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公园设计步骤公园设计所运用的要素繁多、知识广泛、具极强的综合性,是一个复杂分析与创作的思考过程。设计者要处理好这一过程,除了通晓每类设计要素的特性、了解项目特征、极其细致的协调系列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满足使用者需求与委托方提出的要求等居多问题外,还须遵循以下设计步骤:第一步:承担设计任务:第二步:实地勘察与调研第三步:进行设计前期研究第四步:定位功能、构想功能布局方案第五步:研究景观空间结构、组织景观秩序、构想总体布局方案第六步:绘制总平面图,与委托方正式交流、明确总体布局方案。第七步:详细设计。第八步:工程设计(俗称施工图设计)第一步:承担设计任务:公园设计项目包括公共空间项目和非公共空间项目。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来说,承担设计任务有三个途径:投标、参与竞赛、接受委托。招投标主要是根据方案的性价比进行筛选,也就是说方案要思路好、功能安排合理、利于实施,同时造价要尽可能地低,因此招投标的实质是择优。但由于景观设计的特殊性,招投标程序的法律规定并不是非常适合于选择最佳方案和进一步的优化,因此有时以竞赛的方式征集方案,较多的是以直接委托的方式进行。无论是哪一种形式,此阶段的首要任务是要了解项目的基本内容与要求,设计者何时该做什么?造价如何控制等,再者是把与委托方讨论的要点与深度要求等内容组织成一份详细的协议书或工作大纲,以免日后产生误会甚至法律上的纠纷。第二步:实地勘察与调研实地勘察与调研的主要任务是详细了解基地要素现状与空间关系、基地与周边环境关系、基地所处城市地段及城市背景等情况,访谈委托方与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等工作。(1)、准备与读识基址图委托方必须提供的基址图包括地形图、产权界线图;其它的图纸如航拍图、城市相关规划图与规划管理部门的规划条件图(文件)最好提供。图纸比例大小要根据基址规模的大小、设计深度要求来确定,公园设计常用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1:1000/1:2000。小型基址无相关现状图时,设计者必须实地草测。在此阶段,最好参照测绘学图例对基址地形图进行较仔细的读识与研究(尤其是复杂的基址),并拟定调查提纲、访谈纲要与需委托方提供的资料清单;准备开展问卷调查的还须拟定调查问卷内容。这些均有利于提高现场踏勘的效率,但往往易被初从业者忽视。(2)现场踏勘与空间解读现场踏勘与空间解读的主要目的是核查基址地形地物,体验多方位空间变化、熟悉基址与周边关系。主要任务是现状纪录与对重要情况做评价与判断。常用手段:地形图上标注、文字纪录、拍摄现场照片、网络资讯辅助解读。现状纪录比较容易,有效的方法是按资料收集整理的内容要求分类纪录。但决定资料的重要度与对现场重要情况的评价则常常较困难而容易忽略,这一思考要运用到许多知识与经验,这是设计过程中很关键的环节之一,学习阶段与设计经验不足者要尽可能的完美完成。地形图上的标注与纪录需用最简洁、最明晰的符号与语言记载现场要素与空间感受,仔细中切忌内容杂烂;还须对其进行初步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它是好还是坏?会如何影响设计?能否能被代替?是否限制了基址重要景观特征的发挥等等。拍摄的现场照片除反映现场要素的位置、规模、特征外,还应充分反映不同层次的整体空间关系、重要视景线与视域上的景物关系。“不同层次的空间关系”的含义通常指水平凹凸点、垂直起伏高底点、人流汇集与周边城市重要景观的视廊、视点等重要空间的位态关系(观与被观)。通常是地物记载详细、照片也拍了不少,后期整理时“左邻右舍”的空间关系还是无法明确,这与现场踏勘未多方位解读空间有关。强化现场认知与空间解读过程,这对发现基址潜在逻辑、构思总体方案及景观结构有重要的作用,现场踏勘时必须注意。(3)资料收集与整理公园设计常采用的资料收集整理方法是分类统计方法。因公园设计的主要对象为城市公共空间,涉及人、社会经济发展、历史与文化、自然与环境等多方面内容,资料形式包括图纸、文本、表格等,尤其是大型项目所涉资料内容庞杂、数量庞大。实际操作过程中,需根据项目大小与项目特点、设计目标和设计内容,在收集数据之前先制作一个资料收集表格或提纲,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提高资料收集效率;另外也可根据设计要求,在对外部条件进行概要分析后,再着手收集基地内部的资料。以下是可参考的资料收集条目:——地方及城市范畴资料·气象:气温、湿度、风向、风速、大气污染、雨雪、微气候、冻土厚度、静风频率等。.