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应用
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应用池州职业技术学院何松一、创新组织整体创新能力建设二、创新者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三、创新团队创新能力建设一、创新组织整体创新能力建设1、什么是创新型组织所谓创新型组织,是指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强,能够源源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之父)在谈到创新型组织时说:创新型组织就是把创新精神制度化而创造出一种创新的习惯。2、创新型组织的特点【1】创新型组织首先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指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勇于修正自己行为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学习型组织中,组织成员得以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和掌握如何共同学习的能力。系统地看,学习型组织是能够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2】创新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特征创新力的形成必须透过企业与个人的共同努力,但是企业也可营造适当的文化来激励企业内部的创新活动。而企业文化正是激励企业内创新活动的主要动力。在创新型组织中,企业文化不仅激励和支持创新活动,而且本身将创新作为其核心内容,形成了一种崭新的创新文化。【3】创新是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创新是赋予资源创造财富的新能力,使资源成为真正的资源。相对于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而言,创新型组织更强调整合组织内资源,使创新成为组织的一种功能。【4】创新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一个组织掌握的科技知识即使再先进,顶多只能带来短暂的优势,而且这种优势的消失速度会一天比一天快,因为竞争对手只要花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学会。而创新文化却无法抄袭,创新功能难以嫁接。创新是发展与取得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技术与技能的基本手段,是改变企业“基因密码”、实现基因多元化的必由之路。竞争优势将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创新能力。【5】创新是一种团队运动创新型组织中,创新不是某一部分成员的活动,而是整个组织各个层次成员的共同运动。从最高管理者到最底层员工,围绕组织目标,他们工作中都在有意识地创新;或组织的结构造就了他们的创新。3、如何打造创新型组织【1】培育创新文化,营造激励创新的环境氛围创新文化是有利于开展创新活动的一种氛围。创新文化的内涵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精神层面,包括科学精神,价值观、世界观等;二是制度层面,它是与价值观念相一致并能体现这种价值的一系列行为规范、政策以及评价体系的总和;三是与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相对应的,表现为一种物化的、外在的形式与载体。培育创新文化,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弘扬科学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标新立异,敢为天下先;(2)在政策导向上激励创新,将资源资金及保障条件向创新倾斜;(3)在用人取向上,大胆起用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年轻人,特别注重具有大局意识和战略创新的眼光的将帅之才,重视创新团队的建设;(4)在制度保障上,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完备、系统的、能激励创新的制度体系;(5)在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倡导首创精神,反对墨守成规的工作作风。【2】发掘与训练人才,提升组织的创新能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取得一是引进二是培养。【3】构造组织的创新流程好的流程应该带给组织自由的空间,应能促进创新。例:皮特斯·T在《第六项修炼》中提出了一种名为“7一R”的创新流程。(1)重新思考(RethinK),它考虑的是“为什么/Why”的问题;(2)重新组合(Reconfigure),它所关心的是流程中的相关活动,与“为什么/What”有关的问题寻找新的答案;(3)重新定序(Resequence),它所关心的是工作运行的时机和顺序,它的创新则来自于提出“何时/When”的问题;(4)重新定位(Relocate),它所注重的是活动的位置,是与“哪里/Where”有关的问题;(5)重新定量(Reduce),它所牵涉到的是从事特定活动的频率(HowmanyorHowoften),如“活动量要达到多少,要多久做一次?”等(6)重新指派(Reassign),它是指工作的执行者由谁(Who)来做更好;(7)重新装备(Retoo1),它关注的是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技术与装备,为与“如何/How”有关的问题寻找新的答案。组织创新需关注的问题:创新是组织的日常生活、日常行为只有把每个人的创造力都调动起来,引导员工培育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与主动求变的意识,让员工做工作的有心人,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改变工作的环境或工作的方法做起,才能使创新成为组织或企业的日常生活、日常行为误区:常常把创新和创造力、创新和创意、创新和发明以及创新和研发混淆在一起。如果不能理清这些概念,那么在实施创新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创新是组织的核心价值知识转化成实践需要一种能力,这就是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是组织从学习型到创新型过渡的惟一途径,因此,创新就成为了组织的核心价值。知识与创新能力之间实际上是一对矛盾。二者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统一的一面表现在,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知识越多,对创新能力的提高越有利,这是主要方面。二者关系的对立的一面表现在,知识增多创新能力不一定就会相应提高,二者并不是必然同步发展,更不具有量的正比例关系。二、创新者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创新人才观念的比较1、国内教育界对创新人才内涵的理解———所谓创造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这种人才,一般是基础理论坚实、科学知识丰富、治学方法严谨,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同时,具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他们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是最新科学成果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未来科学家的培育者。———创造型人才的主要素质是:有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有较强的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望;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创造才能;同时还应具备独立完整的个性品质和高尚情感等。———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它是相对于不思创造、缺乏创造能力的比较保守的人而言的,这个概念与理论型、应用型、技艺型等人才类型的划分不是并列的。实际上,不论是哪种类型的人才,皆须具有创造性。2、创新人才内涵的国际定义国外对创新人才的理解比我国要宽泛一些,他们大都是在强调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英国牛津大学校长C·鲁卡斯要求大学培养的人才“要有很高的技术,非常宽的知识基础,有很强的个人责任感、革新能力和灵活性。