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北洋军阀的混乱统治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第一节袁世凯的反动统治和资产阶级的继续斗争一、临时政府北迁后的局势l、袁世凯的倒行逆施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在中华民国这块民主共和的招牌下,建立起封建买办的反动政权。袁世凯为推行专制独裁,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以原北洋六镇新军为基础,以冯国璋、段祺瑞等将领为骨干,增募军队,扩大势力,在长江以北各省严行戒备;同时,大量裁减南方革命派的武装力量;他还组织和加强特务、警察系统,制定《治安警察条例》,采取了一系列防范和镇压人民的反动法令。袁世凯深知,责任内阁制是他专制独裁的巨大障碍,因而竭力对其进行控制、削弱和政坏。在他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提名唐绍仪为国务总理。在北京组织第一届内阁,这届内阁的要害部门掌握在北洋集团手里,主要阁员由袁世凯的亲信充任.如陆军总长段棋瑞,内务总长赵秉钧,外交总长陆征祥,同盟会只是分到了农林、教育、司法、工商总长等在当时无足轻重的闲差。从表面上看,在包括唐绍仪在内的十名阁员中,同盟会员占一半,故而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内阁”或“唐宋内阁”。唐绍仪事事强调大总统发项命令须经国务员副暑的“责任”,对此袁世凯极为恼火,有意破坏此项规定,不经国务员副署而发布任免令,唐绍仪愤而辞职。至此,第一届内阁仅存在两个多月便被迫辞职。袁世凯任命他的亲信陆征祥组织第二届内阁。陆征祥“驯顺如羊”,当他向参议院补提六名国务员名单时,遭全罚否决。袁世凯痛过参议院,声称要诉诸武力。解散参议院。由于当时同盟会在参议院中还有一定力量,提出弹劾陆征祥失职案,陆称病住进医院,第二届内阁随之垮台。1912年9月,袁世凯又任命他的心腹赵秉钧为国务总理,组成第三届内阁,把内阁变成了总统秘书厅,责任内阁实际上徒具虚名。内阁的频繁更迭,是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集中权力的重要步骤,其锋芒所指,主要是同盟会和其后由同盟会等改组而成的国民党。2、孙中山的社会革命思想及其实践辛亥革命以后,资产阶级普遍认为;清王朝覆灭,革命已经成功。政治民主和工商业的繁荣将随之而来。孙中山是放弃政治,致力实业思想的积极倡导者。他说:“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惟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向同盟会会员宣布:“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袁世凯为欺骗公众舆论,1912年8月邀请孙中山、黄兴、黎元洪到北京举行会议,制造党派分歧尽消、南北握手7言和的假象。孙黄国京后。袁世凯极尽逢迎欺骗之能事,称他们为“革命元勋”。孙中山发表演说时说:“现在政治之事有袁大总统及一般国务员担任,鄙人从此即不侧身政界,专求在社会上作用一种事业。鄙人所计划者非他,即建筑铁路是也”。表示要以在野身份筹款修筑铁路,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富强之国”。袁世凯立即要任孙中山为全国铁路督办。孙中山埋头稿建设的想法,是过于天真的幻想,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政权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定,对袁世凯的野心缺乏警惕。黄兴当时也希望通过发展工业和采矿业,特别是采煤工业,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在袁世凯2的“裁军”命令下达后黄兴一面陆续遣散留守处各部队,一面致电袁世凯,请求辞职,撤销南京留守处。并声称此机构“破坏国家统一之制,致令南北人士,相互猜疑,内忧外患,因此乘隙而起”。接着,他主动撤销留守处,并遣散了十几万南京临时政府的军队,对政治抱消极态度,对袁世凯表示衷心拥护。3、宋教仁主张的“政党政治”的失败民国初年,民主潮流高涨。1912年10月,仅在民政部立案的团体就有85个,其中政治团体22个。以宋教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力图通过合法的政治斗争重新掌握政权。他极力主张政党政治,即通过全国民主选举产生国会,制定宪法,由国会中的多数党组织内阁,实行“责任内阁制”,以保障宪法的贯彻执行。为了议会斗争的需要,1912年8月,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等几个小党派组成“国民党”,推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黄兴为理事。不久,孙中山委任宋教仁代理理事长,主持国民党的工作。