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农业经营的构造1、何谓纯收入?纯收入与所得有何区别?收入-生产费=纯收入(资本利息+地租+企业利润)所得=收入-经营费经营费:生产资料费、折旧费、外部雇佣劳动费、借入资本利息、地租等构成。所得=自有资本利息+自有地地租+家庭劳动费+企业利润纯收入资本利息地租企业利润所得自有资本利息自有土地地租家庭劳动工资企业利润2、经营费包括那些?经营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生产资料费雇佣劳动力工资他人资本利息、他人地租3、如何理解变动费、固定费?变动费用是指随产量或经营活动的业务量水平的变动而变动的费用,这种费用总额的增减一般是和产品产量或业务量的增减成正比例关系。如人力费、生产资料费等。变动费递增规律:单位产量的变动费随产量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呈递增趋势。固定费是指短期内与产量或经营活动业务量的变动没有关系的费用。如固定资产折旧费、水利费、地租、正是员工的工资等。准固定费包括家庭劳动费。固定费的分散规律:单位产量的固定费C/Y,随产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变动费受收益递减规律的制约,不能过多投入。国定费随产出的增加,而降低。含固定费用的平均费用与边际费用相等时,合理集约度。因此,固定费用越大集约度越高。第三章农业经营的担当者1、试论合理集约度与最有利集约度。在规模一定的前提下,纵轴表示产量、横轴表示费用。合理集约度用生产率Y/X的最高点A1表示。但是,A1不一定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集约度是边际费用(单位价格)与边际产出一致时的A2,称为最有利集约度。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前提下,A2向A1移动最有利集约度消失,只能实现A1合理集约度。合理集约度与最有利集约度的关系,可理解为技术的合理投入量和收益的合理投入量。适度规模经营合理集约度是在一定规模前提下,所要研究的短期问题。适度经营规模则是长期需要研究的问题。适度规模经营是在不同规模的条件下,实现合理的集约度,同时不断调整规模,提高生产率。2、蔡雅诺夫适度规模理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①以一定的经营方式为前提,随着面积的扩大,单位面积费用减少的规模。②强调合理集约度,而不是最有利集约度③技术进步可促进规模的扩大,追求合理规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四章农业经营与立地理论1、何谓立地条件?立地条件与立地因子有何关系?一是指场所如农家、农场等的所在地;二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以及交通、信息等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农户、农场、工厂、商场、学校等某一场所(或空间)的拥有者称为立地主体。立地条件是指给立地主体带来与场所(或空间)完全不同的影响。立地条件既包含交通、通信、社会服务等不断变化的条件,又包含气候、地形、土壤等相对稳定的条件。立地条件的自然部分常用物理方法来衡量,如温度、湿度、降雨、河水流量等。立地条件与立地因子常作为同义词组混用,但在理论上却不一样。立地主体在考虑立地条件时,必须对各种市场因子也称需求因子,由销售额、销售量构成。但在农业生产上,自然因子如气候、地形、土壤(物理性、化学性)、小气候等对商品的质量、价格都有影响。2、何谓最高相对有利性与最小相对非有利性?3、试论区域特色化的内涵如Y省耕地面积Ay,其中种植蔬菜面积Ayi。全国耕地面积A,其中种植蔬菜面积Ai。区域特色化系数Cs=Ayi/Ay÷Ai/A,Cs大于1,特色化程度高。第五章农户经营行为1、农户需求主要有哪些?农户需求是农户经营行为发生的主要心理动因。1)安全需求气候、政策、土地、市场等2)农外就业需求3)资金、技术需求等2、试析影响农户投资动力机制的主要因素。投资动力的源泉是农户、社会对物质财富的需要。影响动力机制的主要因素:(1)农户生活水平。农民生活水平高,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大。(2)政策导向。如政府2002年以来,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和粮食购销市场,把原来通过粮食购销企业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间接给农民的补贴调整为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每年可以计算的农业补贴,美国为512亿美元,欧盟为209亿美元,日本为204亿美元。(3)市场需求。