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育哲学一.“大写的哲学”到“小写的哲学”“大写的哲学”与“小写的哲学”是美国当代哲学家罗蒂研究当代哲学变革时所用的两个概念二、教育哲学的反思性教育哲学的反思性是教育哲学研究过程中最关键的特征1.教育哲学的研究不是价值中立的研究,也不追求价值的中立,而是把研究者自身和研究问题所涉及的一些人的价值立场作为研究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2.教育哲学的知识不是一种操作性、描述性知识,而是一种体现着研究者价值立场的“反思性知识”三、重估教育哲学的价值重估教育哲学的价值就是要对教育哲学的价值进行新的认识和评价,其目的在于重新阐述教育哲学在人类理智发展和实践活动中的意义1.帮助教育者思想的成熟,增进教育着的理性2.引导教育者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3.检验和引导公众的教育观念4.对教育政策进行理性的分析5.促使教育学者对教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6.为多学科知识的交流和对话提供一个思想平台四、教育哲学的学习和研究1.对社会和人生问题高度关注2.不断挖掘教育生活的经验3.不断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4.努力学习教育哲学名著5.从事教育哲学的研究五、比较解放前,解放后教育哲学特征1.教育哲学基本上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教育哲学研究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比解放前的要强3.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第一次得到了系统的整理和阐述4.教育哲学的研究从教材编写深入到专题问题的研究教育哲学领域出现了一些亚领域5.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分会六、当前我国教育哲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育哲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教育实践2.教育哲学的学术水平不够,与教育原理区别不大3.教育哲学研究的视野狭隘,参与国际教育哲学的交往和对话太少七、20世纪40年代之前:规范教育哲学1.“规范教育哲学”最早是美国教育哲学家弗兰肯纳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叶的那场教育哲学性质大辩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与“思辨教育哲学”;和“分析教育哲学”相对规范教育哲学侧重于理解与论证教育过程所要达到的目的及应遵循的原则,并就应该采取的方法提出建议八、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末:分析教育哲学20世纪英国教育哲学的历史性贡献是开辟了教育哲学研究的新方向,即分析教育哲学他们主张对那些用来理解自身与世界的所有概念、观念或思想体系的意义进行说明,把他们还原或分解为一些更基本的概念。然后,揭示这些基本概念与其他概念体系之间的关系,或者是说明这些基本概念的所指第三章人生与教育1.人作为人的存在特征存在的绝对性、存在的意向性、存在的文化性、存在的时间性、存在的语言性、存在的独特性2.人作为人的存在问题死亡的问题、奴役的问题、有限的问题、孤独的问题、自我认同的问题3.教育要关注人的存在问题(1)应该改变教育的对象观。教育的对象观包括两方面的认识:一是教育的对象是什么,另一是如何认识教育的对象。(2)必须重构教师的自我意识。毫无疑问,无论什么时候,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都是不能代替的。(3)必须在更新教育对象观和教师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重构师生关系。(4)应该引导青少年学生用一种严肃的态度来看待人的存在问题,防止他们将这些问题看成是似有非有或可以置换的问题,启发他们去体验和讨论日常生活中的这些问题,最终培育她们存在的智慧。(5)应该将存在问题的讨论与青少年学生存在经验的自我反思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单纯地讲解一些存在的现象或知识。4.“理性人”的形象“理性人”是现代西方文化中一个具有哲学、历史和政治意义的人的形象。5.“理性人”的主要特征(1)人是有理性的,理性是人的内在的本质特性,是人的普遍“类特性”(2)理性既是区分人与动物的界限,也是区分“文明人”与“野蛮人”的界限(3)理性是一种高级的认识能力,不同于感性与知性,后者是为了认识现象,形成感性的和经验的知识,前者是为了把握本质,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和深刻地理论知识。