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刘大白作品赏析刘大白(1880-1932),原名金庆棱,辛亥革命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伯贞,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现代诗人,文学史家。他在“五四运动”前就开始写白话诗,是新诗倡导者之一。他的诗主要描写民众疾苦,体现了新诗由旧诗蜕化而来的特点,感情浓烈,语言明快,通俗易懂,触及重大的社会课题和鲜明的乡土色彩,在“五四”时期的诗坛上别具一格,影响巨大。代表作品:《旧梦》(诗集)1924《邮吻》(诗集)1926《旧诗新话》(诗论)1928《白屋说诗》(诗论)1929《白屋文话》(杂文)1929《再造》(诗集)1929《丁宁》(诗集)1929《卖布谣》(诗集)1929《秋之泪》(诗集)1930《白屋书信徐蔚南编》1932《中国文学史》1933《文字学概论》1933《故事的坛子》(散文)1934《白屋遗诗》(旧诗)1935作品赏析:《邮吻》我不是不能用指头儿撕,我不是不能用剪刀儿剖,只是缓缓地轻轻地很仔细地挑开了紫色的信唇;我知道这信唇里面,藏著她秘密的一吻。从她底很郑重的折叠里,我把那粉红色的信笺,很郑重地展开了。我把她很郑重地写的一字字一行行,一行行一字字地很郑重地读了。我不是爱那一角模糊的邮印,我不是爱那幅精致的花纹,只是缓缓地轻轻地很仔细地揭起那绿色的邮花;我知道这邮花背後,藏著她秘密的一吻。在这首诗中,善于取事,巧于立意,通过对写信拆信等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热恋中的青年喜悦的心态。诗中,“很仔细地挑”与“用指头儿撕”、“用剪刀儿刨”形成鲜明对比,仿佛能看到诗人对读信的迫切心情,但又对爱人的来信珍视、怜惜的温柔。随后,诗人用了四个郑重,来表达对爱人的珍视与笃定,也正是因为对这份感情的珍视,诗人才郑重地“一字字一行行”,“一行行一字字”地把来信读了又读,不但如此,诗人甚至“缓缓地、轻轻地”“很仔细地揭起那绿色的邮花”,因为他坚信,这张小小的邮花中,“藏着她秘密的一吻”。我们虽然不知信中内容,但仿佛可见美丽的女子将写给爱人的信甜蜜地藏在信封中,在郑重折好的信唇上、在端端正正贴好的邮花上深情一吻,然后,便开始了甜蜜的期盼。《卖布谣》一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卖布买米,有饭落肚。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弟弟裤破,没布补裤。嫂嫂织布,哥哥卖布。是谁买布,前村财主与地主。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二布机轧轧,雄鸡哑哑。布长夜短,心乱如麻。四更落机,五更赶路。空肚出门,土城卖布。上城卖布,城门难过。放过洋货,捺住土货。没钱完损,夺布充公。夺布犹可,押人太凶!饶我饶我!扣留所里坐坐这首诗以质朴、简洁的语言,表现出当时农村手工业劳动者的辛劳悲苦。第一段用递进的手法描述了“嫂嫂织布,哥哥买布”从勉强可以糊口,到“土布没人要,饿到哥哥嫂嫂”的过程,揭露了由于世界资本主义向我国农村市场大倾销洋货,使我国农村手工业遭受破坏的社会现实。第二段的内容中叙述了封建统治势力成为压迫劳动人民的帮凶,完全不顾劳动人民的悲苦生活,勾画出当时洋货充斥市场造成农村手工业劳动者经济破产的图景,揭露与控诉了“夺布充公”、“押人太凶”等社会黑暗现象,流露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同情。《秋江的晚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凌空高蹈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悄然发生于暮晚秋江上的动人一幕:倦鸟归巢,背驮斜阳,忽又抖落斜阳于江水之中。诗人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碧彻秋空,倦鸟归巢,驮着斜阳,凌江飞渡,小诗第一节创造的意象,就气势非凡,就诱人瞩目,就叫人生出这样的遐思:那鸟儿,尽管是倦了,但在归巢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尽力“驮着斜阳回去”呢?是不忍将太阳孤单地留在夜色中吗?是渴望与太阳日夜厮守,不肯有须臾的离别吗?是害怕黑暗的夜色,而向往永远与光明为伴吗?仅凭可以诱发的这些遐思,作品的第一节,已可谓一首独立完美的小诗了。但诗人并没有就此收笔,而是意绪荡开,继而写道:鸟儿“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进而叫人联想到的是:驮着太阳归巢的鸟儿,似乎生出悔意,忽又意识到:太阳,是“江”的太阳,是“芦苇”的太阳,是宇宙万物的太阳,而不应是自己的太阳。看那“头白的芦苇”,不正是因为阳光的照耀,返老还童,满面红颜了吗?鸟儿俯首回顾的时候,想必也一定会为自己的及时悔悟而自得。于是,在一首寥寥数语的小诗中,不仅以“倦鸟驮着斜阳”的壮阔意象动人心弦,更以鸟儿的心灵波澜,事件的转折起伏,增加了诗境的意蕴与张力。在这首小诗中出现的“倦鸟”、“斜阳”、“头白的芦苇”等等,均系生机疲弱之象,而收句于“红颜”,又给人生机勃发之感。这“红颜”,尽管只不过是“一瞬”,但因“头白”与“红颜”的强烈对比,这“一瞬”,又是辉映天地的、波澜壮阔的、激动人心的,是增加了世界之美丽的。但可惜的是,对于芦苇而言,这“一瞬”,不过是得益于“阳光”之“妆”啊,更不过是得益于把斜阳抖落在江上的“归鸟”啊!