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制度 > 区域影像信息系统的建设标准与规范
19区域影像信息系统功能规范(征求意见稿)1概念和目标1.1概念区域是指具有独立财政支撑,具有完整的医疗卫生体系的行政区或地区。区域影像信息系统是实现三级医疗资源合理分配,用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区域卫生信息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放射信息系统:是指区域范围内多家医疗机构联网组成的放射信息系统,实现放射检查的集中诊断和统一质控,充分利用和共享放射设备和人才资源。区域影像中心:是指区域范围内多家医疗机构联网,实现区域范围内影像的集中存储和管理、影像(包括其他检查)资料的全面共享,可供卫生管理部门、疾控、临床、病人方便地调阅的网络信息系统。1.2目标区域影像信息系统总体上需要实现以下目标:1、实现区域范围内病人资料,影像检查资料(包括放射、超声等)的全面共享。2、实现对下级特别是基层医院影像检查的集中诊断和集中审核,实现区域内影像设备和人才资源的全面共享,从而全面提高区域范围的影像诊断质量和服务水平。3、提供对疑难检查病例的会诊支持。4、病人能够在区域范围内任何一家医疗机构获得相同质量的影像诊断服务,从而方便病人就近就诊,避免了重复检查。另外能够让病人方便地在网上查询自己的影像检查资料。5、实现科研素材、业务学习资料的方便获取,解决了基层医院影像诊断医20生工作、培训难以两全的难题,可以使影像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学习,快速提高业务素质。6、可以建立区域的影像读片资料库和典型病例库供教学和科研使用;建立区域内各医院的阅片质量追踪数据库;统一的传染病统计和报卡服务等。7、促进区域内医疗信息化建设,为今后构建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奠定基础。2建设原则和标准2.1原则1、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2、符合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服务”为本的原则。系统必须能够为病人和医疗保健服务提供所需信息,同时保证与病人有关的信息私密性和安全性,当病人授权时方可调阅和传输。3、身份识别唯一性原则。系统建设时必须确定一种能够唯一标识本区域内居民身份的方法。在确定本区域内居民身份唯一标识方法时还要考虑更大范围内居民身份唯一标识识别的可能,即该标识应具备扩充和向上兼容的能力。4、标准化原则。系统信息化建设应在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指导下开展,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等必须遵循国际、国家和行业等有关规定。5、开放和兼容性原则。系统除了需要与各类卫生医疗机构内的有关信息系统,如HIS系统、医技系统互联互通外,还需要能为更大的区域系统以及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基础数据和调阅接口。6、适应性原则。系统必须能够适应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需要,同时要能满足业务需求的变化,预留足够灵活的数据和功能接口,便于今后扩展。7、先进性原则。采取业界先进系统架构理念和技术,为方案升级和迁移打下扎实基础。218、安全和可靠性原则。区域影像信息系统建设一方面要保障网络安全,另一方面要保障信息安全,最后是保障系统可靠运行。网络安全首先要考虑技术层面的安全性,同时考虑管理层面的安全性;信息安全主要是数据安全,保证数据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包括数据不被非法修改和访问,数据的全面完整,数据的访问和修改可追踪等等,同时,要制定并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和数据备份策略;可靠性是指区域影像信息系统应具备在硬件或网络故障时的运行和修复能力,同时系统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大规模并发、不断扩展条件下的运行可靠性。2.2标准1、符合DICOM和HL/7国际标准。