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材料
1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网络德育论坛材料2004年10月22日论坛承办单位:东城区教育委员会论坛材料目录⒈网络德育势在必行朝阳区实验小学⒉时代呼唤网络德育北京第六十五中学李嫄⒊数字德育,创设学生健康成长的空间北京第五中学高宇军⒋交流互动在体验中成长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袁利军⒌点评——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金庆花⒍让心灵自由的呼吸北京市第三中学范雪梅⒎数字德育,引领学生自主成长----网络德育新举措北京景山学校陶春⒏数字平台:为学校德育工作撑起一片纯净的天空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信息中吴颍惠⒐网络班会——助我走进学生心灵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李霞⒑创建网络平台拓展心育之路北京市丰台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康菁菁⒒网络让我们的成长更精彩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徐彬⒓点评——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总编卢勤网络德育势在必行2朝阳区实验小学未成年人承担着继承和发扬一个国家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任,承接着建设和发展民族事业的重要使命。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的思想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只有了解国内外信息形势,了解社会,了解学生,才能更有效的开展学校德育工作。而做好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当务之急一、整体化社会下的学校德育状况。随着人类的主要活动----经济活动的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人的社会交往关系得到了空前的推进和发展。人类可以通过电视技术在一天之内将场景传遍全球;各国的援助可以在一个星期内乘着喷气式飞机纷纷抵达------再也没有游离于世界整体格局的国家。与此同时,借助网络,个体的人也达到了空前的社会化程度:远在千里外的场景,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在一分钟内到达你的桌面(电脑);通过网络,你对此的任何评述也可以随着鼠标和键盘的一阵嗒嗒作响发布呈现在全世界的眼前。如今形式上的若大的地球已经变成实际意义上的地球村,学校德育的处境也是如此:学校德育不是孤立存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可以从社会、家庭得到和学校教育相悖离的体验和观点,使学校德育的有效性面临极大的冲击,传统道德规范遭遇着多角度的质疑和挑战,在这样一个社会道德的整体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者经常面临这样的尴尬:校园中所大力弘扬倡导的,走出校门却成了被嘲讽的对象;德育工作者本人对自己讲台上倡导的东西也未必信服。学校网络德育,就处在这种社会道德状况的整体背景下,学校德育的主要矛盾和困难来源和从属于社会整体道德规范的矛盾和困难。用整体的眼光看待,学校网络德育不是一个和学校其它德育环节相脱离的独立话题,但它无疑集中呈现了目前学校德育状况中的最尖锐矛盾,值得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去深入的探索和思考。二、网络对学校德育的影响计算机在城市市场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了电视机,表明我国城市正在向互联网3为主体的信息化社会快速发展。我国互联网建设加快进行,学校德育日渐感受到网络逼面而来。网络扩大了学生的交往面。通过email、QQ、聊天室,社会活动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容易的结交到天南地北的朋友。就学生而言,交往面的扩大有助于他对世界的了解,但从学校和家长的引导作用而言,则既难以了解其交流的内容,又难以了解其在网络彼端的交往对象。网络增大了学生的信息获取量。互联网上已经突破30亿web页面,已经成为人类最大的资源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便捷途径。借助网络,学生可以直接面对人类信息的海洋可能。不良信息对中小学生的网络活动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学校德育的引导功能的发挥,必须寻找新的办法。如何教育学生分辨不良信息,引导学生利用有益信息资源帮助自身成长,甚至如何建设网络上的优质德育资源,都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虚拟活动空间。社会竞争的激烈,使父母不得不在职业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减少了甚至失去了和子女一起度过的时间。独生子女,在家中没有活动的伙伴,聊天室和QQ中占据大部分时间。在虚拟的身份下,人们不用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实际责任。有一部分人,在网络上恶意的散布虚假信息甚至进行诱骗,使识别能力较低的青少年受到极大危害。同时,网络上的虚拟身份可能比真实身份更令人感觉快乐,使人沉迷其中。虽然活动空间是虚拟的,但它给人的感性体验确是真实的,对道德情感的培养发展起着很大影响作用。如何对虚拟空间内的活动进行引导规范,成为社会道德建设的公认难题,也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难题。网络德育作为学校德育重要的一部分、作为社会道德环境的重要一部分,但网络这种独特的信息资源和交流工具,给网络德育以特有的性质,给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任务。三、应对网络因素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求真务实。求真务实的反面是华而不实,在坚持求真务实这个问题上,我们用哲学的观点去认识,提出:求真、求实、求精、求新的校训。教育全校教职工做事塌实、稳固、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以真实的眼光去认识客观世界,去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习落实党中央对提高民族精神指示: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4大精神。”学校提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从教育者做起。我们的做法是:1、构建学习型组织,教师将工作任务、终身学习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每位教师在工作中、学习中悟出生命的意义。2、师德建设要注重惯”的培养。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习惯、行为习惯、说话习惯、生活习惯等,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长期视老师的好习惯为榜样,会得到教育成功的一半。3、师德建设要注重科学性原则。把教师引导到科研上来;引导到改革的路上来;引导到课堂教学上来;引导到健康的心理上来;引导到健康炼体魄上来;引导到会生活的路上来等等。4、师德设要注重教师的政治追求。教师要有政治追求。处理好育人与育才的关系;处理好个人生活与学校工作的关系;处理好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坚持为学生、为家长、为社会服务好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小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是网络德育工作关键。然而学校要想独占或改变网络是不可能的,但抢占网络德育的教育领地学校工作重中之中。