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整理
第三章语言学基础一.语言的特征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2语言存在言语之中(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划分了语言和言语)3.语言有生成性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课要充分体现工具课和技能课的特点)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课堂中尽量用韩语进行教学,尽可能不借助于母语和媒介语。)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必须遵守该语言的社会文化规则和社会习惯,否则无法达到交际的目的。)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语言的最本质的功能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目标,而且要让学生把语言当做交际工具来学习。)二.语言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1.历史比较语言学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英国琼斯奠基人丹麦拉斯克、德国格里姆和葆朴德国施莱赫尔提出语言的“谱系树”理论,并画出了印欧语系谱系树形图。2.结构主义语言学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奠基人3转换生成语法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猛烈抨击结构主义语言学区分“语言能力”—内化了的语言规则和“语言表现”—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即人们实际说出来的话。提出“语言习得机制”、“普遍语法”的假说、“深层结构”“表层结构”的理论4.功能主义语言学英国韩礼德建立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一.功能主义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1.乔姆斯基提出“语言能力”—内化了的语言规则体系。2.海姆斯“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现实性卡纳尔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3.韩礼德认为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掌握了七种功能:工具功、控制、交往、表达个体、启发、想象、信息、观念、交际、话语功能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果体系,也称语言结构。语言功能指语言所能发挥的作用。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是语言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第二语言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的两项主要内容。4.美国哈里斯“话语分析”,也称“语篇分析”“会话分析”是话语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社会学家萨克斯会话的特点是“话论替换”5英国奥斯汀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人们所说出的话能同时进行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美国格赖斯“合作原则”: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会话含义指会话中说话者因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言外之意。英国利奇“礼貌原则”: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同情原则第三章教育学基础1.作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不是学生自发的、主动的要求,而是在教师和课本影响下进行的。因此要受到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制约和学生各种个体因素的影响,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意志、态度等)2.教学过程的模式:传授式(教师主导、夸美纽斯)、活动式(美国杜威“设计教学法”模式、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发现式(美国布鲁纳“学科结构论”和“发现学习论”)、发展式(前苏联赞科夫)应当提倡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要强调辩证法、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3影响最大的课程理论:学科课程理论(夸美纽斯)活动课程论(美杜威,提倡“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4影响教学方法的因素:教学理论以及学习理论的发展、教学手段不断地改进、课程的改革5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启发式”(与之相反的是“注入式”)主要教学方法:以语言讲授为主、以观察为主、以训练为主、以陶冶为主第四章心理学基础1布罗卡区:主管说、写(主要与语言表达功能有关)左半球韦尼克区:听觉语言中枢(主要与语言理解的功能有关)左半球“侧化”: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存在差异,一定的功能为一侧大脑半球所控制,称为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侧化。右半球“主管形象、知觉、空间等形象思维有关的活动,善于感知音乐、图形、整体的映像和几何空间,为空间定向优势和情绪优势。左半球:主管抽象思维,主要是言语、概念和计算能力,为言语、思维优势和认知优势。2语言习得“关键期”或称“临界期”假说(伦尼伯格):在青春期(12岁左右)以前,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脑和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3A记忆按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按保持的状态和时间:感觉记忆(瞬间记忆)、短时记忆(操作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要进入长时记忆,需要该信息呈现一定的强度(如生动度)和重复。B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体现了信息的输入、存储和输出识记按其目的分为:无意识识记和有意识识记C按照材料是否有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回忆是以联想为基础,并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联想分为:类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关系联想4遗忘:部分遗忘、完全遗忘、暂时遗忘、永久遗忘产生遗忘的原因:衰退说(得不到强化)、干扰说(收到其它刺激的干扰而产生抑制)德国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识记后的一小时遗忘率达56%,以后就逐渐放慢,31天后达79%,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在遗忘。过度学习:超过刚能背诵的程度的学习过度学习达150%时遗忘最少5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心理学的研究,标志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A.构造主义(冯特):通过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结构,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将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元素,所有复杂的心里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B机能主义(詹姆士和杜威):与构造主义相对,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人的意识是一个整体,着重研究的不是意识的结构,而是意识的作用和功能。C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学派”,韦特海默、考夫卡、柯勒):把意识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D行为主义(反对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美国华生,后期斯金纳):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的方法。心理学的目的在于预见并控制人的行为,研究的对象是可以观察到、可以测量的外显行为。