2、遵循IHE国际规范,特别是ITI、Radiology、Cardiology、AnatomicPathology技术框架(TechnicalFrameworks)包含的集成模式(Profiles)。3、符合XML1.0标准。4、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5、符合卫生部颁布的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数据标准。3统一架构1、区域影像信息系统所包含的各区域信息子系统必须采用统一的病人区域主索引MPI(MasterPatientIndex),使区域内每位病人都有唯一的标识(Identifier),从而减少病人检查记录的重复性,实现各区域信息子系统中病人检查记录的全面、正确的关联。2、为了保证区域影像信息服务平台上各区域信息子系统的无缝集成,建议各区域信息子系统采用统一的应用运行(如:Windows)和技术开发平台(如:.NET),统一的数据交互技术标准(如:XML)。3、区域影像信息系统使用统一的开放接口,与区域内应用的其他信息系统以及上级区域信息系统通信。224、区域影像信息系统采用统一的数据备份和冗灾策略。5、区域影像信息系统采用统一的区域网络安全保障策略。4基本功能规范4.1区域放射信息系统4.1.1权限管理区域内进行影像检查诊断时,要求对多家医院的用户权限进行严格多级设置管理,应实现如下基本功能:1)支持对多个医院的权限进行授权分配。2)支持对医院的不同影像检查的报告诊断与浏览等权限的分配。3)支持对不同影像检查的书写、审核、修订及浏览等权限的分配。4)所有密码必须加密保存和传输;允许用户修改自己的密码;允许管理员对某一个用户的密码进行强制重置功能。4.1.2区域检查数据仓库(Repository)区域内所有接入医院的患者检查信息、检查申请单信息、相应的检查证据文本(EvidenceDocument)等集中存储到区域检查数据仓库,进行统一调阅、统一管理,实现区域内的检查数据共享。必须实现的基本功能包括:1)患者基本信息与检查信息的采集录入功能,支持与各自医院的HIS或电子病历系统的无缝集成。2)DICOM影像Query/Retrieve功能.3)接受上传与调阅扫描申请单或电子申请单功能。4)支持备注信息,允许随时录入注意事宜等,并保存为检查证据文本(ED)。5)支持病理自动追踪与病理诊断报告查阅功能。6)支持病例类型归档,提供ACR标准代码归类功能。7)支持对病例进行讨论分析功能。238)支持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可以病历号、检查号、时间段、检查类型、患者类型、就诊类别、接入医院、申请科定、申请医生、报告医师、工作状态等常规查询,同时要支持ACR代码查询;支持患者姓名模糊查询;支持报告诊断内容关键字查询。9)对检索结果要有多种形式显示或输出形式,支持用户对列表进行自定义。4.1.3报告诊断和浏览应实现的基本功能包括:1)支持实习报告流程,提交书写医师确认。2)支持书写报告流程,提交审核医师确认。3)支持审核报告流程,生成正式报告。4)支持修订报告流程,可以对审核的报告进行修改。5)支持报告处理过程与修改内容痕迹记录。6)支持报告会诊申请,及时提供对疑难病例的支持响应。7)支持历史或相关检查的报告查询。8)支持公共书写模板与个人书写模板。9)支持自定义报告样式模板。10)支持报告男女性别智能核对。11)支持左右自动核对。12)支持紧急报告自动提醒。13)支持诊断报告网上查询与打印。4.1.4集中质控建立整个区域的影像读片资料库;建立区域内各医院的阅片质量追踪数据库;统一的传染病统计和报卡服务。应实现的基本功能包括:1)技师评片,对摄片质量进行优、良、次、废片评定。2)集体评片,对技师评片结果进行审定,确定技师评片是否准确。3)审核医师对书写医师的报告进行评分。244)报告诊断医师对影像的总体质量进行评分。5)对照病理结果或病例随访或者更高资历的医师,再对发出的诊断报告进行评分。6)支持对书写报告打回重写功能。7)对优、良、次、废片进行统计8)对集体评片的审定结果符合率进行统计。9)对书写医师的报告书写质量进行统计。10)对技师的影像总体质量进行统计。11)对发出的诊断报告诊断质量进行统计。12)疾病智能报卡与统计功能。4.1.5病例学习为整个区域的医师提供一个学习提高的平台,特别一些进修医师与实习生,可以对其关心的报告进行查询浏览并进行对比学习与收藏,应提供如下基本功能:1)提供书写、审核、修订报告的对比学习功能。2)查询自己被修订的报告,并进行对比学习。3)查询报告结果与病例结果不符的诊断报告,并进行对比学习。4)查询报告结果与随访结果不符的诊断报告,并进行对比学习。5)查询某医师诊断的报告,并进行对比学习。6)查询某一ACR代码归档的报告,并进行对比学习。7)查询某一指定关键字(如结核、肺癌等)的诊断报告,并进行对比学习。