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几种不同肝病评分系统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测对比
MELD评分及iMELD系统对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对比分析终末期肝病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肝硬化及肝功能衰竭的短期(3个月)死亡率,但是该评分在临床上已被报道存在一些限制,2007年Luca等人对451例经等待肝移植的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进行了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MELD评分,血清钠离子浓度及年龄成为患者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子。由此Luca提出了综合评分模型(iMELD)包括血清钠和年龄,计算公式:MELD+(0.3x年龄)—(0.7x血清钠)+100.该模型的比MELD评分在预测终末期肝病患者12个月内的死亡率精确度提高了13.4%,增强了预测能力。DrCausey团队对64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肝移植进行了六年的随访,并用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MELD-Na评分对这些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进行了分析。发现经过手术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4%,病死率接近8%。,作者发现Child-Pugh分级能够较准确的预测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MELD-Na评分系统能够预测患者一年的生存率。多因素分析显示Child评分在7.5分以上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MELD-Na评分在14.5一年以内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其中术后的并发症及病死率和患者腹水的产生明显相关。该研究同时证实腹水和低钠血症成为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思路:将122例肝衰竭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在内科综合治疗上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和单纯性内科综合治疗组。记录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等肝功能指标,止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每组患者按照肝衰竭的临床分期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变,血浆置换前后肝肾功能、电解质及止凝血指标。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生化指标、并发症对肝衰竭预后的影响。人工肝支持系统在目前在临床上治疗终末期肝病已取得了广泛应用,对于肝衰竭早中期的患者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对于晚期肝衰竭的患者在争取肝细胞的再生及等待肝脏移植赢取一定的时间。人工肝有三种分型:非生物型,生物型,混合型人工肝。目前非生物型人工肝在临床上已取得了广泛应用,主要包括血浆置换,血浆灌流,胆红素吸附,血液滤过,血液透析以及根据不同病情需要进行相应的组合。血浆置换是将肝衰竭患者体内的血浆分离到体外并弃置,输入等量的新鲜冰冻血浆,其优点是暂时的清除了患者体内产生的内毒素,胆红素,补充了凝血因子,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但同时也丢失了大量的原有血浆中有效成分,
本文标题:几种不同肝病评分系统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测对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97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