个人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的技术以适应其需要。”至2001年,牛津大学共为英国培养出4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5位首相。美国大学教育目的与教育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要发展人的理性,养成智性美德,实现最高的智慧(睿智)及最高的善,从而培养出“完人”。美国有许多大学其实都在追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截止到1998年,仅哈佛大学一所学校,就已有35名教师、38名毕业生获得诺贝尔奖,可以说是培养创新人才最成功的大学之一。建立全面、科学的创新人才新理念国内外对创新人才的理解有一些共同点,即都强调创新人才必须具有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素质。但是又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我国明确提出了创新人才(创新型人才)、创造型人才的概念,而国外只有创造性思维、创造型人格等外延较窄的概念。其二,我国对创新人才的理解大多局限于“创新”上,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个性品质的全面关注不够;国外则强调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素质,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其三,我国对创新人才的理解差异很大,有的受领导人讲话或政府文件的影响较大,有的受西方心理学的影响较大,表现出很强的实用性,缺乏支持其概念的理论基础。国外对创新人才的理解,多是把当代社会对创新的需要融入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之中的产物。(二)培养创新能力的三个要素1、好奇心——创新的驱动力好奇心对原始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原始创新不是事先能够预料的,往往是在好奇心的推动下,最后才得出来的。2、直觉和洞察力——“悟”的学问为什么有许多人在大学时是高材生,但在科研上却做不出成绩,遇到复杂问题就一筹莫展?归根结底在于缺乏直觉和洞察力。国外的科学家评价一个人,最喜欢说的是某某人对科学有很好的感觉,也就是很有直觉和洞察力。3、注意力——决定思维的深度创新能力必须具备的一个要素是勤奋工作和集中注意力。勤奋是一个人有创造性地工作的前提,不勤奋的人什么事也做不好。勤奋必须以能集中注意力为前提。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决定着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爱因斯坦特别能集中注意力,“我确信那是他成功的真正秘诀:他可以连续数小时,以我们大多数人一次只能坚持几秒钟的程度完全集中注意力”。(三)如何培养创新能力1、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我们都知道,艺术和文学创作都必须源于生活,只有源于生活的东西才是具有生命力的东西,才能为人们所熟知所接受。其实,创新也是一样,创新的灵感从哪里来,它也必须从生活中来,它不可能凌驾于生活之上,更不可能是梦幻的虚无飘渺的东西。2、正视创新内核: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一般被视为智慧的最高形式。它是一种复杂的能力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创新思维处于最高层次,它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特性。创新能力实质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创新能力还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许多因素。创新能力意味着不因循守旧,不循规蹈矩,不固步自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创新人才将成为决定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3、生活中有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没有想像就没有创新。创新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要实现超越,就要对现实独具“挑剔”与“批判”的眼光,对周围事物善于发现和捕捉其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4、永远学习定是不变的真理。我们必须要终身学习,学习应该是一个习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变化的社会中一直抓住社会中最精华的东西。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研究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自己提出新挑战,紧跟时代的发展。我们要在创新中提升,在提升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三、创新团队创新能力建设充分认识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一)加快创新团队建设是新时期推进创新活动的迫切要求。随着科学技术各领域不断融合、交叉、渗透,创新活动社会化、集成化程度不断加深。依托一定的科研平台,以领军人物为核心,由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组成的创新团队,具有攻克创新前沿阵地的综合能力,满足了现代科技发展趋向综合化和整体化的需要,体现了新形势下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要求,是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发现、培养、发展壮大一批创新团队已成为当前科技创新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二)加快创新团队建设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存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突出、创新效益不显著、创新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持续发展的潜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根本原因在于适应自主创新规律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不能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创新资源,没有发挥创新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培育高层次领军人才,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是适应新时期创新活动要求的新模式,是整合创新资源、发挥整体优势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三)加快创新团队建设是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任务。各地高度重视推进创新团队建设,把培养和造就优秀创新团队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措施。建设一批高水平优秀创新团队,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是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实施“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的意见为加强我省重点产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皖发〔2004〕14号)精神,在全省实施“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
本文标题: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22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