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山地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
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山地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摘要:山地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现代旅游形式,但有关于山地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尚未见专门报道。本文通过分析山地旅游资源的特征,提出了山地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山地旅游产品可开发的类型,对山地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关键词:山地,旅游产品,生态旅游,开发策略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是山地。有史以来,山地就以其独特的魅力而受到人类的崇拜和敬畏,很多山地被当作山神、女神来供奉。古代帝王有登山封禅的传统,文人雅士更有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雅俗,民间也有登山的风俗,如九九重阳节等,在少数民族地区,关于祭山的节庆风俗则更多。山地是指具有一定的海拔、相对高度和坡度的地面。广义的山地包括高原、山间盆地和丘陵。狭义的山地仅指山脉及其分支。[1]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指狭义的山地。山地的观光游览虽然自古有之,但山地旅游作为单独的概念提出却并未成熟,迄今尚无一个统一的表述,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以下定义:山地旅游是以山地自然环境为主要的旅游环境载体,以复杂多变的山体景观、各种山地水体、丰富的动植物景观、山地立体气候、区域小气候等自然资源和山地居民适应山地环境所形成的社会文化生活习俗、传统人文活动流传至今形成的特定文化底蕴等人文资源为主要的旅游资源,以山地攀登、探险、考察、野外拓展等为特色旅游项目,兼山地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教育、运动为一体的一种现代旅游形式。(王瑞花.云南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保护策略,2005)山地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旅游形式,在产品的开发策略方面尚未见专门研究,但随着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摆脱传统山地观光旅游的开发框架,探索符合旅游发展趋势的山地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已经提上日程。1山地旅游资源特征1.1景观类型丰富山地旅游资源从大的方面可以分成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部分。自然旅游资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山体、丘陵、陡坡、悬崖、峡谷、沟壑等地质构造形成形式多样的地貌组合,构成山地景观的硬质骨架;山谷中分布的河流和湖泊与山体骨架形成刚柔并济的景观对照;受水平和垂直气候带的影响,山地形成丰富多样的生物景观;此外,复杂的地形变化所形成的山地小气候及由此衍生的山地天象景观也是构成山地自然旅游资源的重要部分。山地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指山地居民适应山地环境所形成的社会文化生活习惯,包括民风民俗、宗教文化、山地农耕文化等内容。由此可见,山地是陆地上景观最为丰富的立地类型。1.2资源原生性强山地受人类经济活动影响较少,自然资源和环境较好地保持着原始状态,相比于平原地带受人为活动破坏小,因此其自然旅游资源原生性强;另一方面,山区居民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其生活习俗和民风较好地继承了原生文化,相对于受现代生活冲击强烈的城市环境,山地保存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1.3生态环境优越由于可进入性相对较差,现代工业社会对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少,且山地多为植被覆盖集中区域,因此山地的生态环境显著优于其它场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现代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1.4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我国历史悠久,许多名山都渗透了文化遗迹,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得山地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相互穿插,紧密结合,古建筑、宗教寺庙、名人墨迹、传说典故丰富多彩,成为独特的风景名胜。1.5旅游综合效益明显山地旅游资源本身就具备较高的综合效益,山地环境是山区居民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山地自然资源价值主要表现在生物价值、生态价值、传统产业(农业、林业)经济价值[2]。山地旅游的开发能进一步增加山地旅游资源的综合效益,不同的景观资源类型可以根据游客消费习惯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在不削减原有资源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多样性的旅游价值。1.6旅游资源相对脆弱按照传统资源分类来看,山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得当,开发活动以生态效益为第一效益,山地为旅游提供的资源和环境将是可持续的,合理的旅游开发将是山地自然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但是,如果以纯经济利益为目的、恶意开发,山地资源和环境就很容易被破坏,而且很难恢复甚至不能恢复,如珍稀生物资源、特殊地质资源等。这会对山地旅游资源的利用带来阻碍。1.7旅游活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现代山地旅游是以攀登、探险、考察、野外拓展等为特色项目的旅游形式,旅游活动形式的特殊性以及山地环境的复杂性,使山地旅游活动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风险。