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已经修改)
07学年上学期韦大小学四(3)班《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主题一.站在高高的山岗上(2课时)课题1.用眼观察家乡教学目标:1.在俯瞰家乡的活动中拓展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对家乡的情感。2.了解4个正方向和4个副方向的关系。3.教育学生要保护周围的环境,让自己生活的环境继续保持优美、怡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到本地较高的地方进行观察。(学校楼房顶)要学生注意观察各个方向上都有什么?做好简单的记录2.准备本地区的一张挂图。(如果没有,可以是全国地图)教学过程:1.看图导入。看导读图,让学生议论一下画面上老师、胡子、妞妞和同学们都在做什么,他们看到和想到了什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像他们一样,学习和了解自己的家乡。2.阅读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页:妞妞的日记。师:妞妞的她的同学们分别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妞妞和她的同学们看到了家乡不同方向的景色。3.体验活动。师: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4个方向(黑板上画出:东南西北),今天我们在多学一些,也就是教科书上同学们使用的东北、西南、东南、西南方向,人们把这4个方向叫住“副方向”,有了他们,使用地图就会更加方便、准确。请学生在原来4个方向图上再补上4个副方向。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做一个练习。请同学们将自己前面的课桌当作地图,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4个正方向。课桌前面是北,靠近自己身体的一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北与东之间的方向是东北,北与西之间的方向是西北,南与东之间的方向是东南,南与西之间的方向是西南。课桌的4个角正好代表这4个副方向:东北——右上角、西北——左上角、东南——右下角、西南——左下角。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学生一边听,一边跟做。4.方向游戏。(1)教师随意喊出4个方向,让学生正确地摸到的桌角。(2)同桌之间做游戏师:这个游戏帮助我们集注了地图上怎样辨认4个副方向,如果是实地的方向,只要确定了东西南北4个正方向,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四个副方向,因为他们就在4个正方向之间。5.方向练习。教师将地图挂上黑板,随便指一个方向,让学生运用4个副方向说出它的位置,让学生体会到有了4个副方向,寻找起来就更为方便。(某河在某山的北面,或某河在某山的东北面。)6.登高俯瞰带领学生登上学校高处(楼顶)观察学校周围的景色。(注意安全)请同学们说说在哪个方向看到了什么?完成第7页上的观察记录。7.课堂小结8.家庭作业如果“从搞出看学校的活动”来不及进行,可布置家庭作业。从高处观察自己家乡。(由家长带领,一定要注意安全)课题2.用手描绘家乡教学目标:1.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增进合作技能。2.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巩固对于方向的认识。3.在绘画活动中增进对家乡的情感,教育学生告别不文明行为。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8K白纸一些,学生人手一份彩笔;2.检查并保证学生都进行了从高处观察家乡活动。教学活动:1.评价导入评价学生的“观察记录”,表扬把握正确的学生。进行上一节课的游戏活动,复习4个副方向。2.阅读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9页,议论一下教科书上的学生是怎样描绘自己家乡的,并谈一谈对这些图画的看法。师:这节课同学们也要为自己的家乡进行绘画。3.小组讨论师:“每个同学都从高处观察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每个小组为家乡画一幅画,要求是每幅画表现家乡一个方向上的景色”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指定各组要画的方向。小组讨论:看到了什么?决定画什么方向,都画哪些内容?分工,进行绘画。(教师巡视并适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尤其是在分工和方向的正确性方面。)4.作品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并介绍小组的绘画作品。5.教师小结。注意:教师收集学生的图画,留待学习下个内容时使用。主题二.从地图上看家乡(4课时)课题1.用心体会家乡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培养爱护环境的高尚情操。2.认识家乡的多样性。3.初步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就教科书中涉及的四川省的内容做不要的了解和准备2.按照教科书中介绍的四川的方法,就本地区的相关内容做适当的准备。3.为学生准备一些书籍、画报等。教学过程:1.导入学生阅读第10页的课文,并询问有无同学到过四川。照教科书上的介绍,简单地议论一下四川省的情况。2.讨论辛容是怎样讲述自己的家乡的,她都介绍了哪些方面(主要介绍了四川的地形、地貌,还介绍了一些风俗习惯),师:我们也要进行类似的介绍活动。3.小组介绍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向家长了解一下自己老家在哪里,都有什么特点。现在,我们按照老家的不同,分成小组,分别像辛容那样,向全班同学们介绍自己的老家,介绍要以地形、地貌和风俗习惯为主。“分组:如果老家在本省的学生较多,可以多设几个小组,或者按照地区再分;如果老家在某些省(自治区)的学生较少,可以将学生合并在一起。小组准备:确定介绍内容,进行分工和练习。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轮流向全班做介绍。5.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课题2.走进不同的家乡教学目标:知识: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和温度统计。能力:了解与理解地理环境及气候的不同与人们生活极其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情感:通过对地形图的阅读,对不同地理环境及气候的了解和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教学内容:第14-19页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2.找有关地区温度的统计资料。3.收集有关故事与歌曲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14-15页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欣赏教科书第14-15页的内容。二、揭示问题,活动探究1.教师引出问题“这两页上的地图,是什么地图?它与周围的几长照片有什么关系?”2.学生自由发言。师:“这是一张专门的地图,教科书告诉我们,它叫‘地形图’。什么是地形图呢?请同学们进行思考和探究自己找出答案。”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科书上的地形图,作出正确回答。(1)什么是地形?(地形只地表的形态,包括山脉、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大类。)(2)地形图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状态。)(3)地形图通过什么来告诉我们?(分层设色的等高线,不同颜色的线代表高度不同的海拔。)(4)地形图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发言)3.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一张地图)师(指定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地形如何?地势如何?海拔是多少?向全班同学汇报。三、自由讨论,激发情感师:通过地形图,可以把地形、地势看得一清二楚,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怎样阅读地形图,现在大家再来阅读第14-15页。