地质:地质结构、地表状况、地基承载力、不良地基分布、滑坡、山体坍塌、泥石流、地震烈度等。·上壤:土壤的种类、含水状况、排水状况、侵蚀状况等。·水文:流域特征、平均流量、洪水期与枯水期流量、水位、洪水淹没范围、水流方向和速度、水质、暴雨强度等。·植物:植物种类、植物群落类型、植被区划类型。·动物:动物的种类与分布、动物繁衍、迁徙途径与区域。·历史:城市变迁史、文物和历史遗产、历史事件与传说、当地习惯和风俗,近现代特色文明等。·城镇:城镇职能类型、城镇分布、城市化发展状况。·人口:人口规模与结构、种族、宗教、流动人口、人口变动规律、人口老年化率等。·经济: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TP、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水平等。·交通:交通类型、居民出行、交通线路、道路设施、停车设施、道路交通量、客运交通枢纽、交通政策信息。·相关规划:已经通过的和正在实施的相关规划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交通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地下空间规划等。·同类项目:已建与规划的同类与相似项目分布状况、使用状况、认知度、规模与特点。——基址及周边环境条件范畴资料基址的大部分现状资料虽可从地形图上了解,但还须了解以下相关内容:基址位置与区位、交通状况、给排水与电力电信现状、地下管网分布、水体及地下水位水质变化状况、现存树木、景观特征、微气候、噪声、日照、土壤、建筑物功能与建造年代等。――其他特殊专题资料因设计需要,有时需收集一些比较特殊的专题资料。比如:设计一个运动公园,需收集与调查利用者的数量和运动设施的类型需求量;设计工业遗产地保护景观需了解工业遗产产业特征及工艺流程、区域同类和相似产业分布等这些特殊资料。(4)与委托方商谈与委托方(委托方及相关的管理部门)商谈的任务是了解委托方的要求与愿望,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如何使用项目。提高效率的方法是初步研究项目目标、内容、现状后,提出一个访谈提纲。访谈过程中,有时因商谈的人员复杂、意见众多甚至对立,设计师应用专业的眼光提出明确的看法来加以协调,如还不能解决,设计师需通过相似案例研究和重要问题专题研究后再与委托方交流,促成达成共识。第三步:进行设计前期研究与具体方案设计相关的前期决策内容在传统设计过程中常常以混沌的方式存在于调查的分析阶段与方案的构思阶段。现代景观设计综合性越来越强、复杂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强调设计的自然与社会的逻辑性(而非完全由艺术性与设计师的个人价值观主导)。“设计前期研究”有必要作为一个单独的“承上启下”设计思维过程来对待,至少有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利于决策项目的发展方向,二是有利于明确方案设计中需解决与处理的问题及途径,三是有利于(此外还可以)从专业角度协调委托方群体及个人的对立想法。此阶段的工作越深入后续方案设计反复的可能性就越小。有些设计方案被推倒重来或不被接受主要还是未做好设计前期的研究工作。设计前期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照设计目标与内容,明确设计中需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途径,拟定出设计要点纲要与初想示意图,再次与委托方商谈,促成形成一些初期的设计决策。具体工作:一是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对基地进行相关图示分析;二是进行功能策划与景观主题策划,其中对设计经验无法决策的重要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或通过相同和相似案例研究来解决;三是探讨满足场地与委托方要求的初想示意图。此时资料整理分析的重心是寻找自然、社会、人文、历史、场地等方面的规律与特征,尤其是要学会总结潜在的规律与特征,潜在的规律与特征发现的越多则你的方案就越会特色鲜明,此外还需为制定设计大纲要点做准备,并且进一步修正与完善早期拟定的规划目标和内容。基地相关图示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场内的地物要素分类分布分析、景观(视点、视线、视廊、地形空间)分析、坡度分析、生态敏感度分析等;场外的用地性质分析、道路交通分析、城市结构及肌理分析、使用者流向分析等。