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初一学生的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心智与计算心智与计算,Vol.4,No.3(2010),文章编号:MC-2010-03收稿日期:2010-09-15出版日期:2010-10-30©2007MC–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初一学生的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张仕超(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14)zhangshichao_09@126.com【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初一学生的心理韧性状况、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山东济南213名初一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1)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状况基本良好,心理正常和有轻度心理问题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5.77%。男生的学习压力感边缘显著高于女生。(2)在情绪控制子量表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积极认知子量表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在家庭支持子量表上,女生边缘显著高于男生。(3)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4)学生的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目标专注正向预测他们的心理健康。结论: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培养初一学生的心理韧性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关键词】初一学生;心理韧性;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TheRelationshipbetweenresilienceandmentalhealthofGradeOneMiddleSchoolStudentsZHANGShi-chao(SchoolofPsychology,ShandongNormalUniversity,Jinan250014,China)【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relationshipbetweenresilienceandmentalhealthofGradeonemiddleschoolstudents.Methods:213GradeonemiddleschoolstudentsweretestedbyMMHIandtheResilienceScaleforChineseAdolescents.Results:(1)TheoverallstatusofmentalhealthofGradeonemiddleschoolstudentsisgood.Thetotalnumberofstudentswithnormalandmildmentalproblemsis204;therateofstudentswithnormalandmildmentalproblemswas95.77%.Thescoresofmalestudentsaremarginallysignificantlyhigherthanfemalestudentsinthelearningpressurefeeling.(2)Thescoresofmalestudentsa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femalestudentsinthesubscaleofemotionalcontrol.Thescoresoffemalestudentsa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malestudentsinthesubscaleofpositivecognition.Thescoresoffemalestudentsare初一学生的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marginallysignificantlyhigherthanmalestudentsinthesubscaleoffamilysupportTherearenogenderdifferenceinthesubscaleofGoalattentionandInterpersonalassist(3)Therewassignificantpositivecorrelationbetweenresilienceandfactorsofmentalhealth.(4)Emotionalcontrol,goalattentionandfamilysupportofGradeonemiddleschoolstudentspositivelypredicttheirmentalhealth.Conclusion:Resiliencecouldpositivelypredictstudents’mentalhealth,socultivatingresilienceofGradeonemiddleschoolstudentswillhelpimprovetheirmentalhealth.【Keywords】gradeonemiddleschoolstudents;resilience;mental-health1问题提出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悲剧、威胁等消极生活事件时的一种良好适应,与个体的耐力、弹性、问题解决能力、智力、幽默感和社会技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诸多环境因素及个人、环境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Olsson等人将影响心理韧性的因素归为三类:(1)个人的能力和人格特质。(2)家庭支持系统,包括父母的鼓励、帮助、和物质的支持,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等。(3)社会支持系统,包括社会经济地位、学校经历等[1,2]。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基本心理活动能够协调一致,并且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的一些指标关系进行了考察。Smith以非裔美国人为被试的研究发现,个体的心理韧性水平越高,他们更愿意去寻求心理健康治疗,个体的抑郁与心理韧性呈显著的负相关[3]。吴胜涛等人考察了地震遇难者家属的个体韧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个体韧性较高者的生活满意度也较高,但心理韧性与个体的抑郁、躯体化关系并不明显[4]。李义安等人以中等职业技校学生为被试的研究发现,个体的心理韧性能够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5]。初中阶段又称为青春期或者青年初期,它是个体身体发展的鼎盛时期及性成熟时期,其心理的各个方面虽然也在发展,但相对于生理发育速度来说则比较平稳,有许多期望不能实现,由此而造成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种种特殊矛盾和表现,使得他们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6]。