斯金纳:“刺激—反应—强化”模式E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佛洛依德)人的意识有两部分:意识和无意识。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本能和原始冲动,特别是性冲动,这种本能和冲动以无意识支配着人的思想。F认知心理学(美国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不把人看做是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者。人脑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就是认知过程,强调对人的内部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G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人有自由的意志,有发展自身潜能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内在价值是对满足的需要。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情感因素起决定作用。第四章文化学基础语言与文化1文化,按其内容分为:物质文化(物质基础,表层文化)、行为文化(习俗文化)、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属于中层文化)、观念文化(精神内核,深层文化)2文化的特征:A具有民族性B具有社会性(包括亚文化),为一定的社会群体共同创造、共同遵守并共同享有,体现该社会群体的共性。C具有系统性D建立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之上E文化是在发展变化的。物质文化变化最快,制度文化次之,习俗文化较为稳定,观念文化变化最慢。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语言是用语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语言与跨文化交际4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特别是文化差异。5跨文化交际的特点A文化的差异与交际障碍。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B交际原则与价值观念。格赖斯“合作原则”、利奇“礼貌原则”C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式和对异化的成见。是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D交际过程中的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向。E交际的结果:文化的相互影响。跨文化交际实际上是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6四个阶段:蜜月阶段、挫折阶段、调整阶段、适应阶段“文化休克”(文化震荡):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处于异文化环境中的人,一般都要经历这一挫折期和7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A尊重不同的文化B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C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D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E从跨文化交际的需要,选择文化依附(文化依附指人们言行所代表和体现的是哪一种文化。文化依附首先是指熟悉中国文化并能正确理解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产生误解,这是最重要的。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依附当然是中国文化,其责任是为学生提供中国文化的范例)880年代初,张占一等人,按文化在交际中的功能提出区分“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跨文化交际中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交际文化”:跨文化交际中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9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10文化教学内容应体现语言的、交际的、对外的三条原则,即与语言的学习和使用紧密相关且体现汉语文化特点的、为培养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所必需的、针对外国学习者实际需要的那部分文化。11文化教学:语言的文化因素(语构文化、语义文化、语用文化)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专门性文化知识12文化教学原则:A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初级阶段,语言文化因素教学;中级阶段,结合课文逐步增加国情文化知识的内容;高级阶段,开设专门性文化知识课程)B要有针对性(针对外国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困难和障碍,确定应教的项目并做出解释和说明)C要有代表性(有代表的文化,指中国人的主流文化、当代的活的文化和有一定的文化教养的中国人身上反映的文化)D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E要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13文化教学方法:a.通过注释直接阐述文化b文化内容融合到课文中去C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第五章语言习得理论1西方学习理论主要有两大派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受经验主义哲学影响,认为学习是人和动物受环境支配、获得经验而被动形成的行为主义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排斥人的主观思想或思维活动。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斯纳金的——“操作学习理论”B认知学习理论:受哲学上的理性主义的影响,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对环境和客观事物主动的认识和行为的主动的改变,是主体的认知过程,而不是外界环境支配下被动地进行刺激——反应的联结和行为习惯的改变。强调学习总认知机制所起的作用,着重探讨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变。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说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2学习的分类、阶段和目标(美国加涅)A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映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多种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前五种属于行为主义,后三种属于认知学派)B八个阶段: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C五种目标: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3习得是潜意识的自然的获得(使用该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下)学习使有意识的规则的掌握(在课堂环境下)第一语言习得及主要理论和假说1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A喃语阶段(半岁至一岁)B独词句阶段(一岁左右)C双词句阶段(一岁半以后)D电报句阶段(两岁至两岁半)E成人句阶段(两岁半到五岁)2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刺激—反应论(斯纳金):刺激—反应—强化语言是后天习得的,强调外部条件先天论(乔姆斯基):先天具有“语言习得机制”,包括“普遍语法”和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行语言参数的定值)语言习得过程是假设—验证的演绎过程认知论(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人脑中储存着各种各样的图式同化、平衡、顺应语言功能论(英国韩礼德):从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A对比分析假说(拉多):第二语言习得主要障碍来自第一语言(母语)的干扰,需要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结构的异同来预测第二语言习得难点和易产生的错误,一边在教学中采用强化手段突出这些难点和重点,克服母语的干扰并建立新的习惯。B中介语假说(美国塞林克)以普遍语法理论和先天论的
本文标题: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42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