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出口退税政策如何走出误区
2015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毕业作业课题名称:出口退税政策如何走出误区学生姓名:XX指导教师:XXXX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5年2月内容摘要出口退税政策研究成为近年来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将该政策作为调整中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工具是否存在合理的理论依据,该政策中心环节即退税率如何调整才能发挥其对于出口贸易、产业或企业的预期影响,将相关文献中的研究方法和观点进行梳理,能够为进一步研究出口退税政策找到新的启示,不论是关于该政策理论依据还是实际应用的研究,都应充分认识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既要保持其连续性稳定性,又要根据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和中国实际情况加以灵活应用。本文首先对出口退税含义进行理论的界定,理顺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接着深入分析了出口退税政策的性质和其制定及调整的各种客观制约因素,从理论上论证了出口退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要因地制宣,不可能片面追求彻底退税。但出口退税政策仍具有其它出口鼓励措施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其必然成为我国目前和未来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随后回顾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变迁的历史及原因,重点分析新阶段出口退税政策的宏观和微观效应。宏观上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直接对外贸出口的总量和结构产生影响,同时还改变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退税负担。微观上对出口企业产生了正的和负的效应。鉴于已有的文献关注的重点是出口退税调整对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效应的研究,本文就特别选择云南省这样的非沿海地区,探讨出口退税政策对其的影响。本文写作目的是希望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出口退税政策。其前提必须深入分析当前制度的不足,所以最后着重分析了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我国当前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要考虑的特殊经济环境,针对性地为我国目标出口退税政策选择指明了方向。关键词:出口退税;如何;走出误区目录1绪论.............................................................................................................................42出口退税政策的理论依据.....................................................................................53出口退税率调整研究..............................................................................................63.1四个主要阶段................................................................错误!未定义书签。3.2关于出口退税率的研究探讨......................................................................74制约出口彻底退税的现实因素.............................................................................94.1该国的财政经济政策目标..........................................................................94.2该国的财政承受能力................................................................................104.3该国的税收征管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4.4该国出口商品的性质...................................................错误!未定义书签。5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6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7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1绪论出口退税是指国家为提高出口商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由税务部门将商品在国内征收的问接税(主要是增值税和消费税)退还给出口商,从而使出口商品以减免税收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一种制度。我国自1985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出口退税政策对鼓励出口、增加外汇储备、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加就业、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出口退税政策已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我国早已成为WTO的正式成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我国已承诺至1J2008年将关税总水平降低至JJlO%,那么国外高质低价的商品与服务必将对我国国内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而我国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品与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国内资源紧张、环境压力大。所以如何制定合理的出口鼓励政策提升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本质上出口退税制度是一项激励出口的税收制度,由于它鼓励各国出口货物的公平竞争,现已成为国际通行惯例。