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全市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定稿)
1在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侠(2013年2月27日)各位领导,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全国、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12年全市旅游工作,研究部署2013年全市旅游工作任务,紧紧抓住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和国家智慧旅游城市“双试点”的机遇,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全面提升我市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本次会议,我们邀请了市“四大家”领导出席,印发了全国、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提纲,刘英姿副市长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下面,我代表市旅游局作工作报告。一、2012年工作回顾2012年,是武汉旅游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旅游系统紧紧围绕建设“国家旅游中心城市”,“最佳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积极抢抓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和国家智慧旅游城市“双试点”的重大机遇,凝心聚力,奋力拼搏,承担的10项市级年度目标任2务全面完成,其中,有6项指标达到了挑战值。武汉旅游业保持着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正逐步融入城市发展战略。争创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扎实推进。全国“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开局较好,8项智慧旅游项目,有序开展。旅游产业被确定为全市“服务业升级计划”重点打造的十大产业集群之一。城市旅游形象宣传语“大江大湖大武汉”的社会认可度大,支持率高,有望上升成为城市形象主题口号。全年我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4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96亿元,分别增长20.99%和32.44%。一年来,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内增实力,外树形象,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突出大项目带动,旅游转型升级迈出了新步伐。一是完善旅游规划体系。按照十二五武汉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黄陂区胜天农庄旅游规划》、《黄陂区姚家山旅游区总体规划》、《西藏印象唐古拉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等6个重点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完成了江岸区吉庆街—青岛路片区,黄陂区木兰溪风景区,新洲区玫瑰小镇等项目的规划论证。二是做好项目策划和招商。组织开展了6批次境内外客商考察活动,签约引进了黄陂姚家山红色旅游区、蔡甸龙巢飞禽公园、江夏鑫农湖荷花湿地公园等3个项目,总投资额约15.9亿元。三是推进项目建设。实施重大项目领导包挂制度,协调推进了华侨城、武汉中央文化区等24个重点旅游项目,全年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105.87亿元,同比增长21.16%。武汉东湖中央文化旅游区二期工程、张之洞与近3代工业博物馆、华中影视文化产业基地项目等3个项目开工兴建。欢乐谷、玛雅海滩公园、麦鲁小城和黄陂大余湾景区建成营业。四是实施精品景区、酒店上档升级工程。全年新增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旅游景区1家。新评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2家,三星级饭店2家。以奖代补,新建、扩建4座景区星级旅游厕所。五是做大做强旅行社。实行旅行社联合体战略采购,组织了“爱生活、爱武汉、爱旅游”春季旅游大行动,为推进旅行社集约化发展,加大客源引进力度,探索了新路子。开展旅行社等级评定,新增5A级旅行社1家,4A级1家,3A级2家,A级旅行社总数达40家,数量、规模居全省之首。省中旅、中南国旅入围全国百强旅行社,长江轮船海外旅游总公司入围全国利税十强旅行社。全市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旅行社达12家。六是推进“智慧旅游”建设。编制完成了《武汉市智慧旅游总体规划与建设方案》,确定了全市智慧旅游建设的8大重点项目。甄选了黄鹤楼公园、东湖风景区和木兰天池作为武汉智慧旅游示范单位,重点建设景区智能导游服务系统、智慧旅游体验中心、智能监控系统和综合管理调度系统。面向市民发行了2万余张武汉景区旅游年卡,持卡者于2013年内200元不限次数免费游览黄鹤楼、东湖磨山等市内21家收费景区。(二)实施大营销拉动,旅游客源市场拓展了新空间。一是以“大江大湖大武汉”旅游整体形象为核心,编辑制作了2012年新版旅游宣传片,《爱上武汉的N个理由》深度自助游攻略,口袋书《最武汉》,漫游武汉系列宣传折页,中、4英、法、德、日、韩等6种语言版本的《武汉旅游指南》,旅游地图等6大类22项旅游宣传资料。二是开办了旅游营销官方微博、发布了手机二维码武汉旅游攻略。与央视一起策划摄制了《过江》、配合央视拍摄了《茶叶之路》、《北纬30º武汉行》等武汉文化旅游纪录片,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黄鹤楼、东湖等传统观光产品,全面推介赏梅看樱、夜游长江、国医养生、乡村休闲等度假旅游产品,重点营销欢乐谷、极地海洋世界、楚河汉街、武汉天地、吉庆街等新型旅游产品,武汉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不断增强。三是按照“为民办节、办节为民”的宗旨,策划举办了中国旅游日、中国武汉国际旅游节等活动,承办了第六届华中旅游博览会,组织各区举办了龙舟赛、登山节、采莲节、玉米节、啤酒节、央视《鉴宝》走进武汉东西湖等各类宣传活动近200余项,借事造势,激发了城乡居民旅游休闲热情。四是借助国际航线开通和武广高铁全线贯通的契机,先后邀请西班牙、匈牙利、泰国、法国波尔多、澳大利亚墨尔本、墨西哥蒂华纳、日本大分、静冈等国家和地区的旅行商来汉踩线、考察,接待杭州、太原等国内兄弟城市旅游宣传推介团43批次。加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连续两届作为全国唯一进行交流发言的城市代表,参加了中美省州旅游局长对话会议。成立了武汉城市旅游营销联盟和中国高铁旅游媒体联盟,举办了“武汉新花城之旅”推介会,面向高铁沿线旅游客源地,推出了武汉新花城之旅系列线路。先后组织全市40余家骨干企业赴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地参加国际旅游会展。5(三)注重大环境优化,旅游服务质量得到了新提升。一是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坚持“顶层构架、条块结合、城区联动、示范引领、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武汉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唐良智市长任组长的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加大了创建投入。启动编制了《武汉市旅游标准化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和《武汉市旅游标准化体系表》,明确了武汉旅游集散中心、武汉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等5个重点项目,遴选了武昌、黄陂等6个试点区和涵盖餐饮、交通、娱乐文化等多个领域的134家试点企业。开展专题培训26期,编制培训资料6大系列25万份,培训人数6000人次。