有些分析工作可以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上进行,有些无关紧要的分析在此可不做(如区位分析等)。在此阶段,一定要有分析,不能有分无评析。在图示分析图中,除了用图片、图示符号表示外,还应用文字对分析内容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评价内容依然是设计师关于利用方面的判断、总体及局部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态度,如它是好还是坏?会如何影响设计?有何价值?能否能被代替?是否限制了基址重要景观特征的发挥等等。功能策划与景观主题策划是设计师满足场地、社会及委托方和任务要求的选择过程,它涉及方面众多,主要包括使用者的功能需求与爱好、场地要素及周边环境甚至城市背景的启示、地方文化与时代价值观如何呈现等等。功能策划包括功能设施与行为活动内容的策划;景观主题策划主要是指反映地域生态、文化、社会、时代、科学技术以及政治等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特征的景观形象与主题内容的策划。无论何种内容,概括起来无非是采取两类策划途径,首先是从项目类型应有的基本功能与场地景观特征的分析中策划功能与景观主题,明确基地内各个部分可以承担的功能和规模;再者是用介入法策划功能与景观主题。介入法策划的手段有:基地服务范围内城市背景的启示、国内外同类与相似项目优秀与失败案例类比研究结果、重要问题专题研究结论。现代景观设计的新理念及新思想、新材料及新技术等发展日新月异,项目背景文化与地域特色各异,许多有经验的景观设计师有时也难以把握,更何况初涉景观设计者。对常规设计经验或常规设计方法无法解决的重要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是明智的选择。重要问题专题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及地方历史文化要素与思想探源研究、使用者行为爱好及使用规律研究、时代价值观需求及取向的景观化研究等,对重要的工程措施、新材料、新技术等常规设计经验也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可进行专题研究。专题研究的思路可宽泛,常采用问卷调查、文献查阅、访谈、行为轨迹调查、类比分析等方法,但对结论应用时需满足场地适应性、使用者认同感、技术与科学的要求。初想示意图是反映设计前期研究结果的辅助手段,无需完善,形式可多样,能满足与委托方交流并能反映设计前期研究成果(策划的内容)与场地关系的空间构想与逻辑关系即可,最好能提供几种理想的组合构想,以便与委托方尽快达成共识。第四步:定位功能、构想功能布局方案本阶段的总体任务是明确功能,把功能与场地结合起来定位功能,并充分考虑景观的空间组织与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完成功能分区图;依据功能分区,细化功能内容与落实功能空间尺度,并结合场地地形、场地空间景观特征,完成功能布局方案图。这是一个功能组织、与后续景观组织同场地特征融合、相互交叉思考与多次协调的空间布局优化过程,交叉性是它的特征,很难将其机械的分离为先后关系。有经验的设计师是同时驾驭甚至是从景观组织入手,对于初学者最好还是从功能与场地空间的结合入手,可防止形式与功能脱离。(1)确定功能,制作功能分区图本阶段主要任务是明确功能项目、研究功能项目的逻辑关系、结合场地特征与景观空间组织制作功能分区图。确定功能项目实际上从“设计前期研究”的项目策划阶段就已经开始,经与委托方达成共识并经充分论证的功能策划应是确定功能的依据,在此需对策划的功能设施与活动内容按类型进行归类,进一步筛选功能,并明确功能是主要功能还是次要功能、是基本功能还是辅助功能,成果表现为功能项目清单。此外在功能分区细化过程中还可视情况作少量调整。研究功能项目的逻辑关系的目的是确定主要功能与使用空间是否有最佳的利用率和最理想的使用行为联系,设计师应力求将不同的功能项目按使用逻辑关系整合并确定它们的空间秩序。表现方式是采用一些圆圈与抽象符号来制作与场地无关的理想功能关系图或制作与场地有关的功能关系图。设计师要深入研究理想功能关系的多种组合布局,不要太固执的坚持一个组合方案,除非问题简单。需考虑的主要问题:功能产生的空间形态是什
本文标题:公园设计步骤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0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