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冶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临朐县冶源镇总体规划(2003-2020年)说明书潍坊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3月1目录第一章城镇概况与分析第一节城镇概况第二节城镇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第二章对冶源镇总体规划(1995—2010年)及实施情况的回顾与分析第三章规划依据、原则和指导思想第一节规划依据第二节规划原则第三节规划指导思想第四节规划要点第四章规划年限第五章镇域规划第一节镇域经济发展规划第二节人口发展及城镇化水平预测第三节村镇体系规划第四节公共设施规划第五节基础设施规划第六节风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第七节目标体系第六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一节规划依据第二节规划目标第三节土地利用结构第四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第五节实施规划的措施第七章镇驻地建设规划第一节总体构想第二节规划布局第三节驻地道路系统规划第四节驻地绿化规划第五节驻地景观风貌规划第八章镇驻地专业、专项规划第一节给水排水规划第二节电力电讯规划第三节供热煤气规划第四节环保及防灾规划第九章驻地近期建设与远景规划第一节近期建设规划第二节远景规划第十章规划实施临朐县冶源镇总体规划(2003-2020年)说明书潍坊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3月2第一章城镇概况与分析第一节城镇概况一、区域位置冶源镇位于临朐县中部偏北,北距县城12公里,南与石家河、寺头镇接壤,东与辛寨、卧龙、七贤镇隔河相望,西与五井镇、北与杨善镇为邻,总面积113.8平方公里。二、自然条件冶源镇地处平原与山区交接地带,西南为山区,东北为山前冲积平原和丘陵;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镇内有四条河流:弥河、西石河、南石河、米山石河。冶源镇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雨少,冷暖无常,夏季高温多雨,潮湿炎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寒冷。三、人口概况冶源镇辖47个行政村,总人口58605人,其中农业人口49208人,非农业人口9397人。四、经济概况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为9269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6450万元,工业总产值66240万元。第二节城镇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一、发展优势和特征根据冶源镇现状情况,综合分析冶源镇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发现,冶源镇具有较多优势和较大潜力,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便捷的交通、优越的区位。冶源镇位于潍、淄、临三市区交界处和周围较发达城市经济地,属胶济经济带的腹地,具有区域资源互补、物资集散的条件和发展区域重心小城市的必要;其次,冶源镇位于潍坊市北部沿海、中部平原,南部山区开发战略中的南部山区,其中南部山区是潍坊市2002年开发的重点。冶源镇也处于沂蒙山区开发的前沿阵地,因此具有政策优势;第三,冶源镇位于北部平原和南部山区的交接地带,山东省三横三纵公路中的中纵从镇东部经过,距胶济铁路青州站、济青高速公路仅30余公里,交通运输也比较方便。2、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冶源镇是临朐县经济强镇之一,该镇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劳动力资源和水资源。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为9269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6450万元,工业总产值66240万元,相对雄厚的经济基础是冶源镇今后发展的有利保障。另外,随着游游业的兴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发展快,势头猛。3、丰富的水利资源。临朐县是山东省的富水区之一,冶源有得天独厚的地下地表水资源,且水质良好,冶源水库总库容2.4亿立方米,为农业灌溉、居民生活、工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条件,这在北方各地均严重缺水的大环境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老龙湾、温泉河形成两大泉群,含多种微量元素,常年恒温18ºC左右,是开发旅游、发展养殖、保障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资源。4、基础设施相对完善,镇区建设起步迅速,小城镇建设初见成效。全镇已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同时在电力、水利等方面也具备明显优势。5、自然、历史、文化名胜荟萃,高品质旅游资源丰富。冶源镇位于胶济线四大旅游组群的中间站,济南以泉城灵岩寺、四门塔形成以山泉为特色的旅游区;齐都古城临淄地下博物馆“殉马坑”、蒲松龄故居淄川、博山溶洞、淄博陶瓷节形成具有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区;风筝都潍坊,形成以风筝节、驼山、云门山、玲珑山、十笏园、火山口为特色的旅游区;胶东以山海妩媚、气候宜人的海滨自然风光崂山、蓬莱仙阁、刘公岛等为特色的旅游区。冶源也位于全县南北旅游景点的中间站,县域的北半部分布有世界文化研究对象之一的山旺古生物化石,有坊山、粟山、朐山,县域的南部为远近闻名的沂山,冶源镇地处中临朐县冶源镇总体规划(2003-2020年)说明书潍坊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3月3间位置。冶源镇驻地青山起伏,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景点众多,有冶源水库、温泉湖、老龙湾、海浮山、腊山、大廊山、弥河、石河、海子河,形成了“一库、二泉、三河、三山”的构架,这样集自然、历史、文化名胜于一城的旅游胜地不仅在临朐,在山东省也是屈指可数的。6、劳动力资源充足冶源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25万亩,有耕地面积3.2万亩,2003年有家庭经营劳动力21652人,农业实现集约化经营,按每劳动力负担10亩耕地计算,只需要农业劳动力3000人左右,这样初步预测全镇将有18000余劳动力再次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人口年龄构成上看,到2002年农村劳动力数呈增加趋势。二、发展弱势和制约因素冶源镇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1、本镇非农业率较低,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化水平偏低将制约三产结构的优化调整,不利经济的发展。全镇每千人拥有各类毕业生的数量较全县水平偏低。2、村庄空间分布不均,人口规模偏少。2002年,冶源镇人口密度为515人/平方公里,比全省542人/平方公里低很多。就村庄分布而言,西部、南部较低,北部较高,基本沿着水库河流和公路形成三线一片。山区居民点规模较少,数量也少。镇区居民点规模相对集中。3、中心城镇实力不足,位置偏,基础设施较差。冶源镇位于全县的中心位置,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副中心,现状城镇由13个行政村和镇直部门组成,人口达到21460人,规模相对可以,但城镇的基础设施如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等设施简陋,普及率低。另外镇驻地位于镇东北角,重心偏移,辐射半径较大,对南部和西部缺乏辐射力。4、环保意识差,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镇内有三个水泥厂,南北均匀分布,对镇驻地、库区及风景旅游区造成较大污染;缫丝厂、啤酒厂两个用水大户直接在泉头上取用地下水,对地下水资源和旅游景点造成破坏,开山造田、筑路对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构成威胁。