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北京奥运会后的中国体育产业面面观
北京奥运会后的中国体育产业面面观亚洲体育管理协会研究员,中央电视台事业发展研究员纪宁先生:谈这个话题,无论从奥运会以后的后奥运的效应,目前咱们整个国内的赛事市场来说,大家一定要把握一个词就是理性,理性再理性。借用一首唐诗,本来的局面应该是无边落木潇潇下,不见长江滚滚来,产业的发展滚滚向前,最害怕的是奥运会之前不见长江滚滚来,奥运会之后是无边落木潇潇下,奥运会之后会留下许多非理性的一哄而上,散场的场景,这么说不是臆断,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我觉得全民的奥运经济发展和整个自己的产业开发,每个从业者,每个人都要有理性的判断和很冷静的思考,我仅从赛事层面来说,大家都看到赛事市场,但是我个人认为,赛事市场有很大的风险,比如我认为三个层面决定了赛事目前并不是太好做。第一个层面就是整个的赢利模式,大家都知道大的体育赛事赢利模式是井喷式,在很短的期间内,靠着单一的广告经营模式进行盈利,韩主任跟我开了一句玩笑,好的大的企业说我们的预算真不能动,要动的话,省委省领导要追究我们责任,这句话是大实话。我们体育赛事单一的井喷式模式,决定了体育赛事的高风险性。第二目前的产业环境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乐观。产业环境主要的赞助商,我们赢利的基础和来源。举几个例子,国外体育赛事很大买单是媒介、传媒和大的赞助商。我们现在的传媒是什么规模,美国时代华纳下面的子杂志,年的广告额相当于我国广播、电视、电影业所有收入额的总和。我们国内企业的规模屈指可数这么几个,他们是不是都愿意成为分分门别类,五花八门的赛事赞助商,就是产业环境不是很理想。第三个整个赛事组织,运营管理的营销链条,大家都知道,六个链条无论从调研,策划,包装、推广、销售,到服务,所有的营销链条某个链条的薄弱决定了市场产业链不健康,比如说目前好多赛事的组织者会忽略了服务的环节。我个人认为,我们目前进入产业的领域,是大家一定要理性,一定要客观冷静的,有规划的,全盘考虑进入这个领域当中来,就像奥运会,也是理性的奥运会,奥运会之后的效果可能会好得多。谢谢大家。肖景匀:我觉得体育赛事市场有风险,有不同的因素,不同的项目来决定它的风险。我觉得现在的赛事,不光从组织者方面,有很多的因素。当天晚上7点钟我决定搞的,9点半,因为我是三星电子中国区的运作商,三星老板从汉城打电话,打了40分钟,我说你没有诚信。当时他说肖先生我不承办这个赛事,就死定了。当时要求全部的人到会,一个小时前请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去,领导到主席台上说,我只有一个小时。这种风险在那里,这个风险在政府的运作,政府的操作方面,如果当初北京市政府不批这个活动,为什么我接做这个活动,就掌握了两点,第一国家体育总局机关的,奥体中心是国家体育总局的,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体育总局之间有协调国家,如果国家体育总局和北京市政府有协调,那就是风险,我当时做了一个技巧,就是主办方和承办方,最后北京奥组委组委会批准我承办这件事情,这就是一个风险,当时协议里写了一个括弧,必须有三个领导出席有效,中国推广赛事很困难,但是要推广好的技巧,好的沟通。举个例子,国家体育总局管理中心办公厅和体育局局长打报告,当时决定下来的,至少一个星期,我拿着电话纯私人关系了,已经迈出中国国际化,职业化的发展已经有了政府领导支持,不是纯商业的赞助的概念。下面请国际体育管理集团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韩汉韩先生演讲。国际体育管理集团,中国区董事韩汉先生:赛事的商业运作就是商业,实际上跟其他各行各业的商业基本规律应该是一致的。纪老师刚才说泼冷水,我们认为赛事太难做了,主要是大的环境和市场过程不规范,应该是主要的原因。刚才肖总也讲了,我们步伐成功的例子,像刚才张衡先生NBA运作很成功,我们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但是确确实实有很多失败,国内的体育市场尤其是赛事经营市场,在我的记忆当中也是几起几落,最近一两年好像又火起来了。有些数字,比如像今年几场大的重要足球赛事,包括在上海四国邀请赛,南京的基本上都是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我们不好意思说是失败,起码是很难过的。