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区域地理复习指导20110819
高三地理综合题解题思路一、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范围和评价:(1)经纬度位置(根据温度带、气候类型评价气温、光照、降水)(2)海陆位置(与大洲、大洋关系,评价例:连接亚洲、大洋洲,沟通太平洋、印度洋……)(3)相对位置2、地形:(1)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山脉走向)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海岭板块界线(构造带):生长边界:海岭、裂谷;消亡边界:褶皱山、海沟(岛弧链)(2)地势特征:区域高低状况(例: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北、西南两侧高,中间低……)平坦或崎岖(3)地貌: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地震;地质构造:褶皱(向斜“老新老”,背斜“新老新”)、断层(地垒、地堑)外力作用:外力:温度变化、流水、风、冰川、海浪、生物……作用:风化(风化壳)侵蚀流水侵蚀:V型谷(物理)、溶洞、石林、峰林(化学)风力侵蚀:风蚀地貌(雅丹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洼地……冰川侵蚀:角峰、冰斗、U型谷(峡湾)、冰蚀洼地(积水成湖:五大湖、欧洲北部芬兰境内湖泊……)海浪侵蚀: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洞……搬运沉积流水沉积: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物理)、石钟乳、石笋(化学)风力沉积:石漠(戈壁)、沙漠(新月型沙丘缓坡坡向为盛行风向,防护林植于背风坡)、黄土堆积(黄土高原)冰川沉积:冰积物(欧洲平原波状起伏)海浪沉积:沙滩固结成岩各类沉积岩(4)地形部位:山谷(宽谷、峡谷)、山脊、山顶、鞍部、陡崖、山坡(陡缓坡、凹凸坡、阴阳坡、迎风坡、背风坡)、坡向(山坡朝向)、洼地……(5)地质灾害及防治:火山、地震、泥石流、滑坡的分布,成因,灾前、中、后采取措施(见气象气候灾害),泥石流、滑坡的成因:坡度大、坡面破碎、坡面植被差、暴雨3、气候:(1)名称:12种(热带4、温带5、寒带2、高原山地)先定南北半球、后“以温定带”、再“以水定型”海洋性、大陆性:气温年(冬夏)、日较差大小,降水多少、年际、季节变化大小(2)特征(二要素):气温时间变化:年际变化气温较正常年份(多年平均气温)高或低季节变化例:全年高温、夏季高温(温暖)冬季寒冷(温和)……气温年较差大小日变化气温日较差大小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例:冬季南方气温高,北方气温低,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降水时间变化:年际变化降水较正常年份(多年平均气温)多或少季节变化例:降水集中夏秋季(5-9月)、冬季降水较多……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例:东南多西北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3)成因(八个影响因素):初中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对气温、降水的影响高中太阳辐射影响因素: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照时间(阴晴、云量、雨量)、海拔高度(空气密度大小)下垫面(海陆(远近)、地形(迎背)、洋流(寒暖)、地面状况:有无植被、有无冰雪覆盖等)大气环流(基础:热力环流,西岸:三圈环流,东岸:季风环流,内陆:受海洋影响小)人类活动对气温降水的影响(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城市热岛、雨岛效应……)(4)分布(12种:西岸5、东岸3、内陆1、高纬2、高海拔1)(5)评价:光照、热量(气温高低、昼夜温差大小)、水分(降水量大小和时空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利、弊)(6)气象气候灾害及防治:寒潮、台风、洪涝、干旱、沙尘暴、暴雨(雪);分布、成因,灾前(预测、预报、预防、教育培训)、中(合理、及时救助)、后(灾后卫生、防疫、重建)采取措施4、土壤与植被:(1)常见土壤特征和分布:黑土、黄土、红壤、砖红壤、紫色土、水稻土、荒漠土、盐碱化土壤(2)自然带名称、分布:与气候类型对应(3)中低产田改造:盐碱地、涝洼地、荒漠地、水土流失地、红壤……(4)植被的破坏与恢复:滥垦、牧、樵、采、不合理开矿,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草、还湿地5、河流和湖泊(1)重要河流湖泊名称、位置(2)水文水系特征:内、外河(湖)、源头、入海(河、湖)口、流向(自上游至下游)、流程、流域、水系特征(树枝状、扇状……)、流经地区(气候区、地形区、行政区);五种主要补给方式(降水降雨、永久性冰雪融水、季节性冰雪融水、河流湖泊水、地下水),流速(落差),流量,水能蕴藏,汛期、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3)河流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防洪:河流上游(植树种草、修水库)、中下游(植树种草、修水库、修分蓄洪工程、疏浚河道湖泊、建设维护堤防、开挖入海新河),防洪管理和非工程防洪措施建设发电、航运、供水、旅游、养殖……6、其他资源:矿产、能源、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包含1-5)要求具体化二、人文地理特征(1)发展历史传统(2)农业:自然因素:光、热、水(降水、水源)、土(地形、土壤)、生(数量、种类)(3)交通:位置、地形、方式(河、海、湖、运河运;公路、铁路、管道;空运)(4)工业:原料:矿产、农产品,能源、水源、气候(5)市场、城市(功能区布局与风向、河流关系)、经济、基础设施发达完善程度(6)劳动力:数量、素质、价格、性别、年龄(7)科技、教育发达程度(8)资金多寡、管理、观念先进落后(9)旅游: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业(媒介)、旅游资源(客体)资源价值:美学、科学、历史文化、经济(人文、自然景观)经济价值评价:游览价值(资源质量、资源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市场距离(离经济发达地区距离)、交通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水平、景区环境承载量(10)政策促进限制、局势动荡平稳构建区域问题思维模型现以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类问题为例,说明区域问题思维模型的构建。(1)区域位置描述及其价值①纬度位置——半球、热量带、气候类型;②经度位置——大洲、大洋归属,东、西岸及内陆,气候类型;③海陆位置——气候类型(大陆性、海洋性),交通通达度;④相对位置——下垫面环境的特殊性。(2)地理特征描述①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地势起伏;②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③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④区域特征=自然环境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社会经济特征(产业、交通、城市、人口等)。(3)地理成因分析:①地形成因=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角度分析: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应用的外力作用形式(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②气候类成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境(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洋流)。