国民党由于吸收各方面人物参加,声势浩大,在临时参议院中占多数(60席)成为当时第一大党。从1912年12月到1913年2月,第一届国会选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宋教仁等全力投人竟选,结果国民党在参、众两院获得压倒多数的席位。怀着把中国建成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抱负,宋教仁亲自到长江流域各省进行宣传,发表政见,力图组织真正的国民党内阁。他还拟订了一系列内政和外交政策,以备日后当政时施行。对此袁世凯决不会等闲视之。1913年3月20日正当宋教仁踌躇满志,准备应袁世凯之邀取道沪宁铁路回北京时在上海车站接待室不幸遇刺,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于22日清晨去世。袁世凯得知宋教仁被刺的消息后,故作姿态,假惺惺地表示“愕然”并贼喊捉贼,电令“速缉凶犯,穷究主名,务得确情,按法严办”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穷究”的结果是,直接布置暗杀的是国务总理赵秉钧,主使行刺的正是袁世凯自己。宋教仁遇刺事件,史称“宋案”。宋教仁在革命党人或偃旗息鼓,或拱手让权的情况下坚持斗争,成为为宪法流血的第一人,“他追求的中国议会民主,在当时还是一个推动历史前进的新生事物”。宋教仁的奋斗历程给后人以有益启示:在封建军阀势力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以和平方法和法律程序争取民主,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宋教仁的鲜血擦亮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眼睛,使人们看清了袁世凯的狰狞面目。二、“二次革命”的失败和中华革命党的组建l、昙花一现的二次革命“宋案”真相公布,全国舆论哗然。孙中山从经济建设的痴迷中猛醒,认为“非去袁不可”,主张立即兴师讨袁。但危急关头,软弱涣散的国民党领导集团意见不一,除李烈钧等少数人响应外,黄兴、陈其美等担心力量太弱,不足以战胜袁世凯,仍然认为“有国会、有司法、可依法处置”,坚持静待法律解决。广东都督胡汉民与陈炯明争夺广东地盘,顾不上反袁问题,安徽都督柏文蔚准备向袁世凯妥协。湖南都督谭延恺持观望态度。大部分国民党议员留恋名位,主张以国会的力量“法律讨袁”。袁世凯在宋案揭露后,先将赵秉钧革职,后又将刺客和赵秉钧暗害灭口,搪塞舆论的谴责;同时于脆撕下伪装,决心以武力扑灭南方的革命力量,实行所谓“武力统一”。为了筹集战争经费,3他拟向交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筹借“善后借款”,五国银行团提出的贷款条件是由银行团派员直接监督中国财政。此举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致使袁世凯迟迟未取签约。但为了得到这笔经费,袁世凯不顾民意,孤注一掷,终于在1913年4月26日签订了借款合同。借款额2500万英镑,规定以盐税管理权作抵押。借款合同还规定了该借款只能用于裁遣军队、行政费和整顿盐务等。善后大借款是袁世凯勾结帝国主义的又一例证。列宁指出“中国的新借款被用于反对中国的民主派,‘欧洲’拥护准备实行军事独裁的袁世凯。”1913年5月,袁世凯又授意民主党、共和党、统一党合并,组成进步党,以压制国民党。同时,袁世凯秘密下令以武力扑灭革命势力。从1912年到1913年,被袁氏杀害的革命党人仅湖北一省就达2000余人。当国民党的多数领导人在讨伐袁世凯问题上犹疑不定之际,袁世凯先发制人,于1913年6月,借口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等通电反对善后借款之事,以“不服从中央”的罪名先后罢免三人职务。并于同年夏天,命令北洋军南下。孙中山号召南方各省组织讨袁军,以武力打倒袁世凯的反动统治。7月12,李烈钧在江西湖口誓师,发表讨袁通电,组织讨袁军。黄兴迫于形势,也在南京迫使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讨袁。接着,湖南、广东、福建、四川也先后宣布独立,上海、重庆等地也举兵讨袁,史称“十二次革命”。这次反袁斗争,主要以江西(赣)、南京(宁)为中心进行,又称“赣宁之役”。江西方面.湖口的讨袁军遭到北洋军的水陆两路夹攻,于7月25日败退。8月18日,北洋军攻陷南昌,占领江西;南京方面,由于部分讨袁军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发生内变,被迫退守临淮关。黄兴潜离南京,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告取消讨袁。9月1日,袁军张勋部攻占南京,讨袁军失败。各省也相断取用独立。“二次革命”,不到两个月就失败了。以讨袁为旗帜的“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的最后一战,标志着辛亥革命无可挽回地最后失败了。