下渗透,经过长期的侵蚀和溶蚀作用,砂岩中的可溶物质如钙质等被带走,裂隙不断向下延伸,扩展,形成宽度小、深度大,延伸长的两侧陡
本文标题: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特征与旅游开发探讨[1]罗春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3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