创建了旅游标准化官方网站,微博。建立了旅游标准化专家库和综合支撑平台。制作完成电视系列专题片,在长江日报、长江网、武汉晚报等媒体刊发创建专题、专栏16期,投放创建宣传资料35万份、招贴画1万张、地铁广告960余条、户外广告300余条,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二是规范市场秩序。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创新开展“品质旅游”评选,向社会推荐了13家“业内认可、游客满意”的旅行社,及其经营的17条高品质旅游线路。全面实施旅行社责任险、意外险统保,投保率达100%。推出市内一日游观光车,实现了观光车与东湖游船、两江游览观光船的无缝对接。完善旅游市场整治广告监控、信息分析、成本核算、定向约谈、违规查处的“武汉模式”,将监督关口前移。联合公安、工商、物价、运管、质监等部门,重点6针对“零负团费”、“承包挂靠”、“强迫或变相强迫购物”行为,开展了联合执法。全年受理投诉239件,办结率100%。三是狠抓旅游行业安全工作。重点完成了冬夏季安全防范应对、旅游安全应急、旅游交通安全和旅游行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等工作。坚持赴一线实地进行灾情调查、安全现状调研、安全隐患排查。全年抽查了60余家行业单位安全应急工作,地毯式检查了100余家星级饭店的安全防范应对工作,拉网式检查了183家旅行社和32家旅游车船公司旅游交通安全,对“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非法从事旅游业务”等9类违法违规旅游经营行为进行专项治理和整治,停业整顿8家不合格单位。四是深入推进行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全行业广泛开展了文明指数测评、“诚信兴商”等主题实践活动,评选表彰了31个先进基层党组织,28名党员服务明星,1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启动了“万名市民免费游江城”、“旅游维权进社区”等8项旅游惠民活动。在武汉“市民之家”设立了旅游服务窗口。面向社会征集了60名“微笑武汉”旅游服务志愿者,在景区、饭店等公共场所设置了学雷锋志愿岗,为群众提供文明引导志愿服务,进一步树立了旅游行业和旅游系统的良好形象。(四)强化大队伍建设,人才队伍素质呈现出新转变。一是大力度培训行业管理人员。举办旅行社总经理、饭店总经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A级旅游景区管理人员、红色旅游讲解员等主题培训班5期,培训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次。开办武汉旅游网上教育学院,聘请名师、名导录制了《荆楚7文化与武汉精神》、《导游服务礼仪》、《导游人员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旅游心理学》等系列网络视频培训课程,课件总数达84个,导游人员在线学习累计达19万个课时。以评促优,评选出60名武汉市星级导游员,其中,五星级导游员10名。培养出全国旅游系统劳动模范1人、全国优秀导游员3人。二是实施人才对接工程。重点推进旅游协会饭店分会与江汉大学、武汉商务服务学院、航海职业学院等旅游院系的合作,帮助企业吸收引进了大批旅游服务人员和专业管理人才。三是提升机关干部素质。以“强素质、转作风、树形象”为目标,先后举办2次专家讲座、6期机关大讲堂,不断引导干部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增长技能、丰富知识。目前,全局干部想事、干事的热情正在积聚,服从、服务的观念正在树立,协作、协调的意识正在强化,扎实、落实的作风正在形成。各位领导,同志们,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关心指导的结果,是各区党委、政府和市直各部门全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也是全市旅游行业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武汉市旅游局,向一直以来始终关心、支持旅游业发展的领导和同志们,向辛勤工作的全市旅游行业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制约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关键因素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主要表现在: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强;核心吸引物较少,高端酒店数量不多;客源结构失衡等。我们8必须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推动我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二、2013年工作打算2013年,是我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的冲刺年、验收年。全市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十八大精神为引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为载体,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和融合作用,力争在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行业品质、推进营销升级、拓展服务功能、促进旅游共享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和提升,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加快推进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和最佳旅游目的地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2013年全市旅游经济的目标是:实现接待游客1.6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2013年全市旅游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一)着力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1、全力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一是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定20部以上地方标准,10000部以上企业标准,构建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形成覆盖“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及城市服务功能的地方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二是组织推广旅游服务标准。通过开展旅游标准化的试点、示范工作,树立标杆,以点带面,带动全市旅9游企业严格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规范服务行为。三是根据旅游活动的特点和需求,推广旅游服务和产品认证,开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专项活动,逐步建立完善旅游质量评价、考核规范,努力实现游客满意度排名保持在全国前列。2、引入具有辐射效应的综合“大项目”。一是积极做好项目包装储备及投资促进工作。对各区规划建设项目进行一次大摸底、大调查,并委托专业公司进行统一包装整理,建立、完善项目储备库和项目数据信息库。充分利用华创会、中博会、台湾周等平台,举办高层次的旅游项目专题推介会。继续实施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及部门会商制度,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
本文标题:全市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定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36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