初一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成功时骄傲自大,失败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另外刚进入初中一年级后,学科的增多,课程的复杂性增强,课时的延长,老师的教法与小学大为不同,他们还没有掌握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压力是影响初一学生心理健康的最明显因素。这些都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然而大部分初一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成长[7]。而心理韧性是人类有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之一,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又一定的影响。查阅以往的文献发现,对于初一学生的心理韧性与综合的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还鲜见。为此,本研究试图考察初一学生的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的保健等提供依据。初一学生的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2研究方法2.1被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山东省济南市某初中一年级学生227人,回收有效问卷213份,其中男生103人,女生110人。年龄12~14岁,平均(13±1)岁。2.2研究工具2.2.1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该量表共有27个题目,分为个人力和支持力两个因素,其中前者包括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3个因子,后者包含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2个因子。量表题目采用1~5级计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部分题目反向计分,计算量表各分维度的总分,得分越高,代表被试的心理韧性水平越高。该量表已经被证实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2.2.2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共有60个题目,由10个分量表构成,包括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和心理不平衡。量表题目采用1~5级计分(1代表无,5代表严重),计算量表各分维度的总分和均分,得分越高,代表被试的心理健康问题越严重。该量表已经被证实具有良好的信、效度[8]。2.3施测程序2010年11月,以团体施测的方式在班级进行正式调查,每份问卷由两个分量表组成,严格按照统一指导语施测。2.4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包括卡方检验、T检验、逐步回归、相关等。3结果3.1济南市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基本特点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以总均分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的指标,心理健康正常者有153人,占总体的71.83%。其中男生72人,女生81人。χ2检验发现,心理健康正常的男、女生人数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0.529,P0.05。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有51人,占总体的23.94%,其中男生27人,女生24人。χ2检验发现,心理存在轻度问题的男、女生人数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0.176,P0.05。存在中等程度的心理问题有8人,占总体的3.76%,其中男生3人,女初一学生的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生5人。有1个男生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占总体的0.47%。表1是213名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均分与国内常模[8]的比较及各因子的性别差异比较。由表1可知,本研究中的样本的强迫症状、敌对、焦虑、学习压力感、情绪不稳定和总均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初一学生的学习压力感得分最高,其次是强迫症状因子,它们的平均分均超过2分,存在轻度心理问题。女生的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六个因子分数及总均分均高于男生,但性别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的偏执、适应不良和心理不平衡因子得分高于女生,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的学习压力感边缘高于女生(t=1.731,P0.10)。将崔建平等人认为,轻度心理问题者(因子均分大于2小于2.99)常常可以自行恢复[9],为了考察初一男、女生在心理健康的哪个因子上存在问题的人数较多,本研究对男、女生在心理健康的十个症状上的均分高于3分(说明个体在该症状上存在中等程度或严重问题,不能够自行恢复,需要加以干预)的人数分别进行统计。χ2检验发现,男生在各个症状上存在中等程度或严重问题的人数有统计学意义(χ2(9,97)=49.50,P0.05)。男生在学习压力感症状上存在中等程度或严重问题的比人数最高,其次是在焦虑症状上。女生在各个症状上存在中等程度或严重问题的人数无统计学意义(χ2(9,69)=13.46,P0.05)。表1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以及各因子得分的性别差异比较Tab1.ComparisonofsubscalesofmentalhealthofgradeonemiddleschoolstudentsandChineseconstantscoresandgenderdifferencesoneachsubscale因子初一学生全国常模性别男(n=103)女(n=110)t强迫症状2.07±0.571.85±0.662.06±0.602.07±0.54–0.018偏执1.67±0.601.67±0.701.71±0.661.64±0.550.862敌对1.67±0.711.66±0.741.65±0.721.68±0.70–0.252人际敏感1.74±0.691.76±0.761.69±0.681.78±0.69–0.983抑郁1.72±0.641.83±0.711.65±0.571.78±0.70–1.517焦虑1.83±0.771.74±0.791.79±0.781.88±0.77–0.790学习压力感2.14±0.901.86±0.852.25±0.962.04±0.841.731+适应不良1.72±0.621.76±0.611.76±0.701.69±0.540.739情绪不稳定1.90±0.671.85±0.731.88±0.671.93±0.68–0.590心理不平衡1.64±0.631
本文标题:初一学生的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30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