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创新创业教育1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活动。相对于传统教育,它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以创新为先导的教学模式的全方位改变,是教学内容、方法、思想、评价、教育体制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人才,使其富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等改变综合素质,具备成为企业家的能力。高校通过改变教学课程及教学方式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并使它成为大学生自身的素质,让其在未来的道路上成为一个创业人才。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创新创业教育就是通过新型的教育模式,开发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使大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并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从职位的谋求者变成岗位的创造者。2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开展的现状近些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高校自身以及社会的重视。继2002年教育部公布首批9所试点院校后,2012年教育部发出第二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知,28所部属院校和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地方院校列入项目试点名单。对这些高校给予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意在促进高校教育观念的转变,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适应国家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达到开发和提高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的目的。各大高校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创业设计竞赛。包括“挑战杯”、职业规划大赛等各类创业竞赛,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就开始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形成了以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第二,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及实践课程。不仅对学生普及创新创业的知识,也同时提高他们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就业指导课已成为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另一主要形式。比如: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学院自2008级学生开始,就将职业规划与发展培训的课程版块作了新的调整,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4个学分中的1个学分列入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还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讲座,纳入选修课学分序列。第三,建设创业园区与创业孵化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而且与社会企业联系,形成一个真实的创业平台,给予在校学生提前接触社会的机会,更好地发掘其创新创业潜力。例如,温州大学受区域文化中浓郁的重商理念的熏陶,成功构建了“学生创业工作室、学院创业中心、学校创业园”三级联动的创业实践平台。3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相对于国外较为落后,虽然各大高校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3.1教育理念滞后,创新创业意识不够成熟高校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的本质,教育观念还停留在教授学生如何获得财富和利润的层面上,期望把他们培养成创业家、企业家,只是注重对学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严重不足,即使是已经开设的课程,也存在授课和考查不够严格的现象,学生常在汇报学习成果之前临时抱佛脚,随意应付教师,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学校、教师和学生缺乏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而导致的。在课程上,学生也是兴致不高,敷衍了事;而教师也是不加检查即让学生通过。这也是创新创业意识不够成熟,教育理念滞后的表现。3.2社会环境与国家政策影响高校创新创业积极性由于受目前经济市场不景气,以及社会观念的影响,许多大学生不敢贸然创业。虽然国家大力支持创新创业,但是由于支持力度不够,许多方面都没有到位,也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虽然出台了许多政策支持学生创业,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与教育力度不够,也导致创业人才的流失。在大学校园里也同样缺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如缺乏合格的创新师资、教师对创新活动的指导不力、研究和创业经费不足、大量的实践活动与理论相脱节等。[2]3.3课程体系不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单一虽然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是高校基本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并没有在学校课程体系中体现;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上升到理论学科层面,只停留在初级阶段;课程类型单一,教学方式也不够多样化,课程与实践脱节,只注重书本上的教学,忽视了实践操作,这样无法真正培养出创新创业人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单一,多以“职业规划”“、挑战杯”等比赛的形式呈现。学生只是为了比赛而比赛,并没有付诸于实践,无法与社会接轨。[3]大学创新创业活动多是社团等学校组织的活动,多数都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什么实际作用,没有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3.4教育管理机制不合理,学分评价体系单一目前,高校对学生都实行统一管理,所有学生都必须修完所有学分才能毕业。没有因人而异的进行差异化学分体制,比如对于目前正在创业的学生可以实行弹性的学分,允许他们分阶段的完成学分;对于有强烈创业欲望的学生,允许他们暂时休学保留学籍,先创业再毕业。3.5师资力量缺乏学生都是一些没有接触过社会的人群,缺乏工作与创业经验,要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必须要有一群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然而,现在的高校老师基本上都是学术型的老师,他们本身就缺乏创业经验,所以更无法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实际指导。除此之外,一般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都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职的,老师的主要精力在自己的主修课上,不能给学生专业的指导,从而无法达到较高的教学质量。教师力量的薄弱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软肋。3.6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分离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分离,工科院校多注重创新而忽视创业,学生多在实验室搞发明创造没有接触创业教育。而经管类院校则偏重于创业教育而忽视创新教育,比如创业孵化园、创业比赛、创业家讲座等都是注重创业教育,而忽视了创新的教育。但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才能够提高创业教育的成效,高校应该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一把抓。