故而在这“红颜”中,似乎又让人隐约感到了芦苇的几分羞赧。在这仿佛自然天成,并不经意的收句中,竟也隐含着这样的人生启迪,这无疑又进一步拓展丰富了这首小诗的意蕴空间。《秋夜湖心独坐》被秋光唤起,孤舟独出,向湖心亭上凭栏坐。到三更,无数游船散了,剩天心一月,湖心一我。此时此际,密密相思,此意更无人窥破;──除是疏星几点,残灯几闪,流萤几颗。蓦地一声萧,挟露冲烟,当头飞堕。打动心湖,从湖心里,陡起一丝风,一翦波。彷佛耳边低叫,道「深深心事,要瞒人也瞒不过。不信呵,看明明如月,照见你心中有她一个。」这是一首介于白话文与文言文之间的诗词,无华丽辞藻,亦无无痛呻吟、矫揉造作之感,凭“孤舟、疏星、残灯、流萤、湖、露、萧、烟、波”等实物打造出唯美、清幽的意境,表达了一种孤独、幽微、深沉的相思之情,在全诗中,透露出一种古典的意象之美和情感之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刘大白是以一个诗人、学者和斗士的形象名世的。他首先是一位开创了“浙潮第一声”的诗人、“是一位燃烧了自己也燃烧了世界的诗人”。曹聚仁这样评价刘大白:“他是旧诗词的大作手,但,他在白话诗的创作上,又是急先锋。”在刘大白的多重身份中,诗人是他最重要的身份。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的闪亮一页,主要体现为他在新诗创作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所拥有的尊崇地位。诚如孙昌建先生所言:“刘大白新诗的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情诗创作方面,一是在农村农民题材上,尤其是后者。”“他奉献出了足以传世的作品,这些作品是中国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刘大白的爱情诗,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同时代同年龄诗人中罕见的”。他的爱情诗代表作《霞底讴歌》《我愿》《邮吻》《爱》等,都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脍炙人口的爱情名篇。然而,刘大白诗歌最有社会价值,或者说最异于同时代其他诗人的地方,还在于他对工农的讴歌和对民生疾苦的呈现。他的《卖布谣》《八点钟歌》《割麦插秧》《布谷》等诗歌,都是那个时代直接反映现实的杰作。居住在白屋里的刘大白,是有过一段“红色”诗人生涯的。孙昌建先生说得好:“像刘大白一样,能够把农民的疾苦当做诗歌抒发的内容和主题,可以说屈指可数。也许这已经跟诗艺无关,而关乎的是信仰。”爱情与“红色”,正体现了“诗人情感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刘大白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学者是他安身立命的主要基石。他旧学深厚,单是一首气贯长虹的旧体诗《我有匕首行》,就足以让整个民国的旧体诗坛黯然失色。然而他却勇发先声,力倡新学。他在并不算太长的人生中,留下了《白屋诗话》《旧诗新话》《白屋说诗》《白屋文话》《论杂文》《中诗外形律详说》《中国文学史》《文字学概论》《五十世纪中国历年表》等多部学术著述。“一个诗人或学人,主要是靠他的作品说话,而且由于大白先生兼具创作和评论研究,这使得他的研究性文字也是新鲜生动的。”孙昌建先生如是说。刘大白更是一位文学革命和社会革命的斗士。“以革命的气概去改造社会,才不至于被社会改造”“另辟境界”,这是刘大白的人生宣言。他积极投身于文学革命与社会革命之中,在文白之争中,力倡、力挺“人话文”(白话文),矢志与“鬼话文”(文言文)作斗争,被胡适誉为“痛恨死文学而提倡活文学的一个急先锋”。在浙江一师期间,他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反对旧学、砥砺新学,被合称为“四大金刚”,并因挽留经亨颐而引发一师风潮。此外,刘大白还积极投身于社会革命,他曾去萧山衙前帮助沈玄庐办农村小学,兼而发动农民运动,传播革命火种,诗歌《成虎不死》,就是他此间写的反映农民运动的作品。“如果说诗人要到人民中去,那当年的刘大白就做到了。”孙昌建先生说。刘大白的名字,还是与浙江省共产党、共青团组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在杭州的住所,即杭州市皮市巷3号白屋,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杭州小组的诞生地和活动地,也是杭州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诞生地和活动地。浙江的党团组织都诞生在刘大白家里。刘大白之所以热情地介入文学革命、社会革命乃至政治革命,与他“竖起脊梁做人”的人生信念紧密相关。孙昌建先生这样剖析刘大白的灵魂:“竖起脊梁做人,其实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不愿被奴役、不屈服的人。”“他是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勇敢地为新生事物而讴歌。”“他适逢一个革命又吐故纳新的新时代,便义无反顾地选择新,这就成了新时代的讴歌者。”
本文标题:刘大白作品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41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