因为我认为既然是商业运作,除了经济指标以外,比如你的产品,我们赛事篮球赛是一个产品,我认为属于没有消费者的捧场,追捧了,有了收益也不能叫成功,应该说从逻辑上讲没有消费者捧场,就没有收益,南京的篮球赛上座率特别低,怎么保证收益。这里既然是商业赛事,我们把它做成产品,做成产品,主持人给这么短时间,只能谈具体的,我很注重成本的问题,经营者也好,组织者也好,承办者也好,对它的成本考虑不是很全面,一个赛事的成本比任何其他产业的销售都来得负责,除了表面看到的成本,还有很多潜在的成本,这是赛事组织过程中容易忽略的。比如请一个外国队来,安排它出关,就是海关的行李车出关的过程,可能让你前面赚的钱全部赔进去,有一个公司运作过程中,就是这样的,本来算来算去松了一口气,好歹赚了十几万,出关出了问题,行礼太多,一定要通过海关检查,等他做完检查的时候,原来恰着时间,到了机场的时候,飞机飞走了,全队不得不在香港停留,把二十几万全部停留进去。很多风险成本或者预计不到的东西太多了。成本要认真地计算,还要考虑消费者承受能力,我不认为中国人富了,可以花500、600元天天看NBA,天天看皇马,像皇马也好,还有国际上比较有名的大的俱乐部,他们老总也非常骄傲,我认为开价太高,出场费开价太高,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事,因为这个费用不是中国大多数消费者能承受的。一台宾礼汽车卖上千万,在中国有市场,也就是卖几台而已,不可能说让广大的消费者都能够买得起汽车,看比赛是一样,我们还要面对广大普通消费者的基础。尤其运作过程中,包括报批费,这些费用是不是属于行政许可,还有论证,应该听证一下,你收的费用合理,是成本续稿很重要的原因,我们不能光听想象这个球赛没问题,有姚明出场能收到赞助费,一次可以,两次可以,第三次很难收到,因为周围只有一个姚明。另外对整个赛事风险的估计,风险的判断和抗风险的能力,抗风险的措施都要考虑,尤其是一些大型的赛事,任何风吹草动都影响你的收入,像肖总讲的提前十几天,那很夸张,很离谱,能运作成功,我很佩服你,一般情况都是半年,一年甚至更久,不知道这一天是刮风下雨还是地震。这个情况在我们组织过程中一场足球赛,因为突然刮风,突然下雨,突然降温,导致大部分的观众不到球场去,现在人们喜欢看电视也可以,因为在房间里舒舒服服的看电视,这些东西都是风险,这个风险到目前为止,一场赛事能不能运作成功,对风险的预测把握和它对待风险的防范措施应该来说是对赛事成功很重要的方面。大家都是做这个产业,我个人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对不对,这个产业这么吸引人,是因为有一个很可观的,相信当中很可观的利润吸引利益驱动,但是我认为现在应该去强调,这个行业当中没有暴利,不能光从帐面上看。为这件事所付出的一些潜在的成本,机会成本,风险成本,这些都统统考虑进去,要好好算帐。肖景匀:我们说到风险,前几天跟我的客户说了一句话,现在国家是拿着体育计划经济内的赛事,拿下来了,明年大家如果有机会再来看,明年五个中心的领导来推荐这些项目,他们拿着项目,委托一个人去找。现在我一个观点,刚才谈到风险,其实媒体这一个环节,对一个赛事组织者的成功很重要,以前把商家赞助的钱给我,像上面这几个LOGO,给我多少钱,我搞这样的活动,这样去做没有市场。现在我们的第一重心思想是看不看中央电视台,看不看中央二台,这样扩展整个新闻,商家会认为怎么会现场直播,首选一个有利的宣传,这是我们考虑这么一个,对赛事的转化问题,然后再跟国家机关,主管机构谈。下面请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健谈一谈,对奥运经济的发展和体育赛事职业化的发展,请您说一下。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健:第一,我们这种论坛四点到五点,台上几位嘉宾比较合适,八个人,一个人三分钟,主持人占半小时,这是一个概念,第二个这是一个规范的问题,三分钟很难表达你的观点,一般10到15分钟比较合适,这种论坛一般三个嘉宾比较问题,其实四个人是多余的,我是多余的一个。我讲的不是丝毫的嘲讽,是一个规范的问题,中国的社会总体正在转型,搞了28年的计划经济,转型用了28年,还得用28年,把中国从计划经济彻底转变成为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这是大的背景。体现我们体育产业方面,也是存在一种转型,转型里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无序和混乱,包括很多高级论坛,他都混乱,可能细节非常糟糕,你更搞不清他这个会开的什么目的,很多人掏钱来了,我这个会参加干什么,你干这个表是知道,我不是贬低这个会,这个会是相当成功的,真是一个规范的问题,包括各种各样的活动,都有一个规范。