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09·宁阳一中高考模拟)西方列强在近代史上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了大量的领土,下列四幅地图显示被割占地区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得以实现的是A.B.C.D.【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图片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但辽东半岛因为“三国干涉还辽”而最终没有割成,最后得以实现的是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故选D项。而A项中的香港岛则是在〈南京条约〉中割出的,B项为中国东北被俄国强占的领土,均排除。(2009·青岛质检)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①《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④《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D。本题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①炮声雷动不对;②内阁大学士出现在明朝③军机大臣是雍正帝时才有,④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是1860年,故选D项。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①主人公在秦朝担任行省长官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④《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D。本题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①中“行省”出现于元朝,秦朝不会出现;②内阁大学士出现在明朝③军机大臣是雍正帝时才有,④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是1860年,故选D项。导致右图所示情况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甲午战争爆发B.《马关条约》签订C.八国联军侵华D.辛丑条约签订【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图片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图片反映了列强瓜分中国,这是直接受《马关条约》的刺激,故选B项。A项要通过B项起作用,不是直接原因,排除。C、D两项是图片所示现象的影响,不是原因,排除。27、(20分)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材料二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百余年间,英、法、日、俄、美、德等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4次,入侵舰艇达1860多艘,入侵兵力达47万人。外敌的海上入侵,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大劫难的直接根源。——《中国海疆主权》(1)简述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关系,从海权和海防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10分)材料三:李鸿章在谈到国防安全时说:“敌从海道内犯,自须亟练水师。惟各国皆系鸟国,以水为家,船炮精练已久,非中国水师所能骤及。中土陆多于水,仍以陆军为立国根基。”材料四: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材料五:“英国政府的优势在于能利用它的威力巨大的海上力量这个武器。海上力量使它富有,并反过来保护了使它致富的贸易。……作为海洋上的统治者,它堵住了海洋上所有交通干线。”——美国马汉的《海洋战略》(2)材料三和材料四中的海防思想有何不同?谁的意见正确?对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3)比较材料三、四和材料五,分析近代中国发展海军与西方列强的差异。(4分)【解析】本题以近代中国的海防为主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第(1)题首先应简要概述两则材料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关系的判断。至于后果一问,要紧的步骤就是结合史实来回答。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第(2)题的第一问很容易回答,只要对文言文具有基本的阅读能力即可做出正确的解释。结合清政府后来的举措不难认识到后者的观点是正确的。最后的解答只需强调洋务运动中关于海防的内容就可以。第(3)题回答差异的问题绝不可以过于主观,因为材料题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紧密结合材料作答。三则材料反映出的根本问题在于“守”与“攻”的差别,基于此点就能够答出本题所要求的方向。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水师装备落后,海防废弛;材料二中反映了近代列强侵华绝大部分从海上开始;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严重后果: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侵占香港岛,强迫上海等五口开埠,美国借《望厦条约》取得军舰任游开埠港口;近代中国海防洞开,领海主权破坏。(2)材料三中李鸿章主张“陆主海从“的近海防御战略,不穷兵于海外;材料四中吴元炳主张加强海防建设。吴元炳的奏议正确。举措:创办北洋舰队等海军,修建旅顺、威海卫海军基地,成立海军衙门。(3)中国发展海军是对外敌海上入侵的被动反应,单纯防御;西方国家发展海军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开拓世界市场的需要。“四月和议成……朝命景崧率军民内渡……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士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导致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A.《北京条约》的签订B.鸦片战争的爆发C.《马关条约》的签订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和议成”,“朝命”,“内渡”,“日本”,“基隆”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给日本,台湾军民誓死抗争的史实,故选C项。(2008·济南模拟)《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C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2009·中山高一检测)《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两大丧权辱国的条约,关于其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DA.承认侵略者对中国领土的控制和瓜分B.允许侵略者在中国投资C.侵略者向中国勒索赔款后主要投资于中国D.损害了中国的税收主权(2009·中山高一检测)1895年《马关条约》的条款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作用最大的一条是D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给日本B.赔款白银二亿两,中国民族工业缺乏足够资金C.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了长江上游地区D.规定了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并免收内地税(2009·南通模拟)初高中衔接教育期间,一中学为高一学生制定了一份有关历史的调查问卷,“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台湾)丘逢甲《往事》),要求回答诗人“夜夜梦台湾”的不平等条约,如果你收到这份问卷并填写此项时,你应该选择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对《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的悲愤心情,故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2009·南京模拟)历史课上,吴老师组织学生探讨《甲午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课题,下列可以支持其观点的有:列强的侵略C①由沿海深入内地②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③由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经济侵略为主④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④(2009·中山高一检测)1895年《马关条约》的条款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作用最大的一条是D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给日本B.赔款白银二亿两,中国民族工业缺乏足够资金C.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了长江上游地区D.规定了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并免收内地税(2009·江苏学业水平检测)与“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解析】选B。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海战”、“致远”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大战,故选B项。A、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浙江省2009届高考押题卷)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解析】①是1858年《天津条约》的内容;②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③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④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依此选项B是正确的。【答案】B(2009·苏、锡、常、镇四市调查)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此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条约内容可知,日本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受免收内地税,这正是《马关条约》的规定,故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2009·茂名模拟)右图中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影响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图片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图片中可知,列强要瓜分中国。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的野心,此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C项。(2009年4月广东高考预测)《马关条约》规定割让台湾、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并赔款二亿两白银给日本。但结果只割让了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却多付出三千万两白银给日本,原因是:A.三国干涉还辽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中国人民进行义和团运动D.清政府的抗争【解析】A日本割占辽东半岛,损害了俄国在东北的利益,因此他联合法国、德国逼迫日本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把肥肉留给自己。(2009年4月山东省济钢高中一模)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中法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日俄战争D.抗日战争【解析】选B。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诗人丘逢甲”“去年今日割台湾”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甲午战争日本割台湾,故选B项。(2009·厦门质检)图4是一幅近代外国侵略者进攻北京城的老照片。照片中有星条旗、米字旗等旗帜。这幅照片见证的事件,若以干支纪年,应是A.甲午年B.戊戌年C.庚子年D.辛亥年【解析】C图片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1900年,属于庚子年。右图是一幅近代外国侵略者进攻北京城的老照片。照片中有星条旗、米字旗等旗帜。这幅照片见证的事件,若以干支纪年,应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星条旗、米字旗等旗帜”等信息可知,此次外国侵略者有英、美等国,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故选C项。A、B、D三项中美国没有直接参战,排除。(2009年3月汕头市一模)1896年,英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据有①“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②③【解析】B1895年《马关条约》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援引“自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其他列强可以享受这一特权,故B项正确。领事裁判权破坏的是中国的司法主权。《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2009年3月滨州市高考模拟)世纪之交,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活动。一百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当时,“救国’’成为中国社会主要思潮的原因是A.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剧B.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发展C.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D.新文化运动促使学校教育发展【解析】C注意时间限制:一百年前。A项是在1937年,B项是在1924年,D项始于1915年。(2009年2月
本文标题:列强侵略的有关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10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