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1第一单元《七彩桥》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手拉手,地球村》。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来表达小朋友们对保护地球的强烈愿望。2.学生能意识到地球环境的危机,并在听赏活动中能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地球的美”,从而喜爱地球,愿意保护地球。3.在充满深情的《送别》旋律中,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2)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语: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美丽的村庄,但是这个村庄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有可能即将毁灭,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片断。二、保护地球——演唱歌曲,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不忍心看到自己温馨的家乡遭到灾害,甚至毁灭,面对这些局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难道我们等待这些灾害的到来吗?不,保护地球是我们神圣的使命,让我们一起齐心协力来保护地球吧!1.说出我们的愿望——歌词教学,激发学生说出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第二课时目标1.学唱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能用朝气蓬勃的歌声表现热情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家乡、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22.能尝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3.能专注地欣赏《迎宾曲》,了解歌曲背景,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乐曲所具有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教学重点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并表现出歌曲的现代感。教学过程一、以乐激情1.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教师播放《迎宾曲》。2.请学生说说对《迎宾曲》的初步感受。3.教师介绍歌曲表现的主题及时代背景。(1)教师出示《迎宾曲》曲谱,请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并从歌词中分析判断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何时、何事、何地。(2)教师简介一年一度的“广交会”。感受《迎宾曲》中与之相似的旋律,并用铅笔在书上的乐谱中做记号。6.教师小结:歌曲吸收了广东音乐的音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中外朋友在广州交易会上欢聚的场景和喜悦的心情。同时,广东音乐素材的使用起到了传播民族文化、宣传家乡等方面的作用。二、以歌传情请学生根据歌曲情绪,试着将以学过的断音记号、连音记号标注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唱一唱,说说感觉如何。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四、法制渗透教育《迎宾曲》是1980年的电影《客从何来》的背景音乐。一年一度的“广交会”迎来五洲宾朋,这是个民族大团结的聚会。3我国刑法规定:坚持各民族大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在民族问题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宪法特作了明确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2)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3)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在《丝绸之路》、《中国花鼓》的欣赏中,初步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及其魅力,知道“民族性即世界性”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欣赏《中国花鼓》、《丝绸之路》1.欣赏《中国花鼓》(1)简介弗里茨•克莱斯勒弗里茨•克莱斯勒(1875-1962),美籍奥地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生于维也纳,四岁学习小提琴,七岁首次公开演出,同年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十岁时因成绩优异得金质奖章。十二岁毕业后进巴黎音乐学院深造。1887年赢得小提琴演奏大奖,曾脱离音乐生活五年,后在莫斯科举行音乐会。1901年在4伦敦作初次演出,1904年伦敦爱乐协会授于他贝多芬金质奖。1915-1924年移居美国,广泛演出,声誉日隆。二十世纪初多次在世界各地作旅行演奏。(2)唱一唱《中国花鼓》的主题旋律,并感受其中国音乐特点。(3)初听乐曲,根据教材提示的旋律变化,感受乐曲的活泼、热烈的气氛。(4)听一听,连一连(5)复听,引导学生说说乐曲的演奏形式、主奏乐器、伴奏乐器。2.欣赏《丝绸之路》(1)激情导入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2)初听,采用电视片段“配乐”的方式进行欣赏。(3)请学生说说乐曲的情绪、表现的内容、是哪个国家的音乐风格、由何种乐器演奏。(4)了解作曲家及音乐创作背景(5)复听第四课时一、教学内容:听:《外婆桥》、《姑苏风光》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具有民谣风格的歌曲《外婆桥》,感受水乡孩子眼中家乡的变化,5心中盼望去外婆家的急切心情。2.通过欣赏《姑苏风光》,感受苏州方言的独特腔韵,品位吴越音乐文化的魅教学过程:一.欣赏《外婆桥》:1.全班齐唱《水乡歌儿多》,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孩子的细腻、羞涩的性格。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水乡孩子还有什么样的特点?2.欣赏《外婆桥》,学生跟音乐轻唱,然后回答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水乡孩子活泼可爱的个性,以及去外婆家的迫切心情。3.跟音乐轻唱歌曲三.欣赏《姑苏风光》1.简介歌曲:2.初听歌曲,留心歌词的读音。说说歌曲赞美了什么?3.复听歌曲,轻声哼唱。第五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采集与分享:赞美家乡的歌教学准备:学生每人作业纸一张教学目标:1.了解吴越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2.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优秀音乐作品。教学过程:一.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写出你所听到的音乐作品名称。6写出江南丝竹乐器的名称和分类。三.分享——赞美家乡的歌你还知道哪些赞美家乡的歌曲?四、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不允许民族歧视,不允许有大民族主义尤其是大汉族主义。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自由,不允许强迫他人信仰或不信仰。有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自由。各民族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本文标题: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34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