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分析“问题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分析“问题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问题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主要方式。用问题将课堂中相关的知识和教师的情感巧妙的带给学生,是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数学教师对有效“问题串”的研究分析,精心设计的问题并运用到课堂之中,能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从教师主观的教授,到师生合作的新型教学方式,能行之有效地从情感和求知的方面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字:初中数学教学;问题串;分析探究在新课标实施之际,教育人正在不断寻找新的教学方式,以前的一讲到底,教师一味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今的教学环境。对于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提问题”成了一个重要且有效的解决方式,在促进师生教学交流的同时,有效地实现拉动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以问题作为整个教学的主线,学生在自我提出和解答的时候,萌生的自我学习欲望和求知的欲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中分析教材,设立问题,是如今教学需要重点探究的。下面笔者就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析“问题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设计“问题串”的原则(一)把握难度和目的1.难度数量适中。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问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有效途径,问题的质量不能粗糙,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难,这需要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做出分析,在长期的实践中把握尺度。2.目的明确。问题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提出这样的问题对最终解决问题起什么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目的地设计问题,并准确地加以表述。(二)具体学生具体实施“问题”教学方式应该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提出层次分明的问题照顾到全体的学生,教师需要在与学生长期的教学交流中,把握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备课时做到因人而异的设计“问题”。通过不同层次的全面的问题,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情绪,促进课堂整体的学习氛围,更容易吸引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有效地将教师需要讲解的内容传授给学生,特别是针对一些难点,重点,部分学生可能一点即通,而部分学生则需要多做思考。这时候就体现出教师分层次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三)适当地奖励教学参考国外鼓励教学,诱导教学的方式,在“问题”教学中加入适当的奖励方式,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对回答对问题的学生进行语言或物质上的鼓励及奖励,能够有效的诱导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但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学生难免犯错,教师应该及时地归纳总结,并对正确的加以肯定,使学生有趣味地掌握完整,系统的知识。二、设计“问题串”的方法(一)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数学是一门灵活,抽象的学科,在设计问题时,如若针对性不够,学生很难理解到教师提出问题的实质,很难把握其中的重点。所以设计问题应该有针对性,避免提出浅显,模棱两可的问题。注意抓住教学的重点内容,使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正真地找到解答。(二)设计问题要有艺术性全新的教学方式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数学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设计问题时,设计一些诙谐幽默,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多留下一些悬念,让学生们去思考。多提出一些答案简单,只需回答“是”“否”的问题,使学生在于思考而不在于组织语言,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比如九年级《圆》这一章的几个问题的设计:1.什么是圆?2.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这是以往我们教学中爱提问的方式,那来看看如何提出艺术的贴近生活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1.你知道汽车车轮是什么形状吗?2.为什么不同类型的车轮子不一样大?上诉问题,新奇妙且贴近生活,把学生从枯燥的学习模式中,引入到了生活中,引导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旁敲侧击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这就是设计问题的艺术性。(三)设计问题要有创造性创造性思维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应该在所设计的问题串应有一定的创造性和探索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例如:在利用函数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近似解时.对方程X2=X2+l的求解,几乎所有学生都是将方程化为X2-X2-1=0.然而画出函数y=x2-x2-1的图像。观察它与X轴的交点,得出方程的近似解。针对这样的普遍现象,可以设计问题:(1)能不能不画出图像就得到结论?(2)能不能把它看成y=x0和y=x+1两个函数图像交点的横坐标呢?如果可以,那么思考这两个图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可以这么看待?(3)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法吗?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串的设计,就能在学习过程当中引导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和途径去寻找解决这些抽象问题的方法,这就能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由此可见,问题的设计具有创造性的重要,在考虑学生认知的情况下,提出不同角度的分析方法,让学习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思维。三、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笔者根据多年在问题教学中的收获,发现学生对回答问题的意识的培养,首先需要教师设计正确有效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多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并掌握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找准设计问题的关键点,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学生感到有问题需要解答。在教学中提出有明确目的的问题,根据每一次的教学内容,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使问题提出克服以往课堂教学的简单性,随意性,紧紧围绕着本次教学的目的提问,提问内容具有针对性、艺术性、创造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参考文献:[1]张合远.精心设计问题串提高教学有效性[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0,(7):38-42.[2]徐骏.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0,(15):12-14.[3]刘智建.问题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0,(24):83-84.[4]王建芬.让问题“串起”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下旬),2012,(4):98-99.
本文标题:分析“问题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27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