3.7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随着创新创业教育深入高校,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陆续开设了许多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与专业教育脱节,忽视了与专业教育的联系。专业教育中按岗位对口分专业办学,体现的是“细、窄、专”,而创新创业教育强调的是整体的把握,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复杂的实际环境中。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的理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培养的向导。4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对策4.1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以缓解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为目的,只是机械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而应该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5]学校不应该让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而应该落到实处,让学生培养兴趣和树立创新创业意识,真正的为培养出创新创业人才而努力。教师应该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负责,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认真对待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学生自身应该努力学习一切创新创业课程,认真对待,勇于提出新问题,说出新想法。教师与学生应该多进行交流,将创新创业精神付诸于创新创业过程中。4.2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部分,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教师队伍的质量成正比。只有优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够培养出富有能力的学生。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保证。对于高校原有的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可以采取企业培训等手段,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引进一些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实践经历的教师。对于社会上的专门人才,高校也可以引入作为兼职教师,为学校注入新鲜血液。对于不同类型的高校也应该引进不同类型的教师,例如,经管类的院校应当引进富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管理人才等;而理工科院校应当多引进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这种全方位的师资力量,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性与科学性。[6]4.3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意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这样就需要一个系统的、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7]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建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应该是使学生在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一些企业管理、经济学、金融等相关的学习,进行全面的知识拓展。不同院校的学生应当设立不同的课程体系。由于工科类院校偏重专业技能,应当适当补充一些人文素质,可开设一些管理类、经济类的学科;而经管类院校因其本身的优势,具备创业的基础,但是其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可以开设实践课程以弥补这类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应当与专业课程体系接轨,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而不是相互脱节、毫无联系。在创新创业教学中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在专业教育的学科背景下,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2)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注重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平台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例如:高校通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通过与社会企业合作或者与国家及社会合作共同建立创新创业园区与孵化基地,给予创新创业学生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开设创新创业实训室,让学生参与到实训项目中,像“创业之星”、“用友”软件等的仿真学习,让他们提前接触一下企业软件,适应创业流程;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试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学校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如创业领导小组、创业教育学院、创业教育中心、创业教育协调委员会、创业教育顾问团等。[8]4.4建立合理的创新创业效果评估机制高校除了建立教育体系,提高师资力量以外,对于创新创业学生的培养应该建立一套自我评估机制,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才能够找到目标继续前行。而且,合理的创新创业评估机制,也可以有效的体现出创新创业的效果,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创新创业教育的进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与积极性。良好的评估机制要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出合理的评价指标,每一项活动都要有对应的评价等级。对取得成效的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精神上与物质上的鼓励。4.5加大各界的支持力度创新创业的外围环境也很重要。除了高校自身要重视外,国家、社会、企业也应当给予大力支持。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尚不发达的现状下,国家应当重视创新创业的发展,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及支持力度,给予创新创业学生优惠政策,为其提供便利,以此提高学校及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与意识。社会则要营造一个良好氛围,给予学生创新创业的勇气,转变传统守旧观念,给创新创业学生更广阔的空间。除此之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大力支持,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搭建稳定的实践平台。企业可为学校输送成功的企业家及一些优秀的创业人士,为学生进行讲座、指导实践。5结束语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教育理念滞后、缺少创新创业环境、课程体系不健全、教育方式单一、师资力量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等方面的问题。为此,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合理的创新创业效果评估机制,建设一支满足创新创业要求的师资,加大社会各界的支持,使得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本文标题:创新创业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48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