(4)借助于理性和理性知识,人类就能不断深化认识,把握和重建自身与世界的关系,从而获得自由。(5)理性的人无所不能,是“全知全能的上帝”的化身(6)人的理性是先验地赋予的,但也需要最低限度的训练,否则理性会丧失。6.“社会人”的形象7.“社会人”的形象是19世纪中叶以来出现于教育知识之中并逐渐占据教育相关知识核心位置的人的形象。“社会人”的形象一般来说有两种:“政治人”和“经济人”8.人生的境界与教育(1)教育应该关注人生的境界问题(2)人生境界的提升需要教育(3)教育能为人生境界的提升做些什么9.教育能为人生境界的提升做些什么(1)指出人生境界的问题(2)传播人生境界的学说(3)讨论人生境界的意义(4)启发人生境界的反思(5)介绍伟大人物的榜样(6)培植实现人生至境追求的信念(7)以教师的境界来提升学生的境界第四章知识与课程1.“知识”慨念的关键特征(1)知识是一套系统的经验(2)知识是一种被社会选择或组织化了的经验,而不是纯粹个体的精神产品(3)知识是一种可以在主体间进行传播的经验(4)知识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行动效率、更好达成行动目的的经验2.知识对于人类而言是一柄双刃剑(1)知识可以为人类带来实际的利益,也可以为人类带来了精神的愉悦(2)知识对于人类的危害主要原因:a.知识的不当使用b.知识为某些利益集团所控制;c.知识本身侵害到个体的思想自由3.知识性质与课程的一般关系(1)知识的性质影响到课程内容的选择(2)知识的性质影响到课程知识的性质(3)知识的性质影响到教学过程4.现代知识的性质对现代课程的影响(1)现代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知识(2)现代课程具有一种不言而喻的知识霸权(3)现代教学过程是一种知识控制过程5.后现代知识的性质(1)文化性(2)境域性(3)价值性6.建立在后现代知识性质基础上的新的后现代课程观(1)反思和改革科学课程(2)开发本土课程(3)加强人文课程(4)在教学过程中反对知识霸权第五章理性与教学1、什么是理性?在日常生活中,“理性”代表着一种冲动的克制、一份心态的沉静和一种荣辱不惊的人生境界。2、不同哲学视野中的“理性”概念早期的斯多葛学派认为“理性”是“神的属性”与“人的命运”,是“神”与“人”共同拥有的特征。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不是“神的属性”,而是“人的本性”。3、“理性”概念具有的特征或用法⑴“理性”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形式⑵“理性”最主要的特征是在一定的规则下就某一问题应用概念进行推理或认识的能力⑶“理性”不仅关涉到知识的获得,而且关涉到行为目的的正当性与合理性辩护⑷“理性”不仅是人类的一种认识能力而且也是人类的一种存在特性⑸作为人类的一种存在特性,“理性”与人类的存在方式密不可分4、王策三教授认为,“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5、“教学”概念的关键特征“教学”的“意向性”、“双边性”、“中介性”、“伦理性”6、教学的理性基础⑴教学的意向性与价值理性⑵教学的双边性与交往理性⑶教学的中介性与工具理性⑷教学的伦理性与实践理性7、教学:理性的探险⑴理解教学目标⑵构建师生关系⑶再思教学内容⑷认同教学伦理第六章自由与教育1、西方思想家对于“自由”的认识西方思想家的论述中,多数人是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待“自由”,将“自由”看成一种公民享有的一系列政治权利。宗教意义上的自由主要是指“信仰自由”,这是一种区别于“政治自由”和“理性自由”的自由形式。2、“教育”意义的危机一方面,教育概念的核心标准被掏空了;另一方面,沦为空壳的“教育”概念又被塞入了许多人们所欲求的东西。从类型上看,“教育”意义的危机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教育”意义的失落。另一种是“教育”意义的遮蔽。3、自由教育具有的精神首先,自由教育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再次,自由教育具有理性主义精神4、学习自由的必要性首先,学习自由是学习活动本身的必然要求其次,学习自由是学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再次,学习自由有助于学生的最大发展最后,学习自由有利于整个社会与人类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最大利益5、学习自由的限度学习自由首先需要教师的指导学习自由其次受到儿童已有认识水平的限制学习自由还受到学习纪律的限制第七章民主与教育一、“民主”的概念有着十分复杂的内涵,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用法。大概可以概括为下面几种:第一:作为一种“政体”的民主。第二:作为一种“程序”的民主。第三: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的民主。