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八年级物理单元目标课题:科学之旅【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测量有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教学难点1.正确记录测量结果。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知识与技能新|课|标|第|一|网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xkb1.com1.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2.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教学难点速度的有关计算。教学方法1.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2.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知识与技能X|k|B|1.c|O|m1.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教学难点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实验器材、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第六章第一节质量和密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3.了解常见的测量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4.构建具体的质量量级观念。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2.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2.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课时安排1课时xkb1.com课前准备实验器材(天平、砝码、小烧杯、大烧杯、钢尺、钢钉等)、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有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教学器材】1.录音机、磁带、外接喇叭、大米数粒。2.直尺。3.杯子、勺子、适量水(学生自带)。4.小铃铛、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用具】钢锯条(25根),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课时安排】1课时第三节声的利用xKb1.Com知识与技能了解日常生活、现代技术中声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并获得社会生活中有关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及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视频资源、多媒体设备、盆或碗、气球、扎有橡皮膜的塑料瓶、蜡烛、火柴等。教学过程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l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l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l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l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三、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闹钟、纸盒四、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课题:第一节、温度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重点难点】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温水、大试管、粉末萘、石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模式【教学课时】1课时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教学用具】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3.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和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难点: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教学理念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教学方法采用边学习、边实践、边观察、边分析、边讨论、探究,要多思考、多猜想、多推理和理论联系实际;并用物理语言进行小组交流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樟脑丸、试管、试管夹、筷、火柴、酒精灯、碘锤、滴管、水、烧杯等。第四章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2.了解先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等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第二节光的反射【教学器材】演示实验器材:激光演示仪,蚊香,带盖的玻璃盒。学生实验器材:平面镜,纸板盒,蒙黑纸的手电筒,直尺,量角器,笔。【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2)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2.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位置,测出反射角与入射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学器材】平面镜、手电筒、实物投影仪、投影片。【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及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4)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5)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法】引导、设问、点拔。【学法】质疑、探究、观察、讨论、交流第四节光的折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
本文标题:八年级单元目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65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