(1)在中国地形图上分别找有哪些山脉、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从而看出中国的地势特点怎?(西高东低)(2)地形图与周围几张照片有什么关系?(每幅照片表现了线条所指地区的地形。)在讨论时,教师作适当补充,帮助学生注意各地的显著差异,使学生感受到祖国领土的辽阔。(3)读豆博士的话:你一定会惊叹,我们祖国各地家乡的自然环境是多么的不同吧!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教师小结,并布置家庭作业:与成人讨论以下本课的全部内容。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6-19页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新课。师:“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请同学们与成年人讨论一下本课题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谈一谈,你们对于第17也的两幅统计图有什么想法?”二、探究活动,感受祖国的博大。了解地理环境及气候的不同与人们生活极其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1.围绕两幅统计图,教师提出问题:(1)我国降雨量最多的地方是哪里?降雨量最多的意思是什么?(是我国在一年中平均下雨最多的地方。)我国降雨量最少的地方是哪里?降雨量最少的意思是什么?(是我国在一年中平均下雨最少的地方。)(2)我国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哪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意思是什么?(是我国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要比其他地方热。)我国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哪里?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意思是什么?(是我国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要比其他地方冷。)(3)我国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哪里?我国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哪里?(4)为什么年最高气温不是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年最低气温不是在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夏季的吐鲁番在白天可以达到我国的年最高气温,但新疆早晚的温差很大,到晚上温度可以下降很多,而且新疆基本上四季分明。冬天也很冷,所以按照全年平均计算,吐鲁番的平均气温不是最高。同样,黑龙江的漠河在冬季可以达到我国的年最低气温,但黑龙江依然四季分明,夏天也很热,左翼按照全年平均计算,漠河的平均气温不是最高的。海南岛地处热带,靠近赤道,没有四季而只有旱季和雨季,所以年平均气温是最高的;五道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非常高,所以年平均气温是最低的。)2.自由讨论。师:通过这两幅统计图,同学们可以体会到,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景色壮丽多姿。在祖国的不同地区,有的地方寒冷,有的地方温暖;有的地方湿润,生活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人民,会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请同学们欣赏第16-17页上的照片。谈一谈了解到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气候、不同的降雨量与生活在那里的人民的生活及习惯之间的关系。)穿插一些故事与歌曲:《毛泽东在延安》《铃儿响叮当》……三、了解民族分布,激发爱国情感(第18-19页)1.游戏活动师:“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谁知道有几个民族?”“不同在民族的家乡在哪里?请从地图上找一找。教会学生看第18-19页上的中国民族分布图。游戏:以同桌为对手,互相提问,为不同的民族寻找家园2.欣赏周围的照片,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补充)3.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四、课堂小结,布置家庭作业;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考考周围的成年人。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主题一.展览室里故事多课题1.家乡人生活的变化教学内容:22――28页.从家乡人生活的变化切入,调查我家居住条件的变化,我家周围环境及交通的发展,日常生活中穿着、饮食的历史变化,多层面、多角度地具体感受和理解家乡历史的变迁、沿革,社会的巨大进步,产生热爱家乡,愿为家乡明天作出贡献的想法。教学目标:1.尊重历史、珍惜今天的积极感情。2.握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事物的方法。3.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学会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环境,培养从小自觉保护环境的好品质。教学准备:1.课前请学生搜集家庭居室的新旧照片、旧粮票、布票,长辈用过的生活用品。有的东西可以画下来。2.请学生向长辈调查、了解家庭生活变化和家乡道路的发展情况。分类设计调查提纲,请学生有目的地访问家长。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先大致阅读第二单元的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欣赏单元导读图。思考:新的单元里我们主要研究家乡的那些情况?引出课题。2.小组探究。(1)按照吃、穿、住、行四个方面将学生进行分组。(2)各组分别筹备展览。利用教科书出示的范例和大家搜集的资料;讨论如何展示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如何布置展台,如何向大家介绍,以及还可能找到什么资料和实物。鼓励各小组互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实物和资料。(3).小组分工。谁负责写报告,谁负责讲解,谁负责向全班展示展品。介绍“住”的小组,提供居室的新旧照片,对比介绍新旧房子的总面积,结构,材料,人均面积,居住条件等。讲一讲了解到的有关房子的故事。多用一些生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房子的破旧、简陋。介绍“吃”的小组,播放采访大人讲他们过去的录音,展示我们现在的优越。罗列长辈们吃过的食物及吃了以后的不良后果。再罗列我们现在新的食品。介绍“行”的小组,从道路和交通工具来展开。(4).各小组交流各自的准备。(5).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成就,提醒他们下次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每个组员完成各自的责任。课外完成补充调查搜集。第二课时1.准备。各小组为展示作准备。2.发表。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准备,向全班介绍家乡某个方面的变化。注意语句的组织、通顺。介绍时要对某个方面作具体的补充说明。如:住的房子很破,破得怎样?或者举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其他小组的学生也可帮助补充。3.交流结论。把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话和大家交流。看谁的感受最有意义。引导学生从表面现象看到社会发展的根源:以前为什么那么苦,现在为什么那么幸福?4.总结。(1)我们家乡人生活的变化是巨大的。我们
本文标题: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已经修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77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