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初中音乐教案说课稿八年级上册
1八年级上册让世界充满爱》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初一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不再满足只了解自己身边的小环境,而是将眼光投向五彩缤纷的大世界。怎样在音乐上满足他们的审美愿望呢?本节课希望以“爱”为主题,从角度、广度、深度上为同学们展现音乐的魅力,进而唤起他们感悟:祖国的新一代应该胸怀“让世界充满爱”的美好理想,担负起为世界奉献欢乐的社会责任;同时,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与理解“音乐和情感”的关系,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教学内容:以学唱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第二部)为主,欣赏郭峰的另一部力作《有你有我》;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汉城奥运会会歌,如《handinhand》;贝多芬《欢乐颂》等等,以不同角度表现“爱”主题的作品。3、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了解郭峰及其代表作品《让世界充满爱》,拓展音乐领域中有关表达“爱·和平·友谊”为主题的其他作品;初步了解美术中雕塑和摄影的魅力及其一部分表达该主题的作品。2)、能力目标:能够对《让世界充满爱》(第二部分)与《欢乐颂》在音乐速度、力度、曲式结构和情感表达上的区别,感受、体会音乐在表达“爱·和平·友谊”这一主题的强大的说服力和号召力;能够以真挚、热烈的情感及自己所喜欢的方式演唱并尝试用手语表达《让世界充满爱》(第二部分)的歌曲,加强对作品情感的理解。3)、情感目标:感受、体验音乐艺术在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进一步在音乐的影响下,增强对人类生存、发展的责任感。4、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看一看、议一议,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中心思想,在唱一唱、演一演的过程中感受、体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而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把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来,真正理解音乐在传情达意中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明白无需任何语言表白,在音乐世界里,任何一条旋律都能扣动我们心灵深处的一种情感,从而引发共鸣。通过比一比,让他们培养自信、勇敢、协作的态度,进而强化教学目标的实现。二、说教法: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把可能有真理的追求。”,通过对新的音乐课程目标的解读,我们明白“进行情感渗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音乐课最核心的目标”。所以,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爱、感受爱、表达爱。本节课的内容涵盖面比较广,学科综合性较强,课堂教学要贯彻“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浅层次的,属于识记层面的知识要点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复习锻炼其自学的能力,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热情;如歌曲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的介绍等。深层次的,属于理解运用层面的技能要求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比较分析等学习方法进行探究学习,如《让》和《欢》两首歌曲在音乐构成元素上的对比、音乐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等。三、说学法:新《课标》着重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指出:“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该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因此,课前引导学生去体会来自师长、父母、朋友的关怀,寻找自己在生活中能感受到的种种“爱”的表现形式,感受这份人类永恒的美好情感。四、说教学程序: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第一板块:凝结的爱。播放:1、伤心的记忆:(十二张照片,背景音乐为反映二战题材的美国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插曲);2、不懈的追求:(十二张照片,背景音乐为著名萨克斯演奏家肯尼金的《生命之喜悦》)。提问:看过这一组照片之后,你想到了什么?听完这一段音乐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这段音乐旋律的主奏乐器是什么?[教学设想:通过强烈的对比欣赏让学生体会不同音乐风格给人带来的不同的情感享受,也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2、讲授新课:第二板块:流淌的爱。(1)、欣赏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第二部分)。2(2)、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所认识、了解的郭峰。(教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评学生观点。)拓展:郭峰的另一部力作《有你有我》;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汉城奥运会会歌,如《handinhand》等等。(3)、教师钢琴弹奏歌曲旋律,要求学生轻声跟着视唱并用手划拍(4/4拍子)。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歌曲旋律的重难点。针对个别节奏进行讲解,提醒学生注意音准,唱足每个个乐句结尾的四拍,并注意把握4/4拍子的节拍规律(强、弱、次强、次弱)。请学生到黑板上画两小节的旋律线,加强乐感的培养。教师针对个别点评。(4)、学生根据音像资料模唱歌曲,教师在关键处以指挥提示节奏。(5)、请学生简单概述歌曲的思想内容,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及方式来表达歌曲。(演唱方式、器乐表演等)(6)、钢琴伴奏,再次习唱歌曲。(7)、请个别学生依据刚才讨论的结果,进行表演,展示学生自己的视角,并给予鼓励。通过演一演、比一比,培养自信、勇敢、协作的态度。[教学设想:通过学唱歌曲,理解、感受《让世界充满爱》的内容及情感;加深相关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对比欣赏中培养学生发散性的多角度思维能力,了解同一题材在音乐中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给人带来的不同的心理感受。在课堂表演中培养学生自信和创新的精神。]3、加强感受:第三板块:飞翔的爱。(1)、学习用聋哑人的手语表达歌曲。(教师示范,学生跟做,可以请个别做得好的学生表演。不强调熟练程度,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会。)(2)、聆听《欢乐颂》。(卡拉扬指挥的合唱版)(3)、学生讨论回答,对比《让世界充满爱》和《欢乐颂》两首歌曲在速度、力度、曲式、情感方面的异同点。(4)、教师小结,音乐与情感的关系。4、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加强了对世界和平的理解和渴望,“爱·和平·友谊”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和永恒的追求,同时,我们也明白了音乐在传情达意中的巨大作用。当然,在短短的一堂课里,我们不能把这份爱说全说完整了,除了人类伟大的博爱,我们身边有的是更实实在在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如《烛光里的妈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等。