5、对外交通不足冶源镇对外交通联系主要为潍九公路和冶伦公路,出口较少,对大批的矿产资源及农副产品外运起了制约作用。第二章对冶源镇总体规划(1995—2010年)及实施情况的回顾与分析第一节原总体规划编制情况临朐县冶源镇总体规划是1995年由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1996年12月经临朐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第二节原规划要点一.城市性质:冶源镇是潍坊市旅游开发型、工商农综合发展的山水小城市。二.镇域城镇体系规划镇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分四级:驻地为一级,人口规模6万人;二级中心村,人口规模3000-5000人,共4个;三级较大村庄,人口规模2000-3000人,共7个;四级一般村庄,人口规模2000人以下,共14个。三.规划期限及规模:1.规划期限:近期建设规划从1995年至2000年;远期规划至2010年。2.规划规模:临朐县冶源镇总体规划(2003-2020年)说明书潍坊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3月42000年镇规划人口4万人,用地4.5平方公里;2010年规划人口6—8万人,用地10.19平方公里。四.城市的发展方向:城镇区用地发展方向:以向南发展为主,适当向西发展。五.用地布局和功能分区;城市布局形态为区划组团式空间结构。第三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六年来的情况一.城市规模2002年人口已达58000万人,驻地建设用地已突破4平方公里。人口已达到近期规划的目标,用地已突破近期规划的规模。二.城市建设成就经过六年的规划建设,冶源城建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先后完成一系列的改造建设,一些现代化的居住小区已初具规模。三.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城市总体布局基本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建设,近期建设的内容已基本完成。第四节对原规划进行调整的必要性冶源镇总体规划(1995—2010年)对冶源镇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随着冶源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现有的总体规划已经不适合新的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原规划进行调整。第三章规划依据、原则和指导思想第一节规划依据①《国家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②建设部2000年发布的《村镇规划编制办法》;③《山东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④国家、省、市近期关于加快小城镇发展的指导性文件;⑤《临朐冶源镇总体规划》(1995—2010年)(山东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994年11月);⑥《老龙湾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1年6月);⑦冶源镇领导有关冶源镇的建设发展设想。第二节规划原则1、宏观区域发展原则。立足区域发展,发挥地方优势,镇区与镇域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建设现代化旅游新型小城镇。2、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土地,统筹安排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和居民点分布,走生态型经济发展之路。3、系统的原则。乡镇的规划建设为多因素组成的综合系统,规划应以全面观点处理整体与局部,远期与近期,“软”环境与“硬”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效益各方面的相互关系。4、超前引导原则。坚持规划的高起点、高标准,以建设二十一世纪现代化文明小城镇为目标,引导经济和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5、“弹性”原则。规划结构和形态应适应外界变化,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6、“实用”原则。规划力求从实际出发,针对冶源镇的发展特征,因地制宜,突出特临朐县冶源镇总体规划(2003-2020年)说明书潍坊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3月5色、解决发展中的建设问题,规划成果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7、“节约”原则。规划用地紧凑组织,尽量利用原有用地调整挖潜,不占或少占良田,宜多选择薄地、荒地,尽可能地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相协调。第三节规划指导思想以冶源镇社会现状及其发展条件为基础,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和谐统一为宗旨,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用先进的理论和科学方法,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建成结构清晰、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城镇形态特色鲜明的旅游型山水城市。第四节规划要点一、研究冶源镇的区域地位,分析其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城镇发展目标和战略。二、处理好建设与环境的关系,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城镇的综合功能。三、认真研究规划期内城镇性质、规模,确定合理的城镇用地布局,明确城镇的发展方向,建立通畅合理的道路系统。四、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完善绿地系统,改善环境条件和城镇面貌。五、增加规划深度,合理调整用地结构,优化城镇布局,对旧村改建、近期建设、交通网络等进行深入研究,注重市场经济形势下旅游城镇建设的新特点。第四章规划年限根据国家建设部和山东省建委的统一要求,本次规划期限确定为:近期:2003—2010年远期:2010—2020年远景:21世纪中叶第四章镇域规划第一节镇域经济发展规划通过对冶源镇的现状、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分析,冶源镇的经济发展方向应突出以下四点:1、以风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积极发展旅游业和商贸饮食服务业。建立商贸中心,增加市场的等级、数量和规模,逐步形成集旅游、商贸、休养为一体的,具有较强城镇吸引力和知名度的山水旅游城镇。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冶源乡镇企业的发展重在提高企业的素质,上规模上档次,逐步形成建材及石材加工、轻纺、金属加工三条龙,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3、继续发展多种经营。冶源水资源丰富,适合于发展淡水养殖,特别是温泉湖水,是虹鳟鱼理想的生长之地,在不污染水质的条件下,应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充分利用土地类型优势,进一步发展多种经营和畜牧业养殖。4、创造条件招商引资和进行房地产开发,综合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实力。在发展旅游业同时,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镇素质和知名度,增强城镇综合服务水平,为大规模的房地产综合开发创造条件。第二节
本文标题:冶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7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