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名词解释:1、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依据。2、谨慎性: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应该预计可能产生的损失,但不可预计可能产生的收益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3、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4、其他货币资金:是指除现金、银行存款之外的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以及存出投资款等。5、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6、财务会计:它是运用簿记系统的专门方法,以通用的会计原则为指导,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和控制,旨在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会计信息的对外报告会计。7、受托责任观: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有助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8、决策有用观: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9、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和可验证的。一项信息是否可靠则取决于三个因素,即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10、相关性: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即与使用者进行的决策有关,并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11、重要性:在会计确认、计量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予以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导致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错误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12、会计环境:是指会计赖以存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等客观环境。13、会计假设:规定了会计核算工作赖以存在的一些基本前提条件,是企业设计和选择会计方法的重要依据。14、持续经营: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进行清算。15、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16、收付实现制:对收入和费用的入账,完全按照款项实际收到或支付的日期为基础来确定它们的归属期。17、计量属性:被计量对象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即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特征。18、重置成本:是指如果在现时重新取得相同的资产或与其相当的资产将会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或是指在本期重购或重置持有资产的成本,也叫现行成本。19、公允价值:指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的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20、会计确认:是指把一个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21、其他货币资金:是指除现金、银行存款之外的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以及存出投资款。22、未达账项:是指由于企业间的交易采用的结算方式涉及的收付款结算凭证在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传递存在着时间上的先后差别,造成一方已收到凭证并已入账,而另一方尚未接到凭证仍未入账的款项。23、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24、可变现净值:是指资产在正常经营状态下可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或将要支付的现金流出。25、计划成本法:指存货的日常收入、发出和结存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并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月末,再通过对存货成本差异分摊,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进行反映的一种核算方法。26、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按照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的较低者对期末存货进行计量的一种方法。27、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取得的目的是为了近期内出售,采取短期获利方式进行管理的衍生金融工具。28、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29、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贷款和应收账款、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30、商业折扣:是指企业为促进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扣除。31、现金折扣: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32、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准备长期持有的权益性投资。33、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通常按初始投资成本计量,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一般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34、权益法:是指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以投资成本计量,在投资持有期间则要根据投资企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相应调整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35、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②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36、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以双倍的直线折旧率作为加速折旧率,乘以各年年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计算各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37、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38、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39、资产减值:是指因外部因素、内部使用方式或使用范围发生变化而对资产造成不利影响,导致资产使用价值降低,致使资产未来可流入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低于其现有的账面价值。40、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并确定期末摊余成本的方法。41、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42、或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计量。43、债务重组:是指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44、预计负债:是指未来履行经济义务的时间或者金额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的负债。45、流动负债:是在正常的营业周期中发生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负债。46、非流动负债:主要是企业为筹集长期投资项目所需资金而发生的。47、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累计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48、生产成本:是指一定期间生产产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49、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当期发生的,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成本的费用。50、销售折让:是指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给与购货方的价格减让。51、销售退回:是指企业售出的商品由于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发生的退货。52、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按照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与费用的方法。53、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一定期间的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所得税利润总额。54、永久性差异: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55、暂时性差异: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异,该差异的存在将影响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56、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性质,将其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分别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倒推出各期所得税费用的一种方法。57、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与税前抵扣的金额。58、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59、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纳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即该项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将会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相应的应交所得税。60、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即该项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将会减少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相应的应交所得税。61、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应计入当期利润表的递延所得税费用,其金额为当期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去当期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差额。62、财务报告:是企业正式对外揭示或表述财务信息的总结性书面文件。63、资产负债观:是指通过对照前后期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来确定企业在一定期间所实现的收益,所有者权益增加为利润,减少为亏损。64、收入费用观:是指通过设置收入、费用类账户,遵循配比原则计算当期利润,它以一定期间发生的交易或其他事项所产生的收入及费用之间的差额作为当期的收益。65、当期营业观:着重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着重于计量企业的效率。66、损益满计观:收益是除股利分配和资本交易外特定时期内所有的交易或企业重估价所确认的权益的总变化。67、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特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68、现金流量:是指企业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69、直接法:是指按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直接反应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方法。70、间接法:是指以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等有关项目,剔除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71、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详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72、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73、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74、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实现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75、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76、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以最近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判断。77、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78、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79、可证实性:是指具有相似背景的不同人分别采用同一会计方法,对同一事项加以处理,就能得出相同的结果。80、库存股:是指已经认购缴款,由发行公司通过购入、赠予或其他方式重新获得,可供再出售或注销只用的股票。81、备抵法:企业按期估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对于估计收不回的应收账款,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实际发生坏账时,借记“坏账准备”,贷记“应收账款”。当坏账收回时,先做确认坏账时的相反分录,将坏账身份恢复为应收账款,再做正常的应收账款收回分录。82、清算股利:是指公司在无留存收益的情况下,以现金或公司其他资产形式分配的股利。简答题:1、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条件。答:①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②企业能够从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2、为什么企业应在报表附注中披
本文标题:中财名词解释、简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76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