2山地旅游产品开发原则2.1保护第一原则山地旅游的主要卖点是其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只有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才能保证山地旅游的根本。在进行山地旅游产品开发时,应具体考虑到旅游产品对于旅游区的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植被、野生动物的保护,并充分考虑对当地文化的保护。尊重自然规律,对于生态脆弱区、环境敏感区和珍贵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要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只有在充分考虑到保护的重要性,才能使山地旅游区的青山绿水、优美的自然环境永续利用,才能体现旅游业的经济效益。2.2突显特色原则特色是旅游产品生命力之所在。山地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注重特色开发,必须因地制宜、因景制宜,在达到反璞归真、回归自然效果的同时,力求突出山地旅游产品与其它旅游产品的差异。2.3立足资源、市场导向原则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的基础,立足于资源现状,根据资源特征设计相应的旅游产品是保证旅游产品开发成功的前提。同时,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必须考虑市场导向,旅游产品的核心在于价值交换[3],因此,在产品开发时要化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应根据不同市场消费群体开发相应的特色旅游产品。2.4生态性原则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前旅游发展的趋势和主要方向。山地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种方式,必须强调生态性原则。山地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在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框架内进行,应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社区综合效益的实现等生态旅游发展的主题。3山地旅游产品可开发类型综合山地旅游资源的特征,遵循山地旅游产品开发原则,山地旅游产品的可开发以下类型。3.1山地观光旅游产品山地具有最丰富的景观类型,其中观光资源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观光旅游是我国发展最早也是最成熟的旅游活动形式。现代山地旅游产品的开发不能也不可能摒弃传统观光产品。奇峰怪石、平湖深涧、天象奇观、宗教建筑、生物景观等丰富多彩的观光资源可以成为山地旅游重要的吸引物。3.2科普教育旅游产品山地本身就是一个内容丰富、景象万千的自然和人文博物馆,山地资源是人类最大的知识宝库。利用山地旅游资源可以开展各类科普教育旅游产品:地质地貌资源可以开发地质教育产品,林地可开展生物教育,居民区可开展农耕农事教育等。通过各类科普教育产品的开发,可将山地旅游与教育紧密结合,融教育于游乐之中。3.3山地体验旅游产品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在《体验经济》中指出,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顾客的需求不仅仅只是产品或服务,他们还追求感情与情境的需求。因此山地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重视游客的参与性,参与体验应该成为山地旅游产品开发的重心。山地旅游可以为现代都市人提供山地环境体验、山野劳作体验、山地文化体验等各类体验产品。3.4山地疗养度假旅游产品山地有别于其他旅游地的显著之处在于其优良的原生性生态环境,特殊而复杂的立地类型使山地拥有清新的空气、宜人的气候、优美的景观、洁净的水体等各种类型的疗养度假资源,立足于这些资源可以开展具有健身、度假、疗养、保健等多种功能的疗养度假旅游产品。3.5山地运动旅游产品随着现代工业社会和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向往在环境优越的野外环境参加各类运动。山地正是开展运动旅游的优良场所。在山地环境下可以开展攀登、探险、野外生存、户外拓展等各类运动产品。3.6山地文化旅游产品悠久的历史使我国山地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立足于此可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山地文化旅游产品大致包含以下以方面:第一是宗教文化,“自古名山僧占多”,我国众多名山大川与佛教和道教融为一体,佛家的道场和道家的洞天构成了丰富的宗教旅游文化,是山地文化旅游产品重点之一;第二是农耕文化产品,山地中散布着相对原始的村落,保存了传统的农耕劳作习俗,是开展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第三类文化旅游产品是民族旅游产品,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山地,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是山地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3.7山地特色旅游产品山地区域具备许多其它环境下不存在的特色资源,根据这些特色资源可以开展多种山地特色旅游产品。利用良好的森林环境加以人工改造可开展森林保健产品;利用合适的地形条件辅以人工喂养方式可开展捕猎产品;利用特殊的海拔和气候条件可开展冰雪项目;利用山地特定的文化底蕴可开发独特的文化产品等等。4结语山地拥有陆地上最丰富的旅游资源,山地旅游产品具有景观类型丰富、资源原生性强、生态环境优越、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旅游综合效益明显、资源相对脆弱等特征,立足于此,山地旅游产品的开发应遵循保护第一、突显特色、立足资源、市场导向和生态性原则,充分挖掘各类资源优势,形成合理的产品组合。参考文献:[1]方精云等.论山地的生态特征及山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J].生物多样性,2004,12(1).10~19.[2]王昕.论山地开发与旅游[J].山地学报,2002,(20):148~151.[3]刘民坤,卢玉平等.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7(1):17~20.
本文标题:山地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3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