小学生思维虽然活跃,但涉事不深,科学有效、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是我们开展网络德育教育重要手段。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文明习惯,正确的学习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与人交往的习惯等等。习惯出效益,习惯出素质,习惯出人才,使“要我做”为“我要做”。形成一个人的世界观是一个必要的教育过程。我们的做法是:1、加强网络德育建立激励性教育机制,为学生设岗立责。开展人人争星,班班摘星活动。从培养小干部入手,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如学校成立“校长助理”岗位,班级设立班主任助理、辅导员助理,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卫生委员等岗位。小组设立组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卫生委员等岗位。每个学生有一个贴近他实际能力的工作,有一份他力所能及的任务,有一份责任,使学生人人有事干,同时提高责任心和意志品质。2、加强网络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开展诚信教育,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敢讲真话,老师主动和学生交朋友,使学生与老师无话不说。通过电话、网络与老师沟通;通过日记与老师交心;通过老师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学生所需,适时对学生施教、给予及时帮助,让学生心情舒畅。3、加强网络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交往习惯。从鼓励学生为他人多做好事开始,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为小树浇一5桶水、拣起一片废纸、主动把黑板擦干净、主动把桌椅摆整齐、主动倾听别人讲话、主动完成任务、主动帮助同学等等。在无数个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实践能力。4、加强网络德育注重民族文化的教育。唐诗、宋词、论语等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经典,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养民族精神精辟的题材。我校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朗朗上口,言简意赅的民族文化,学生不仅会大量的背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中受到艰苦奋斗、团结一致、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教育。5、加强网络德育,注重“三结合”教育。对学生进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缺一不可,缺少哪一体都会造成教育上的漏洞。为此,我校多年坚持开展“一带一”大手拉小手活动,让家长在与孩子交谈时、带着孩子出游时、参观时、欣赏时自然而然的带上任务,负起责任。学校主动与社区联系,利用节假日鼓励学生拉着大手(家长)去活动,提高学生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5、运用局域网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给学生一个主题,如:“开展我是校园小功臣你怎样做”,同学通过局域网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教育学生要为集体、为学校添光彩,争做集体小主人,提高同学们的“免疫力”。四、学校德育体系应对网络因素合理吸纳。任何一种学校德育活动,都需要相应的信息资源、交流手段、活动空间,而网络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便捷的手段、不受地理和时间限制的活动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所有方面。事实上,从这种认识起点出发,目前学校网络的建设呈现出一种无所不包的态势:其内容从国际新闻到校园动态、从网络课堂到学生聊天室,试图将网络因素扩张渗透到学校德育的每一个环节,因此,网络是学校德育一个领地,学校教育要充分占领这快阵地。学校德育所承载的任务应该是和学生所实际面对的问题相关的,由于学生实际情况的千差万别,学校德育也就承载着许多任务:理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家庭伦理教育、环境意识、心理偏差生的纠正等等。然而教师对学生加强网络德育教育千方百计中,并不是堵漏的工匠,也不能充当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庸医,加之教师个人精力和能力的局限性,决定了学校德育必须对各种问题进行筛选后才纳入工作范围-----哪些问题是我们应当解决的?哪些问题是我们可能解决的?哪些问题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哪些问题的最佳解决时机在日后的?当我们根据学生年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根据各班集体实际需要,选6择出了不同时间、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合适的德育专题时,实际上我们就得到了由不同专题组建成的学校德育整体框架。对学校德育体系来说,其整体框架的合理性至关重要,只有在学校整体德育框架构建的合理性前提下,各个专题活动具体实施的最终意义才能得到保证。要“为了德育,选择网络”,而不要“为了网络,进行德育”。我校网络德育的内容包括德育信息、虚拟心理咨询室、网上论坛、在线交流、网上德育基地、网上家长学校等等。此外,我们还随时关注网络德育教育。给学生提供网络信息。结合“校园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如:各学科学习提前预习,查找资料;提倡学生以网络为主查找资料的同时,课前鼓励学生对自己掌握资料的交流、核对,课上以不同形式把网络学习、研究性学习、进行学习的合作、补充。在基础道德教育中,明确要求学生,读好书,看好戏,上好网,提高网络禁毒意识。同时,在建设学校网络德育环境时也要意识到它是归属于整个互联网络的微小局部,它应当和互联网上的其他内容联系,要自觉的发现和利用互联网上的现有资源。事实上,网络上目前已经有不少优质的德育资源。面向少年儿童的各类教育网站科普网站,都免费开放。在google搜索引擎上用“科普网站”搜索,共约有1,640项查询结果;在google搜索引擎上用“学生天地”搜索,共约有11,900项查询结果。在学校德育网络环境的建设中,我们要自觉的利用网络上现有优质德育资源,集中精力建那些必须的、缺乏的、具备学校自身特点优势的东西。这样,在广大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努力下,互联网络上的优质德育资源将得到有效的利用并不断丰富。在学校网络德育为孩子们奋争的同时,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给孩子一片洁净的网络天空。时代呼唤网络德育7北京六十五中学李嫄今天,网络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据不完全调查,中国网民已近7950万。在网民中,中学生上网人数已占到网民总数21%。网络在深入学生生活的过程中正在潜在而且深刻的影响着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面对网络的挑战,德育显得有些措手不及。众所周知,网络作为信息化的产物、文明发展的标志,丰富的信息量可以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跨越时空的方式使交流更方便。积极的运用网络,不仅可以提高效率,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创新
本文标题: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38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