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公益慈善产业化的忧虑
对公益慈善产业化趋势的忧虑产业兮恒产也,缀以化,市场也。市场必以商品为基础,然社会上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作为商品,加以产业化。譬如医疗,一产业化,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矛盾紧张,百姓怨声载道。譬如教育,一产业化,传道授业学堂成敛财机构,成批制造身心不健,乏创造力之考试机器,30年教育产业化必造成国力落后于世界60年。譬如文化,一产业化,艺术成逐利工具,粗制滥造,造假冒充,艺术家成工匠,刚从废墟上微微颤颤站起来的文化艺术顷刻变色变味,美的境界,美的享受消亡了。譬如寺庙,一产业化,大慈大悲之圣地成老虎口,功利场,人找不到一块心灵可以清净的地方,戾气四溢。好了,现在又有专家提出社会服务、公益产业化,实在是危言竦论,公益慈善最后一块道德圣地阴霾四起。疯狂逐利的社会导向,盯住了一切可以生财的行业,产业化,商品化。改革开放第一个产业化、商品化的房地产,政府的一只手不是管理,而是死要钱,结果是什么?经济、资源、环境债几代人去还吧。年初看到台视采访瑞士房产制度的节目,洛桑理工的一个教授说:房产是特殊商品,人的基本需要,政府一定要干预,不能全部市场化。我发现教育、医疗、文化凡是带有公共性质的行业,西方貌似没有产业化、市场化一说。记得小时候看到《解放日报》刊登头版头条:上海产业工人达到100万!口气好个自傲。产业,实体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创造财富的源头,离开实体产业,什么经济也甭谈,什么服务业,什么社会服务都失去基础。德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体产业做到工业4.0了,美国强劲的实体工业复苏,一改十几年的经济发展缓慢势头,而我们除了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外,实体工业大多在低级,重复的泥沼里挣扎,却把贪婪的眼光盯着房地产、医疗、教育、文化、宗教,只要有可能赚钱的,就全体总动员产业化,全然不顾国计民生,现在居然盯上了公益慈善一块了。悲乎唉哉!社会服务、公益慈善产业化,后果是什么,难以预料,但弊端是肯定的。1、社会服务产业化有政府推卸社会服务的责任嫌疑。虽然各级政府各部门在大把地撒钱,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但是钱的流向大都又是政府关联单位,做的政府该做的事。社会公益团体是用社会慈善款在社会上再分配的均富行为,而政府的钱是纳税人交政府维持所有人生存基本保障的在分配,性质完全不同,政府出钱社会组织去做,到底是公益还是政府的社会服务?应该明确,是政府的事,政府去做,该社会组织的事由社会组织去做。2、弱化了公益社会团体的作用。公益团体独立性很重要,是和政府互为制约、互为弥补的力量,然而现实中往往是谁给钱谁做主,公益团体大有被招安的趋势。社会公益团体跟政府靠太近,成政府的附庸后,会失去原创动力,失去公益人的心灵依靠,瓦解和分散了公益人士爱心。用政府的钱和用善款是两个概念,前者是任务,后者是责任、荣誉。社会组织为政府服务,还是走集权的一套,是弱化社会团体的节奏。3、打乱了慈善捐赠的氛围。公益是社会的事,是慈善基金会的事,是公益团体的事,是非功利的,很纯洁,很崇高的事,你政府插一脚,社会产业化,公益界就感觉淌了浑水,丧失了慈善的崇高和理想,动力大大减弱。体育彩票、福利彩票,应该是政府授权,基金会运作,而不是政府操作,入政府口袋,再有政府抠出点,用来收买社会团体,收买人心。放开慈善基金会门槛,政府退出慈善基金会,还慈善、公益本来面目,自由发展,慈善才能成为支撑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4、偏离了公益慈善的发展方向。产业化就有利可图,逐利资金和贪婪的人立刻会占领这个领域,借公益的名义,套取政府和基金会资金,利用政策漏洞逐利经营。造成公益界劣币逐良币的局面,公益人士的热心必将受打击,为避嫌会纷纷退出。把艰难发展起来的,非常脆弱的,社会还没有好好接受的公益界,名声搞臭,生存环境日益艰难,于是乎,中国慈善公益界的冰河期又将来临。请政府推出公益慈善,更不要去推广产业化,开放基金会,在彩票行业收手,不插手公益社团的发展和活动,中国公益才会大发展,慈善才会做大,社会服务才会越来越好。2015.01.01.
本文标题:公益慈善产业化的忧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15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