奥运会是一个什么,奥运会是一个国际惯例,08年奥运会是国际惯例,更多的是文化,把国际惯例在学习,08年奥运会很重要的变化更多的越来越熟悉国际惯例,越来越熟悉市场化运作,像十运会,为什么受到我们的抨击,有优越性,在短时间内创造辉煌,但是不是成熟的市场经济,规范的市场经济所要走的道路,08年奥运会,人们说奥运会有几种组织模式,政府主导是一种形式,完全由政府掌控的,或者是私营企业,我想如果中国再举办另外一届奥运会,下一次肯定找一个企业经纪公司,就像肖总公司承办就可以了,如果到那个时候,说明我们国家非常成熟,体育产业非常成熟,越来越多的市场化,越来越多的符合国际惯例,还有越来越多的浅人文体现生态,现在很多运动对生态进行破坏,一些机械运动对生态的破坏,还有更多的体现人文,我们现在很多的运动,很难说体现人文的关怀,不能体现人文精神。还有更重要的就是体育产业有很重要的内容,我个人认为几年前,做过报告关于休闲产业问题,中国的休闲产业在北京有巨大的广阔市场,关于健康,关于生命,健康涉及到休闲,涉及到更多的保健,这个保健和体育竞技,和竞技体育不是一个概念,身体好,以健康为中心,在北京包括整个中国,体育休闲产业,这个休闲产业有巨大广阔的前景,08年奥运会是一个契机,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为了尊重他人,为了尊重黄先生,为了尊重他人,我的演讲到此。肖景匀:下面请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奥运经济高级顾问黄老师。北京市发改委奥运经济高级顾问黄为先生:陈部长讲的非常好,本来我想自动下台的。刚才几位讲的非常好,尤其是张健先生,张健我在美国电视看到您,横渡英吉利海峡,今天一穿上衣服我不认识你了,不穿衣服能认识你。说到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产业的问题,我自己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我想既然这么多人,最近我发现很多的人进入体育产业,虽然他是一个大池子,里面没有水,但是大家都跳进去了,历史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上升的,它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就像陈部长批评有些会议做的不太好,但是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积累经验,我想一定是会越来越好。中国08年奥运会对我们是一个契机,体育产业的兴旺和发展,跟竞技水平分不开的,为什么美国体育竞技产业的产值要占全世界的产值的53%以上,因为经济发展比较完善,它有经济实力,当有了钱以后,就把钱花在休闲、娱乐、运动方面,随着经济的整体活力的提高,体育产业一定是很好的倾向,刚才和纪先生说过,咱们的体育产业像雨后春笋,现在看像雨后的蘑菇,在体育产业竞争中,肯定有一些产业被淘汰,有一些技术走下去。这就看我们进入体育产业以后,我们的选项并不是每一个公司都要举办赛事,就能赚钱。刚才韩先生也说了,对体育产业的利润抱太高,也不太现实,体育产业有很多的方向,有很多合作的东西,这是我们怎么样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展的模式,这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困难是有的,因为奥运会在中国是第一次举办,很多进入体育行业的人,可能有过体育背景,但是你原来当过运动员,并不意味着你能做好体育产业,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专业,运动员是一种事业,教练员又是一种事业,做体育产业完全不同的,韩先生也说了体育产业是一种生意,怎么能做好,这是第一次在做。我们要学习国外的经验,我是从美国回来的,美国的体育产业非常成熟,我们怎么样学习国外的经验,运用到中国来,引进国外现成的模式,用中国的话说迎头赶上,这有利于08年的体育产业是一种推动。前两天看到魏纪中老先生说,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兴盛不是在奥运会前,而是在奥运会后,这个话是有道理的,时间正好到了。谢谢大家。肖景匀:下面请北京市体育基金会秘书长,北京
本文标题:北京奥运会后的中国体育产业面面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35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