8)支持把自己感兴趣或学术论文等有关的诊断报告加入到电子记事本进行收藏,提供摘要录入。9)支持对自己收藏的病例进行导出功能。4.1.6短信服务为了使区域中的所有接入医院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要求支持短信通讯功能,应具有如下基本功能:251)会诊请求短信通知。2)已会诊报告短信通知。3)紧急报告短信通知。4)打回重写短信通知。5)其他信息群发通知。4.1.6远程客户端功能:提供对入网医院(如:卫生院)的影像信息采集诊断系统,具备基本的PACS功能。对于小的医院,TDS远程客户端可以作为该医院的PACS解决方案使用。这样能够保证在与中心端医院的网络通信出现故障的时候,客户端医院的影像检查和诊断工作能够正常进行。1)为病人录入基本信息和检查信息,录入信息存入本地数据库,与入网医院的院内PACS共享。2)生产检查列表,可以按日期、状态和其它查询条件过滤;3)可以从病人信息表中找到复检病人的基本信息;可以与入网医院的院内PACS交换(导入和导出)病人数据(病人信息、检查信息、影像和报告数据等)。4)生成Worklist列表,并提供给影像设备。5)接收影像设备通过DICOM通信传送的影像并根据检查信息校对影像;6)浏览影像和书写初步诊断意见;7)为影像检查建立短期(如:三个月)的在线存档;8)通过FTP向影像服务中心上传影像和检查信息;9)通过HTTP从影像服务中心下载诊断或会诊报告;10)必要的统计和管理功能;264.2区域影像中心4.2.1基础功能1、实现区域范围内病人影像资料(放射、超声、病理、内镜、心电等)的集中存储和全面共享。2、支持MPI,实现患者的唯一标识管理,以及患者检查注册表的统一管理。3、实现区域检查影像的集中归档和传输管理;建设海量影像存储管理中心,保证数据存储和访问的效率,以及数据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要求。4、实现影像的检索、提取、以及丰富的浏览功能,并在必要时可以查询患者检查记录,查看患者资料、检查信息、图文报告等信息。5、提供远程会诊功能,并能和医技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医技信息系统向会诊系统提供病人的基本信息,医嘱和检验、检查治疗报告单,医学影像资料索引等诊疗相关信息,并下载贮存会诊病人的会诊结果供临床调阅,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6、提供Web方式的诊断和浏览工作站,可以实现专家医生的远程在线办公,也可以方便病人对自身检查数据的访问。7、提供病例学习、讨论等功能,建立整个区域的读片资料库和典型病例库,给基层医院医生提供学习和培训的平台。医生可以通过平台工具发现、发掘感兴趣的题材,并记录学习心得。8、提供丰富、齐全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服务,可以为卫生管理决策者的决策提供数据分析和预测方面的依据,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对系统的应用进行绩效考核和统计。。274.2.2接口要求1、区域影像中心应能够方便地与第三方产商的放射、特检等与影像相关的信息系统集成,只要该系统支持DICOM和HL/7国际标准,并遵循IHE的XDS和XDS-i集成模式(Profiles)。2、区域影像中心应能够通过国内、国际标准与上级和下级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4.2.4隐私和安全性要求1、数据传输应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保证身份认证方式安全、可靠,所有的敏感信息必须加密。2、尊重医院对本院病人检查数据的所有权属性,严格保证其他医院遵守对本院病人数据的授权访问的规定。3、严格保护病人的个人隐私。不同授权级别的医生可以查看相应范围的数据,对病人数据的访问必须有全面的痕迹记录,可以事后追踪。28区域心电网络信息平台功能规范一、定义区域心电网络信息平台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实现对医院内部包括门诊、病房所有心电图数据的采集、记录、传输、存储、报告到全院临床发布整个过程的记录和跟踪等功能;同
本文标题:区域影像信息系统的建设标准与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95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