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之我见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之我见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此,我在文言文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即在文言文教学中采取自主阅读教学。所谓自主阅读教学,并不是抹杀教师的作用。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的手里。教师应该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勉。以故事传说引出课文,激发兴趣。比如《木兰诗》,有花木兰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木兰的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花木兰的人物故事后,对《木兰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特别在背诵时会感到亲切许多。《卖油翁》的故事学生大多耳熟能详,可以在学生讲自己知道的故事以后,再来学习原文,古今对译很容易记住一些关键词以及课文的道理。2.以成语名句引出课文,激发兴趣。如“刮目相看”等,课前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成语的本意、引申意及出处,增强学习《孙权劝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成语,如,温故知新、豁然开朗、扑朔迷离、心旷神怡、水落石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三顾茅庐等,而正是这些有生命力的词语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求知的热情。教师只有抓住这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火”,才能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相信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强。3.以精美语段引出课文,激发兴趣。文言名篇都有精彩的语段,或长于描写,或重于叙述,或偏于议论,教师把这些精美“点心”拿出来先让学生尝一口,尝到“甜头”后自然可轻松地组织新的教学活动。如《观沧海》中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我在上课时,在学生面前声情并茂地配乐朗诵了这一段,马上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4.用插图或画面引出课文,激发兴趣。文言课文中有少量精美的插图,教师也可从网上下载相应的图片资料,作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作品的兴趣。如教《爱莲说》时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莲中的插图,让他们试着说莲的外形,再对照课文原句,体会文字语句的特点。学习《木兰诗》还可从网上让学生欣赏《花木兰》的镜头,从而对照《木兰诗》学习,相信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核舟记》和《口技》等课文,还可以让学生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根据内容自己配画,进行再创作,学生兴趣盎然。二、注重朗读,读出神韵。这里的“读”指诵读,虽然从“读”这一点来说,文言文诵读与现代文朗读有许多共同性,现代社会无论如何发展,都不能割裂历史、摒弃传统,忽视文化。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口也应该选在“读”上。通过读,使学生充分认识祖国语言的典雅优美,从而提高其阅读写作水平。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基础上形成的朗读法有较大的区别。因此,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摸索建立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文言文诵读法,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语文素质。文言文诵读必须做到这样两点:1.读顺、读准、读懂;2.读出神韵。读顺,要求在停顿方面必须基本符合汉语语句的结构特点,能够清楚地表情达意。读准,是指读音要正确。读懂,主要是指通过读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思想及语言风格。读出神韵,是指通过读,表达出文学艺术作品深沉的内在美。三、注重教法,还原课堂。传统的串讲法,固然做到“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但套用同一个模式,难免乏味。况且文言文本身也有难易、深浅之分。困难的、深奥的,由老师讲,学生听,自不待言;容易的、浅显的就不一定非要老师一一讲给学生听不可。出于这样的粗浅认识,在教学中,应围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把课堂还原给学生,教师根据每课的特点,采用灵活教法。如可以采用纠错法。课前要求学生翻译好所要学的篇目,课堂上把译文写在黑板上,然后将原文和译文一一对号入座,译对的给予肯定,译错之处寻找原因,重新翻译,直至正确无误。还可以采用问答法。将学生编成若干小组,每组4至6人,组长由基础较好的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在讲授《口技》时,可以要求各学习小组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详写的内容和略写的内容,正面描写的内容和侧面描写的内容,具体描摹的声音和概括说明的地方,并结合注解或自备的参考书口头翻译,分析归类。经过各小组集体学习,互相讨论存在的“疑难杂症”,由组长向全班同学征求答案。如果学生能回答的就让学生当一回老师;如果学生不能回答的,则由老师来“答记者问”。但不管哪种学习策略,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善于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新课程改革中,迈出我们最坚实的步伐。文言文教学的沉闷局面,一定会为生动活泼所代替。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吉安县梅塘中学易年祥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此,我在文言文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即在文言文教学中采取自主阅读教学。所谓自主阅读教学,并不是抹杀教师的作用。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的手里。教师应该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一、激发学生第一次阅读的兴趣文言文中很多的语法以及字词的意义和现代文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初学会感到比较困难,因为学不懂,自然地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果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能利用各种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课文有了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第一次阅读的兴趣,对以后的深入学习是大有好处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从cai课件中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图片、录像、声音、文字等资料,在学生欣赏的同时加以点拨,在直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很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陌上桑》一课,我从多媒体课件中选取了一组画面:太阳照在秦家楼,罗敷采桑美貌,行人注目,使官谢罗敷,罗敷夸夫婿。通过一系列的画面来展现故事情节和故事细节。学生边看图边议论:这是什么地方?这是谁?她在干什么?她长得美不美?那些人在干什么?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反应?使官在干什么?罗敷反应如何?为什么她要夸她的夫婿?在学生提出了这些问题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他们自己看书去解决问题。这样的第一次阅读,学生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而阅读所收到的效果也是很好的。