二、民主与人生1、民主是自由的保障2、民主是德性的基础3、民主尊重个性的多样性4、民主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三、民主与社会1、民主有助于遏制绝对权力2、民主有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3、民主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4、民主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正四、要想使人们真正成为民主建设的主体,就必须通过教育的渠道,使他们掌握有关民主的基础、态度和技能,树立起民主的信仰,并在丰富多彩的民主实践中形成民主的能力。五、民主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政治试验,具有多样性,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民主模式。六、民主意识在心理学上,“意识”是与“无意识”相对而言的。民主常识及其行为倾向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平等意识;第二,公共意识;第三,参与意识。七、民主态度民主态度就是指一个人过民主生活时应该具备的比较稳定的思维与行为习惯。他主要包括“理性”、“宽容”和“怀疑”三种态度。八、民主知识我们将个体从事民主实践所需要的知识进行如下分类1、“民主的知识”,既包括“民主是什么”的知识,也包括“如何实施民主”的知识2、“关于民主的知识”,主要是指一些与深入理解民主制度相关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乃至宗教知识。3、“为了民主的知识”,指在某些特殊情景下对某些特殊事务进行决策所必须的特定知识。九、民主信念:民主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学说所持有的信心、信赖或信仰。十、民主教育的性质1、民主教育是一种“政治教育”,既不是教育的全部,也不同于“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或“道德教育”。2、民主教育是“大众教育”,是面向大众的,而不是“精英教育”,仅面向少数社会精英或政治精英的。3、民主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和“大教育”,而不仅仅只局限于“基础教育”和“学校教育”。4、民主教育与“公民教育”也不完全是一回事。十一、教育民主化的四项原则1、平等原则2、参与原则3、自由原则4、宽容原则十二、建设民主的学校1、必须理解“民主”的概念与价值2、必须将培养民主的公民或未来公民的民主素质纳入到学校教育哲学之中,使之成为指导学校各个方面工作的基本观念。3、必须造就民主的校长与民主的教师4、民主的校长和民主的教师就应该促进学生的自治5、建设民主的学校,离不开教学的民主化6、建设民主的学校,核心的一点就是建设民主的师生关系7、在管理体制上,必须最大限度地体现参与原则第八章公正与教育一、公正人们对“公正”概念的理解包括1、“公正”的概念总是作为一个价值范畴被使用,用来说明或评价某种行为态度、方式、结果是否是“令为人2满意的”、“好的”、或“可接受的”2、这种行为态度、方式、结果是直接关涉他人利益的,而不是直接关涉自己利益的、3、“公正”是一种特殊的关涉他人的态度、方式及其结果,与另一些关涉他人的态度、方式、及其结果相区分、二、我们认为,公正或正义作为一种价值范畴内涵非常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生活和个人德性等非常广泛的领域,其核心内涵是“应得”与“相称”三、公正与社会1、公正是社会稳定的基石2、公正是社会和谐的机制3、公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四、公正需要教育1、公正作为一种政治价值观念需要教育2、公正作为一种个人德性需要教育3、公正作为一种主观价值评价需要教育五、公正教育:培养有正义感的人1、公正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2、公正教育与教育公正3、公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正义感的人六、影响教育公正实现的主要因素1、政府是共教育资源的提供者,也是社会舆论进行教育公正性评价的对象2.一个社会教育公正额实现,除了受到政府政治意愿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影响外,还受到该社会受教育人口的数量以及人们的教育需求水平限制3、教育实践者的公正德性也影响到教育公正的具体实现七、教育公正实现的基本途径1
本文标题:全。教育哲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32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