请同学们课后找一找以环保、和平、亲情、友情等“爱”的角度为创作中心的歌曲,并尝试唱一唱,下节课大家交流。[教学设想:通过《让》和《欢》两首歌曲的对比加深本节课的内容,完成具体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引深“音乐和情感”的关系,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学习、理解音乐打好基础。]《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教案教学目标:“爱与奉献”为主题,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手拉手》,知道音乐艺术在关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增强对人类生存、发展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知道音乐艺术在关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教学过程:一、爱心故事导入1、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在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动情解说(A非典事迹B抗洪抢险C希望工程D汶川抗震救灾)2、师:这四幅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让世界充满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二、复习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要求:以真挚、热烈的感情及自己喜爱的方式演唱歌曲思考:说说歌曲为何会震撼许多人?(歌曲深切的表达了我们的心声,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我们应该互帮互助,相亲相爱)三、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1、介绍:迈克尔.杰克逊3(1)出示漫画,问知道这是谁吗?(2)请学生谈谈对迈克尔.杰克逊的印象。(3)出示迈克尔.杰克逊变脸组图。(4)欣赏视频:迈克尔.杰克逊MV(5)教师总结,不能从单方面评论一个人,迈克尔.杰克逊不仅是出色的舞者、歌手,还是位大慈善家。2、简介:来昂内尔.里奇3、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1)欣赏全曲。:这首歌曲是为什么而创作?(2)介绍这首歌曲的背景资料。(3)引申:迈克尔.杰克逊为美国卡特里娜遭受飓风的灾民写歌。四、欣赏《手拉手》1、导入:我们同属一个世界,遇到困难我们要心连心,手拉手,团结一心就能战胜任何困难。2、欣赏歌曲《手拉手》思考:这首歌曲是第二十四届奥运会会歌,第二十四届奥运会是什么时候开的,在哪里?3、学生学唱合唱部分。4、讨论:《手拉手》和《我们同属一个世界》表达了人类哪些愿望?(向往和平,安宁)。五、拓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1、导入:2008年奥运会在我们中国北京召开,又是暑假期间,相信同学们肯定都很关注吧,那谁知道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是什么?(《我和你》)谁演唱的?(刘欢、莎拉.布来曼)2、欣赏MV《我和你》:思考:比较一下《手拉手》和《我和你》这两首歌曲,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3、学唱《我和你》六、结束:1、师概括音乐艺术在关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巨大作用。2、在《我和你》的音乐中结束这节课。《祭献之舞》教案目标:1、欣赏《祭献之舞》,聆听并能对《祭献之舞》音乐中所表现的野蛮、恐怖、怪诞有所领会。2、知道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3、通过聆听《祭献之舞》能够产生对现代音乐表现方式进行探讨的愿望教学重、难点:聆听并能对《祭献之舞》音乐中所表现的野蛮、恐怖、怪诞有所领会。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舞剧《春之祭》的第二幕之《祭献之舞》录象片段,提问这段录象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学生观看录象并回答问题(录象播放,直接、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二、欣赏《祭献之舞》1、播放《祭献之舞》,思考:此曲给你带来什么感受?2、介绍曲作者和背景材料3、播放《祭献之舞》的各个音乐片段音乐,学生逐个思考音乐的节奏(是规整还是复杂?)、和声(是和谐还是不和谐?)、速度(是舒缓还是急促?)、力度(是微弱还是强劲?)、旋律(是清晰还是混乱?)、情绪(是稳重、平和还是兴奋、不安?)、乐器(是单一乐器演奏还是乐队全奏?)、音乐所表现的主题(是易于理解的还是奇特的、怪诞的?)4、提问:讨论作曲家使用异常猛烈、紧张的节奏,大胆的和声,浓重的管弦乐配器,目的是为了表现什么主题?你喜欢这种音乐吗?为什么?1)、聆听《祭献之舞》,回答教师提问。2)、仔细聆听。3)、仔细聆听《祭献之舞》的各个音乐片段,回答问题。4)、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通过多次聆听《祭献之舞》的各个片段音乐和完整聆听此曲,从音乐的各个要素(节奏、和声、速度、力度、旋律、情绪、乐器、主题等来分析、理解音乐,这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理解此曲的音乐特点).三、音乐剧的创编和表演1、分配任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你们喜欢的方法和表现手段来进行音乐剧的创编和表演.42、让同学们自己评价哪个组表演得比较成功:1)各组讨论、排练;2)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现各组的排练成果;3)各组评价并说说原因通过排练和表演,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而且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四、小结《走进西藏》说课老师们,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走进西藏》,这是一堂音乐综合实践课。一、说教材:《走进西藏》是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雪域高原中的一首歌曲。这是一部歌颂人名好干部孔繁森的电视剧的主题歌,它运用了浓郁的藏族民歌特点进行创作,使歌曲既具有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藏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的歌舞以它独特的魅力被广大人民所传唱、喜爱。本课的设计使学生在了解西藏风土人情的同时对西藏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西藏的向往,为更好地学习表现西藏音乐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饱览西藏风光、民俗风情,进行一次既愉快又有收获的旅行。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他们对西藏满怀着憧憬和向往,故本课从认识西藏着手,激发兴趣,层层深入。根据上述内容我特制定了下列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西藏音乐与文化,激发学习兴趣。2、技能目标:①能用明朗的情绪演唱《走进西藏》的第二部分。②通过听、唱等形式体验感受藏族民歌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风格特点③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用身体动作感受藏族音乐。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四、说教法:藏族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要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西藏,我必须要找到最佳教学切入点,深入浅出的让学生走进西藏、了解西藏。本课采用了参与——
本文标题:初中音乐教案说课稿八年级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41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