但“二次革命”又是此后一系列反对袁世凯反动统治斗争的第一个革命行动,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2、袁世凯的独裁统治袁世凯在以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后,并未急于解散国民党议员占多数的国会,其目的是要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为了进一步拉拢进步党,1913年7月他任命该党的熊希龄为内阁总理。进步党人声称要组成“第一流人才与第一流经验的内阁”,实际上只是捞到了司法、教育、农商等几个不重要的职务,其余如陆军、海军、外交、内务、交通等重要部门,则牢牢掌握在袁世凯的嫡系军阀、官僚手中。所以,熊希龄内阁实际上只不过是袁世凯政权的装饰品。袁世凯又通过他的心腹梁土诒收买一些议员.拼凑成公民党,该党“以正式总统选举为政策”。1913年10月4,宪法会议违反法定程序,在宪法制定前突然抛出《大总统选举法》,并于6日强会进行总统选举。这天,袁世凯派数千名便衣警察和地痞流氓,打着“公民团”的旗号,包围会场,声称“今日非将公民所属望的总统选出,不许选举人出会场一步”,会场内又有公民党充当帮凶。国会议员们从早上八时至晚十时,忍着饥饿,连续投票三次,终于在被迫无奈中选举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会场外的“公民”也才在“袁大总统万岁”的呼叫声中散去。10月10日,袁世凯公然以皇帝自居,在太和殿举行就职仪式。4袁世凯当上正式大总统后,立即向国会和《约法》开刀了。1913年11月4日,他下令解出国民党,撤销国民党议员的资格,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无法开会。19l4年1月10日,又宣布解散国会。进步党的所谓“第一流人才内阁”也随之垮台。1914年5月1日,他度除《临的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作为对辛亥革命成果的最后两个象征:国会和《约法》都被袁世凯一扫而光,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之奋斗的民主共和国理想完全破灭。《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废除国务院,由类似封建宰相的“国务卿”来“赞襄”政务,首任国务日是袁世凯的把对兄弟、清末“相国”徐世昌。1914年底,袁世凯又让参政院抛出《大总统选举法》,该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且下届总统由现任总统推荐。这样,不仅表世凯可以任终身总统,而且其子孙还可以世袭此职。同时,他还恢复了帝制时代的祀孔、祭天活动,重新确定“衍圣公”的世袭用爵位,他还穿起古式衣冠,率百官祭孔。在这样一股反动复古逆流下,封建势力大为猖獗,加紧了复辟帝制的活动。3、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他认真总结了二次革命的失败教训,认为:“二次革命所以失败,非五氏兵力之强,实因党人涣散所致。”1914I年7月,他召集一部分国民党员组成中华革命党,重举资产阶级和民主主义革命旗帜,“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中华革命党成立后,在东京创办《民国杂志》,揭勇袁世凯卖国、独裁的罪行,孙中山还在上海以及海外办报刊,派人到会党和一部分军队中策划小规模军事行动。从1914年后,先后在对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地组织了一些小规模的起义,但都因脱离广大人民群众而失败。中华革命党的成立,表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并未屈服于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依然怀着对民主主义的美好愿望。但是,中华革命党也存在着一些较为严重的问留。其一,从该党的纲领看,认为民族主义的任务已经完成,提不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其二,从该党的组织看,严格入手续,纯洁革命队伍是必要的,然而,把要求党员绝对服从孙中山个人看做是入党的唯一标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有违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精神,致使许多老同盟会员消极抵制,拒绝参加,从而影响了该党的发展。此外,将党员按入党先后划分的所谓“首义”、“协助”,“普通”三个等级,规定不同等级的党员所享受的权力各不相同,造成了事实上宗派主义,不利于团结一致,共图大业;其三,从该党的活动实践看,因为迷恋单纯的军事冒险,既不能动摇袁世凯的专制统治,也不足以扩大中华革命党的政治影响,反而消
本文标题:北洋军阀的混乱统治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9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