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1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1.518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2.589年,隋沿长江兵分八路全面出兵,仅用四个月就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3.社会经济繁荣(1)表现: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人口数量和肯田面积大幅度增长。(2)原因:隋统一后,励精图治,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创立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4.隋朝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巩固统治。(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3)作用: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的工商业发展;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第2课唐太宗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626年,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2.唐太宗时期,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经常提醒唐太宗要吸取隋灭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慎始慎终,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3.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管具体政务。4.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5.贞观之治(1)原因:李世民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看到庞大的隋帝国在农民战争风暴中迅速崩溃,受到极大的震撼。措施:政治上:①虚心纳谏,选贤用能,完善制度经济上:②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法律上:③修订法律,宽省刑罚(2)表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认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第3课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1.武则天的统治(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措施:①重用酷吏,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将武氏列为一等,并规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可列入其中;③大力发展科举制度,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④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3)表现:武则天统治时期,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4)影响: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2.开元盛世(1)措施: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2)表现: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23.在农业生产方面,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劳动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1.科举制度(1)含义: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2)创立:隋朝(隋炀帝)。(3)完善: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唐玄宗改考诗赋)。(4)主要科目: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5)作用:①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②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③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④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2.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3.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1)原因:国运鼎盛,政局安定,科举选官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2)特点:胡汉交融、中西贯通,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第5课“合同为一家”(1)政策:民族平等、和亲、册封会盟。(2)天可汗: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含义: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3)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等。作用: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第6课开放与交流1.遣唐使: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包括学问僧、留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作用: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作用:鉴真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3.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达天竺研习佛法。作用: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4.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1.唐朝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2.唐末,雕版印刷业已比较发达。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做交易凭据的印刷品——“印纸”。成都、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3.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印制的《金刚经》。4.唐初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5.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也叫“飞火”。6.赵州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在一千三百多年间,它历经多次大地震和暴雨洪水的考验,依然屹立在洨河上,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赵州桥的设计者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他采用了单孔石拱的设计方案。作用: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把人类造桥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体现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成就的结晶。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1.唐朝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诗无论题材、数量和艺术成就方面都是以往任何时期的诗歌所无法相比的。2.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3(1)李白诗歌特点:诗雄起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们称他为“诗仙”。(2)杜甫诗歌特点: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真挚动人,富有现实主义精神;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李白、杜甫的诗歌,在唐代享有盛誉。文学家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称颂他们“吟咏流千古,声明动四夷。”3.唐代时期的乐舞也十分发达。相传唐太宗创作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就很有名。4.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窟内众多的泥塑造像与壁画,主要以佛教故事为主;同时也反映许多现实生活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敦煌艺术的奇特神韵和无穷魅力。第9课“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1.我国许多古姓都从女字旁。如,妊、姒、妫等,这反映了母系社会里,以母亲为姓的历史现象。2.从赵、鲁、魏、宋等姓中,能够了解到这些姓氏的来源是封国的地区或名称。3.中国古代的姓氏是区分族属的特定符号,具有明世系、别婚姻、区分等级贵贱等社会功能。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1.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并立政权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北宋汉960赵匡胤汴京辽契丹916耶律阿保机上京西夏党项1038元昊兴庆金女真1115完颜阿骨打会宁南宋汉1127赵构临安2.澶渊之盟(1)时间:1005年;(2)双方:辽与北宋;(3)内容:①双方撤军,各守疆界;②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澶渊之盟”。(4)影响:①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3.宋夏和约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①夏对宋称臣;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③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作用: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1.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1125年,金灭辽。2.1127年,金军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及大批珍宝器物,标着着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3.1127年,北宋皇族赵构在南京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历史上称为南宋,他就是宋高宗。4.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1140年,岳飞带领的宋军在郾城大败金朝骑兵主力,取得大捷。作用: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的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5.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①南宋对金称臣;②割让部分土地;③向金送交岁币。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6.金朝变革女真习俗①改革官制,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②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③鼓励女真族和汉族通婚,学习汉族生活习俗。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1.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中心出现南移的趋势。两宋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2.南移方向: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3.原因: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两宋鼓励对外贸易。44表现:农业①占城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②“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手工业①煤开采量居世界第一;②铁、铜等金属冶炼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③陶瓷制造业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国也因此被誉为“瓷之国”。商业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②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5.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了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1.原因: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生活;雕版印刷的普及,书籍等文化用品逐渐在农村流行;城镇大量涌现,南宋都城临安等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2.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国策,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相当部分官员来自科举考试,各级官员俸禄丰厚,生活十分优裕。宋代的三大节日是元旦、寒食、冬至。3.宋代地主占有大量田地,靠剥削佃户为生。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另一部分是租种他人土地的佃户。4.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坊郭户,依据拥有房屋等财产的多少分为十等,单独管理。5.瓦舍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1.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2.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3.忽必烈改革(1)政治上: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2)经济上:推行重农政策。①把许多牧场恢复为农田;②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③以“户口增”“田野辟”作为衡量管理政绩好坏的标准;④编写《农桑辑要》,刊行四方。(3)文化上:提倡儒学,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国子学。作用:忽必烈的改革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元朝各族人
本文标题: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64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