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下的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决定因素;局部地区气温和降水发生改变是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下垫面因子影响的结果;③“水环境”成因=气候+地形+植被;④环境问题成因=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和植被)+人为原因(侧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⑤自然灾害成因=天(气象、气候、常见天气系统)+地(地形、地质、地貌、植被等)+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4)区位分析与评价①区位因素结构:各种人类活动的地域形态都受自然因素(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土地等)以及社会因素(政策、环境、科技等)的影响,因此要用综合的观点观察分析区位因素;②区位分析方法;根据区位分析与评价的不同要求,构建区位分析微观模型。如主导因素分析(理清各区位因素间的主次关系,找出决定性因素);动态分析(用发展的眼光分析某类或某地区位因素的变化);综合分析(从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辩证分析(从有利、不利或优势条件、制约因素两方面分析);比较分析(找出两者或两地区位因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形态的影响)等。因地制宜是区位选择的“魂”,因此,要以区域为背景对区位因素进行描述与阐释,使区位分析与评价“区域化”。(5)区域发展“问题——措施”分析思路针对限制性因素或人地关系矛盾,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遵循“人地协调、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原则分析措施建议,思维线索是:区域特征、资源优势→开发方向(发挥地区优势);制约因素→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加快交通建设,加强区际联系。一、原题展示读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20世纪50年代后,P湖泊面积曾迅速减小。其主要原因是:上游山区植被破坏严重,加剧,入湖泥沙多;人为大规模。上游山区植被破坏引起下游湖泊淤积,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性特征。(2)与图示西南部地区相比,东北部地区河流开发在和方面更具优势。(3)请从流域综合整治的角度分析,图示西南部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区域发展。二、学生错误答案实录对试卷的参考答案进行分类提取,以便归因分析。(1)综合整治农业类发展梯田农业、灌溉农业、混合农业、节水农业、绿洲农业;发展水产养殖业;种植茶树等。(2)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类实施跨流域调水,合理开发浅层地下水;加大科技投入,综合利用水资源;增加节水意识,因地制宜开发资源,发展大型水电站;南水北调;西电东输;西气东输;实行梯级开发,提高水的利用率;开发新能源;推行小流域综合整治;因地制宜进行重点开发;筑坝、疏浚河道;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等。(3)生态环境保护类保护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治理水污染;退田还湖;节约资源;减少废水废气排放;治理环境污染,改善投资环境;营造防护林;净化水资源等。(4)产业结构调整类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充分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加强区域开发;增强科技投入;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开发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强与东部地区联系,接受产业转移等。(5)非智力因素类书写潦草;字迹太小;笔误(“太平洋”写在“大平洋”);错别字,如植物造林、水利发电、水力工程、函养水源、退耕还胡等。三、错误答案的分类分析1、空泛罗列,不踩点,不得分许多学生写了很多内容,诸如:“引进技术和外资,开发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行自主创新,加快经济方式的转变,合理开发水资源,实行流域的梯级开发,采取跨流域调水,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充分利用资源,发展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等”。以上内容都属于泛泛而谈,多是大话、套话,整治的内容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区域性不明显,不能得分。2、深度展开熟悉的得分点,顾此失彼部分考生在答题卡上只是就某一个得分点深度展开,如某学生在“生态环境保护类”这个得分点上大做文章,“退耕还林,还草,禁止乱砍滥伐,加强宣传和立法,保护生态,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增加森林覆盖率,增加生态防护林建设”等,这类考生没有对设问的分值进行分析研究,只在一个得分点上着笔,失分较为严重。3、空间定位不准,机械套用答题模型,碰点得分许多学生对洞庭湖西南的低山丘陵地区(200米和500米等高线经过)定位不准确,认为该地区为黄土高原地区,结果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综合整治的角度谈区域的整治措施,例如:“采取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山育林、修筑水平梯田等”。这类考生用了黄土高原的小区域综合整治措施,其中,“建造小水库、水坝和营造防护林、植树造林”这两个得分点碰巧“踩”到,如换成其他地区的综合整治,可能会一分也得不到。4、审题马虎,信息提取不到位,造成答题失误部分考生看到图中东北角有“长江”二字,误认为是长江流域,在答案中写到:“在上游地区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加强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实行封山育林、淤灌、淤草等;在中游禁止围湖造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增加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搞好分洪工程,并修建水利工程等;在下游要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加强治理环境污染等”,这类考生对信息提取不到位,不能对洞庭湖西南低山丘陵区进行准确定位,对资水中下游地区自然地理特征不了解,其实这个地方有山、有水、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且交通相对闭塞等,如果能定位准确,了解区域特征,完全可以得到满分。5、非智力因素造成学生遗憾失分从答题情况看,部分考生书写马虎、
本文标题:区域地理复习指导2011081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9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