在保持粮食作物总需求稳定增长的同时,对林牧渔业需求明显增加。遥感等新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使农业生产出现新的突破。但目前中国农业的科技含量只有40%,而发达国家为60%~80%。(5)农地收益。据研究,农地收益每增加1%,单位耕地农户投资可增加0.49%。或每亩税后纯收益每增加1元,亩均生产费用现金支出会增加0.95元。(6)农业信贷。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农户投资中大约2/3来自于农户自有收入1/3来自于农业贷款。但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7)农地规模。据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户均种植面积为0-5亩的农户,家庭经营费用支出为4589.6元;户均10-15亩、15-20亩的农户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分别为4413元和4700元;户均20-50亩、50-100亩的农户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分别是5814.7元和10469.8元。中国农户中大部分属于微型的、自给半自给农户。而土地面积越小,土地所承担的农民社会保障功能越重(温铁军)。土地面积相对较大的农户也难于考虑导入大型机械(8)农地承包期。农户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具有明显的长期性,相当一部分投资要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得到回报。长期稳定的承包关系将会对农户投资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9)农民负担。如教育、医疗等负担过重,也会减少投入。(10)国际竞争力。近几年,由于粮食成本年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食糖等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二至五成。但劳动相对密集型产品(如蔬菜、水果、花卉、水产品、畜产品及农产品等)国际竞争力较强。3、何谓“自给小农”和“理性小农”?4、非农业投资行为的原始心理动力是什么?1)获取现金2)充分利用家庭劳动力3)经济扩张第六章农业经营的复合化1、何谓复合经营?发展复合化经营主要目的是什么?复合经营是指,种植、养殖等部门的收入都达不到总收入的80%。有的学者把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成为垂直复合化。复合化的一个主要目的,在季节性农业生产中,实现合理的集约度。设置几个部门,充分利用土地、资本、劳动力,以获取更大的利润。另外,维护地力、利用半成品、分散市场风险、顺利回笼资金等也是重要目的。2、试按种、养业的亲和性划分复合化的类型。结合关系:大米与秸杆、羊毛与羊肉等补足关系:一种作物生产的增加,带来了他作物生产的增加。补合关系:一种作物生产的增加,对他作物生产的增减无关。竞合关系:一种作物生产的增加,带来他作物生产的减少。敌对关系:两种对立的作物一起生产。在五种关系中,最重要的是补足关系。一是一种作物的生产附属物是另一种作物的必要生产要素;一种作物的生产能够利用另一种作物的剩余物。3、何谓边际代替率?在保持同等效用水平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它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4、试述开展复合化农业经营的理由。(1)单一化经营发展的危害,如生物多样被破坏,化肥、农药的污染等。(2)农业机械的推广减少了家庭劳动力对农业的投入量,农户兼业化加速。(3)化肥、农药的用量过大,耕作粗放化、地力退化明显等。(4)土地利用率明显低下,农村环境开始变得荒乱,部分地方牲畜粪尿污染严重。(5)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农村出现了不少社会问题。(6)粮食安全令人担忧上述问题大体分为三类:a、专业化、单一化优先发展论;b、劳动力流失带来的农村社会问题;c、粮食安全、环境问题。5、试析农业经营复合化面临的问题。(1)技术问题。为维护地力,如何确定作物搭配,如何共同利用农业机械、水利设施等。(2)土地问题。一是耕地过于零散;二是耕地的生产能力,特别是排水问题。(3)劳动力问题。农忙时劳动力紧张,能否建立劳动银行。(4)市场问题。复合化经营突出区域特色,生产商品的种类多,市场问题也比较复杂。对大市场而言,产地的单一化、规模化较有竞争力。但是各产地间,围绕大市场的竞争将越演越烈。因此,争取地方中小市场的占有率日益重要,中小市场需要小量多品种的商品,这就为复合化经营提供了条件。