通过学生自主的第一次阅读,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感性的认识。在这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始下一环节的学习。二、传授方法与知识迁移文言文学习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常见的通假字:“说”通“悦”,“不”通“否”,“曷”通“何”,“见”通“现”,“识”通“志”,“有”通“又”等。又如词的古今义,去(离开\往),于是(“于”,“是”连用\今是表顺承的连词),妻子(妻子和儿女\今仅指妻子),但(只,副词\今常用作转折连词)等。再如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1、疑问句里,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2、否定句里,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强语气。某些重点文言虚实词的多种用法,如“之”“其”等;某些词类活用;判断句的基本形式;古代的文化常识……掌握了这些规律,也就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侧重于学法的指导,授之以“渔”,使学生会学、善学。学生自主阅读前,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归类,然后运用知识的规律去指导学习新的知识,其主要步骤是由知识复习到知识迁移的过程。学生在第二次阅读中,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寻求答案,这不仅能训练学生思维过程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教《捕蛇者说》一文时,我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完成第一次自主阅读后,要求学生开始第二次自主阅读。在阅读之前,引导学生归纳和复习一些文言重点虚实词和语法。如“之”字的各种用法:1、助词,译为“的”;2、代词,译为“它”或“他”;3、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动词,译为“到”;5、助词,无实义,可不译。让学生分析具体什么情况下是哪种用法。然后指导新课的学习,理解文中出现“之”字的句子。还有常用的文言词语,如“然”、“而”、“斯”、“虽”、“安”、“是”等;词类的活用,如“生”、“岁”等;古今义不同,如“于是”、“涕”、“病”、“生日”、“祖父”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会根据掌握的知识,迫切地去运用和检验自己是否已经掌握。当他们在求知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他们的学习兴趣将再次激发,对指导下一环节的学习将会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三、知识延伸与知识拓展要学生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必须举一反三。俗话说,熟能生巧,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训练就要有足够的训练量和对训练的高度类型化的概括,积累足够的训练心得。这是用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的再循环过程,是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的。因而,仅仅局限于课本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从大纲出发,针对文言文的特点,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训练目的性强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对于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推荐一些文章,让学生对照着大纲要求,自己用掌握的方法去学习、理解,让学生在这种自我摸索自我感悟中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经常采用的训练方式。因此,在学生自主阅读后应指导学生反复地诵读课文,培养语感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人的教学实践初步证明,文言文的自主阅读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精神和内在潜能,有效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文言文教学的方法有很多,自主阅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尝试。它符合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知识拓展的认知规律。这一设想能帮助确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正确教育观,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语文教学应起到较好的启发作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从赏读入手:文言文晦涩难懂,学生学起来缺乏兴趣。既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妨变换一种形式,从欣赏入手,让学生轻松愉悦地接受。备课时,我在网上事先选择声情并茂的朗读视频。如学《出师表》一文时,上课伊始,我给学生放朗读视频。声情并茂的朗读很容易感染人,有效的激情导入,往往能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学得轻松、愉悦。文言文阅读教学中,适当地辅以“赏析”,教学的形式不再单调、枯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如教《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因文字浅显易懂,学生又有参考资料,所以从语言入手,采用学生表演的形式再现情景,让文言文的教学生动有趣,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咏雪》的教学则侧重对“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赏析。一年下来,学生对文言文有了亲切感。如何让学生巧记?在文言文记忆方面,我经常采用一些方法,让学生利用技巧成诵。⑴反复诵读法:即分段、分层、分句重复记忆,避免了囫囵吞枣、贪多嚼不烂的现象。如《醉翁亭记》中滁人游玩一段,可以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层次记忆。学生不感觉累,记忆也比较深刻。⑵形象记忆法即引导学生采用直观、形象的画图方式理解、记忆。如《爱莲说》《岳阳楼记》等文言文的教学,采用“形象记忆法”引领学生分层理解、背诵。通过简笔画的形式再现情景,达到快速帮学生记忆的效果。《岳阳楼记》中“至若春和景明”一段,根据文字的描述快速勾勒成简笔画,再现作者所描述的景象,然后引导学生依图记忆。这种方法直观形象,便于理解课文内容,记忆起来也更加简捷。如何积累实词?学习文言文,碰到最多的是实词。如何记忆?对每篇课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都必须整理归纳。要求学生按照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进行归纳整理。多积累词汇,多总结规律,多思考,多动手就能学好古汉语实词。最后,联系比较。让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通过比较归类,学生提高了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词语辨析能力。教师教学方式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课堂上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堂上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这种以教师讲为主体的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程中的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心理需要、认知需要和发展需要出发,遵循学科的学习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把学生
本文标题: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之我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01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