世贸组织还在《补贴与反补贴协议》的附录二中明确规定:“间接税减让表允许对在出口产品生产投入消耗(弥补正常损耗)的前阶段累计间接税实行豁免,减免或延期。与此相类似的,退税表允许对出口生产消耗(弥补正常损耗)的进口物资征收的进口费用给予减免或退税”。由此可见,出口退税是一项符合世贸组织规定的出口鼓励措施,不易遭受货物输入国贸易报复等特点;而且出口退税作为一项出口鼓励政策,与其它出口刺激方法相比还具有民族独立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如何用好这项政策对于我国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从1985年才真正意义上正式开始实施出口退税制度,在经历了1994年税制改革和近年来的不断完善之后,已成为我国税收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由于出口退税政策关系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负担、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规模、出口商和进口国的消费者利益等,牵涉面广,其不断调整对各方的利益影响较大,因此受到各界广泛关注。特别是由于目前我国出口退税还有待完善,如出口退税制度的非规律性变动、退税工作效率低下、出口退税欠我国f}{口退税的效应分析与政策选择款巨大、财政不堪重负、出口骗税活动猖獗等,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出口退税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鉴于此,研究出口退税的效应以及出口退税政策选择问题,不但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以出口退税的理论研究为基点,着重对出口退税的效应(特别是非沿海、农副资源类产品输出地区的效应)进行分析。2出口退税政策的理论依据关于出口退税的经济思想很早就有人提出,法国的重农学派的先驱布阿吉尔贝尔最早提出进口商品征税出口商品免税的思想,他认为,“出口税丝毫不应轻饶,而应全部取消,因为它是国王和王国前所未有的敌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则认为高关税比低关税危害更大,出口税比进口税危害更大。他指出在各种奖励出口措施中,要数退税最合理。商品输出国外时退回其国内交纳的一部分或全部税金,既不会使货物的输出量减少,也不会驱使资本违反自然趋势转投入某些特定产业,破坏社会资本的自然平衡和劳动的自然分配。虽然亚当·斯密首先提出了出口退税的思想,但他仅从自由贸易有利于商品出口的角度考虑,没有从税收来源去认识。直到大卫·李嘉图才从税收来源及转嫁认识出口退税,他宣称如果没有出口退税,那么对出口商品的征税会完全落在外国消费者身上,该国政府支出的一部分就将由外国的土地和劳动所有者负担。这些古典学者都是从总体上来阐述出口退税政策的必要性。现在的一些学者也从更广的角度来阐述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金兴健(2002)主张采取出口退税这种十分必要的成本竞争手段来刺激出口,而不主张使用货币贬值这种价格竞争手段来刺激出口[2],而汤贡亮(2003)认为,理性的出口退税是消除出口歧视的中性政策,而不是鼓励出口的优惠和补贴措施,他首先说明了彻底退税在按照消费地征税和生产地征税下的两种情况,提出理想的出口退税是“征多少、退多少、未征不退、彻底退税”,并分析关贸总协定中的条款,最后得出结论:理想的出口退税并不是鼓励出口的优惠和补贴政策,而是消除出口歧视的中性措施,现实的出口退税制度应该是中性与非中性税收政策的有机结合,在以理想的出口退税为目标的前提下,出口退税还可以服务于政府其他政策目标[3]。因为出口退税作为一种特定的税收政策,与整个税收制度设置相比,既有共同的一面,又有特殊的一面。共同面表现为出口退税设置同样应考虑理想状态与其他政策目标的统一,同样是中性与非中性政策的结合:特殊面表现为出口退税并不是单纯的国内税制度,而是一种涉外税收制度,因此其设置必须尽量符合国民待遇原则,减少其对自由贸易产生的扭曲效应。刘剑文(2004)从间接税的转嫁性强调出口退税的必要性,指出出口退税作为一种宏观的调控政策,在各国追求贸易自由化的时代背景下,是WTO的公平贸易原则所认可,是鼓励各国商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来竞争[4]。朱智强、张晓丽(2004)则认为,出口退税制度的定性问题应该跳出从“中性税收原则”的角度去探讨,应该以是否实现政府既定的长期经济战略目标为依据,也就是当前的出口退税政策应该为现行实施的“走出去”战略服务[5]。他们分析了“中性税收政策”虽然是理想状态,但由于现实困难所以难以实现,如果还要坚持以此为目标,会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降低征退效率,并且容易丧失出口退税政策的灵活性和权威性,因此以中性政策作为其理论依据是不合适的。而“非中性税收政策”同样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多征少退”虽然是目前中国长期施用的政策,但会导致出口商品成本的增加,降低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进而挫伤出口企业的积极性,而“少征多退”的模式一方面会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是被视为出口补贴,有招致其他贸易国报复的风险。而“中性和非中性相结合的税收政策”似乎也并没有把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阐述的更有说服力,反而是更模糊,所以他们提出跳出是否属于中性政策的框架来讨论,以服务于当前的外贸政策作为其政策目标和理论依据。3出口退税率调整研究3.1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1985年4月1日至1993年12月31日):退税率按出口货物的种类确定,档次多,矛盾大,比较复杂,难以掌握。第二阶段(1994年1月1日至1995年6月30日):退税率比较简便,在实施增值税零税率的同时增加了适用消费税应税货物的退税额,从理论上讲,这一阶段的退税率或退税额在形式上,体现了出口货物“征多少、退多少、不征不退、彻底退税”的原则。第三阶段(1995年7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出口退税率变动比较频繁。体现了出口退税与外贸发展,国家财政收支状况之间紧密的关系。1995年起退税率平均降低3个百分点,由原来的17%、13%、6%下调到14%、10%、3%,1996年进一步下调到9%、6%、3%。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开始上调为14%、11%、9%,1999年再次上调为17%、15%、13%。第四阶段(2004年1月1日至今):新机制实施中,出口退税率调整进入频繁调整阶段,为了适应结构性调整出口产品的需要,实施的出口退税率包括了17%、16%、15%、14%、13%、11%、9%、5%七个档次,其中适当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
本文标题:出口退税政策如何走出误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05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