(5)担当者与组织化问题。复合化经营要求技术水平较高,担当者的培育十分重要。另外,复合化经营不是某一家农户的事,而是要广大农户共同参与,如牲畜粪尿的处理、农业机械、水利设施的共同利用等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复合经营与单一经营所得水平的比较,除设施栽培、养猪等外,土地利用型的复合经营与单一经营所得水平的差不明显。第七章复合农业1、何谓复合种群的组成?它主要有哪些类型?复合种群的组成:构成复合种群的种群成分、数量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在不同阶段复合种群也有差别,如林农复合种植,在幼林阶段通常与阳性农作物间作,随着林木的长大,林间农作物只能改成阴性作物,或放牧、培育食用菌等。主要有:以种植业为主的复合种群组成,即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复合种群,包括混作、间作、套作等;以林为主的复合种群;以蔬菜为主的复合种群。以养殖业为主的复合种群组成,即以渔为主的复合种群,包括水体立体养殖,如渔贝藻、渔螺混养。水岸结合,如渔牧、渔草、渔林结合等;以畜牧业为主的复合种群。2、如何理解土地当量比、收益单量比,这两个指标与农户决策有何关系。土地当量比:相对于间作、单作而言的一种土地需求相对值,是判断复合农业效果的最常用指标。如1公顷土地在复合经营条件下,能获得10单位的玉米和50单位的大豆。假设,在单作条件下,生产20单位的玉米、75单位的大豆各需1公顷土地。那么获得间作的10单位玉米,需要单作条件下的0.5公顷土地;获得间作的50单位大豆,需要单作条件下的0.67公顷土地。P1P2土地单量比LER=+M1M2P1、P2为间作产量、M1、M2为单作产量收益单量比:用货币计算的土地需求相对量值䦋㌌㏒㧀낈ᖺ琰茞ᓀ㵂Ü单作(1亩)间作(1亩)油菜150公斤300元110公斤220元蚕豆100公斤100元70公斤70元尽管土地当量比大于1,但每亩间作地收入290元(220元+70元)小于油菜300元。aP1+bP2收益当量比RVT=aM1a为第一种作物的价格;b为第二种作物的价格,且aM1大于bM2。RVT的零界值大于或等于1,间作有利,反之单作有利。3、试述土壤养分供应的三种主要方式。一是质流,土壤中养分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而随土壤溶液流向根部到达根际的过程。由于蒸腾作用产生了由植物叶片开始沿茎、根到土壤的水势梯度。在这一梯度作用下,水由土壤经根表面进入根内,溶在水中的养分也随水流近根表,供植物吸收。土壤中的硝态氮、钠、铁、铜、锌、钙、镁大部分是靠质流由土壤供给植物的。二是扩散,当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某种养分的数量多于土壤的供应量时,在垂直于根表的土壤范围内会出现该养分的亏缺区,产生浓度梯度,于是,该养分就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而渐近于根表,扩散距离一般为0.1~0.5mm。扩散除了决定于浓度外,还受土壤性质的影响。三是根系截获,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生长延伸过程中必将要与土壤颗粒接触,土壤颗粒上呈离子态的养分与根面发生接触交换,因根系在土壤中所占体积小(土壤总体积的1-5%),所以作物以此方法吸取的养分只占总养分的百分之几。4、试述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简述多层次循环利用方式。二、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利用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原理,以种促养。种植业生产的饲料,通过家畜家禽过腹还田,实现物质的良性循环,还可对食物链加环,延长生态链条,使物质能量多级利用。例如:对秸秆的利用,不经过处理直接返回土壤,须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分解,方能发挥肥效,参与再循环。但如果经过糖化或氨化过程,使之成为家畜的饲料,饲养家畜增加畜产品产出,利用家畜排泄物生产沼气,用沼渣培养食用菌,用菌床繁殖蚯蚓,将蚯蚓利用后的残余物质返回农田作肥料,使能量转化率大大提高。6、简述农田复合种植的设计原则。(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二)物种搭配趋利避害原则(三)复合群落与环境、技术统一原则(四)综合效益原则第八章农业经营的运作1、农业投资项目的概念及其特点是什么?广义的投资项目是
本文标题:农业经营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4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