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农业经济学-PowerPoint演示文稿
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当前农业经济学热点问题研究教学方法——“讲一、学二、考三”课程学习教材及参考教材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课程性质部门经济学:专门从事农业经济活动规律研究应用经济学:经济理论在农业部门的具体应用课程地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一)“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贫苦的,因而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就大体懂得了真正重要的经济学。世界上大多数穷人靠农业养活自己,因而懂得了农业经济学,也就大体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讲演”)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二)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当前农业经济学热点问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农地使用权流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并推广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农产品供求均衡农业产业化经营教学方法:“讲一、学二、考三”“讲一”:精讲“学二”:博学“考三”:宽考课程学习教材雷海章主编《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7月参考教材朱道华主编《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李秉龙主编《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课程学习教材及参考教材经典著作[美]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99[日]速水佑茨朗,[美]弗农.拉坦:《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美]约翰.梅勒:《农业经济发展学》,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期刊《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农业经济学》年鉴《中国农业年鉴》(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期刊与年鉴第一章总论重点西方和中国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难点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第一节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要点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起源:古希腊和罗马萌芽:近代初期(17世纪至19世纪30年代)发展:(18世纪到19世纪初)德国从一般经济学体系中分离出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学科的分化不断加快,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以及进而产生的综合化不断得到增强农业经济学科越来越注重多层面、多视角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定性和定量、实证和规范、宏观和微观分析的结合,不断深入地展开各种比较研究工作农业经济学科还不断突破原来意义上的农业经济范畴,更加系统全面的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问题一向为人们所重视(见图1-1都江堰水利工程)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引入了西方的经济学说和农业经济学理论新中国成立后,理论界开始对我国农业经济学理论进行广泛研究,但由于“左”的影响,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受阻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学术界展开了对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的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农业经济学的内容和学科体系正处在不断发展和日臻完善之中图1-1都江堰水利工程第二节《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要点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现代农业经济学的体系结构现代农业经济学的教学内容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农业经济农业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规律和及其应用的科学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规律见图1-2图1-2农业生产力系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图现代农业经济学的体系结构雷海章主编的《现代农业经济学》教材共分5篇20章。章序及学时分配(见下页)总论(4学时)农业农村农民(6学时)农业生产要素总论、农业自然资源(4学时)农业劳动力资源与农业资本(4学时)农业科学技术(4学时)农产品市场供求(6学时)农产品市场与贸易(4学时)农产品价格与农村消费市场(6学时)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4学时)农业生产结构与农村产业结构(4学时)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4学时)现代农业的宏观调控(4学时)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村区域发展(4学时)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辩证的方法比较与借鉴的方法调查研究的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思考题:简述西方和中国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第二章农业农村农民重点农业的地位和贡献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与发展难点“三农问题”的解决第一节农业第二节农村第三节农民第四节“三农”问题第一节农业Agriculture农业的内涵与外延农业新概念农业的特征农业的地位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农业问题要点农业的内涵与外延内涵: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社会中称为第一产业。农业作为一种生产经济活动,其本质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人类所需的生物产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过程农业的内涵与外延外延:农业包括植物栽培(种植业和林业)和动物饲养(畜牧业和渔业)。有的国家把“农业前部门”和“农业后部门”也划归农业部门统一管理,这样农业就成了一个由产前部门、产中部门和产后部门组成的产业系统农业的内涵与外延广义上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狭义上就指种植业。---2003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外向型农业Agricultureforexport休闲农业LeisureAgriculture假日农业Holidayagriculture都市农业AgricultureinCityCountryside绿色农业Greenagriculture生态农业Ecologicalagriculture有机农业Organicagriculture立体农业Stereofarming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员农业的特征本质特征: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统一一般特征: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农业生产在空间上具有分散性和地域性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独立的基础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对各国普遍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长期起作用的规律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贡献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农业的“新”贡献生态贡献安全贡献政治贡献文化贡献农业问题农业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思考题:一、2004年,我国农产品出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贸易逆差,为什么会出现此现象?二、谈谈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区别?第二节农村Rural农村的界定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特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农村问题要点农村的界定农村是一个与城市相对的概念,泛指城市以外的一切地域空间对农村统计口径的界定美国:凡人口在2500人以下或人口在每平方英里1500人以下的地区及城市郊区都算作农村。欧洲:一般以居住地在2000人以下者为农村。我国:没有直接规定“农村”这一统计指标的口径。统计指标“乡村总人口”指县(不含镇)内全部人口。正确理解农村的科学内涵农村是一个地域范围农村的形成是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农村是一个庞大的复合系统。农村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发展的概念。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特征血缘关系对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剩余劳动力就业任务繁重农业对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农村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提出刘易斯对博克的理论的发展拉尼斯和费景汉对刘易斯的模式进行了修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提出由荷兰经济学家J.H.博克提出(论文“二元社会的经济学和经济政策:以印度尼西亚为例”)刘易斯对博克的理论的发展刘易斯的观点:发展中国家一般含有两种性质不同的部门:一个是效率低的传统农业部门;另一个是效率比较高的城市现代工业部门。由于一部分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为零甚至是负数,把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只会促进工业的发展而不会影响农业。要促进经济发展,必须提高储蓄率,加速资本积累,扩大现代工业部门。——《无限劳动力供给下的经济发展》拉尼斯和费景汉对刘易斯的模式进行了修正第一阶段:边际生产率为零的那部分劳动力的流出,这部分劳动力的流出对农业总产量没有影响第二阶段:边际生产率大于零但低于工业工资的那部分劳动力的流出,这部分劳动力的流出对农业总产量有影响,但能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率第三阶段:前两部分劳动力流出后留下来的劳动力,这部分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高于工业工资,要吸引这部分劳动力流到工业部门,必须支付比不变制度工资水平高的报酬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新中国成立后,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产值结构大约为15∶85,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就业结构大约为50∶50,城镇化水平为40%。这四项指标表明,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阶段。农村经济农村经济是农村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是农村中一、二、三次产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和农村经济是在农村综合体内从事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内容和方式、作用的总和中国农村经济包括农村中的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金融、交通运输、服务业等经济部门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农村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小城镇建设县域经济乡村债务化解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结构调整农村金融农家饭第三节农民peasants与farmers的区分农民的特征农民问题及其演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问题要点peasants与farmers的区分(一)“农民(peasants)的主要追求在于维护生计,并在一个社会关系的狭隘等级系列中维持其社会身份。因此农民不像那些专门为满足市场而生产、并在广泛的社会网络中置身于竞争之中的耕作者。”“相反,农业生产者(farmers)则充分地进入市场,使自己的土地与劳动从属于开放的竞争,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极大化,并倾向于在更小风险的基础上进行可获更大利润的生产。”——沃尔夫“在农民社会,生产品及劳务不是由生产者直接交换,而是被提供给一些中心来重新分配。剩余的东西要转移到统治者和其他非农业者手里。这种分配权力往往集中于一个城市中心,尽管并非永远如此。”——《不列颠百科全书》Afarmerisapersonwhoisengagedinagrarianbusinessbyusingland.Thetermfarmerusuallyappliestoapersonwhogrowsfieldcrops,orchards,vineyardsormarketgardenswithaviewtosellingtoothersasfood.Theymay,however,providerawmaterialsforindustrialpurposessuchasgrainsforalcoholicbeverages,fruitforjuices,hidesforleather,andwoolorflaxforyarnsandcloth-making.peasa
本文标题:农业经济学-PowerPoint演示文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