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复习(第34单元)
110十六年前的回忆一、形近字组词:籍()藉()屉()泄()怖()愧()布()瞅()锹()揪()啾()魔()愁()磨()槐()瑰()魁()魄()魂()魅()胖()伴()拌()绊()刑()形()型()哼()亨()峻()俊()竣()骏()梭()残()浅()线()钱()贱()饯()啃()肯()靠()菲()匪()翡()排()诽()罪()窝()蜗()涡()舅()鼠()旺()汪()枉()吹()炊()欢()二、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的父亲()的问题()地回答我()地讲给我听()的枪声()地取出()的喊叫()的小手枪()的小屋()的表情()地跳动()的眼光()的吼声()的便衣()的便衣()的脸()的态度()的长头发()的匪徒()的力量()的脸()的孩子()的皮鞋声()的拍()地说()的法官()的局势()的工作三、用“鼎”写几个成语:()()()()()四、课外书屋:《铁道游击队》作者:()《红日》作者:()《小兵张嘎》作者:()《小游击队员》作者:()《赤色小子》作者:()《红岩》作者:()五、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李星华写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让我认识了()的李大钊;王愿坚写的《灯光》让我认识了()的郝副营长;2毛泽东写的演讲稿《为人民服务》让我认识了()的张思德;何其芳写的《一夜的工作》让我认识了()的周总理。六、日积月累默写《囚歌》:《囚歌》的作者是(),这首诗是他()时写的。从这首诗中能体会到叶挺()的精神。七、根据意思写词语:1.本课指随随便便。()2.惊慌、害怕()3.严肃而厉害()4.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5.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6.鲁莽暴躁。()7.残忍凶恶.()八、汉字注音:被难()书籍()军阀()张作霖()阎()振三着()急散()步夹()衣皮靴()宪()兵满脸横()肉便()衣沉着()待()了一会儿勉强()九、词语搭配:1.用“严”字组词填入下列括号中:()要求表情()说话()态度()问题()纪律()()秘密形势()2.用“沉”组词填入下列括号中:()的皮鞋声()的心情()的表情()的口袋()的声音3.用“坚”组词填入下列括号中:态度()()意见性格()围墙()意志()4.用“静”组词填入下列括号中:()的教室()的小屋()的小山村()的小路()的夜晚()的心情十、选词填空:3严峻严肃严格严厉1、不管怎么说,()要求自己总是有好处的,因为它会让人进步得更快。2、他一再违反纪律,今天终于被老师()地批评了一顿。3、形式非常(),伤员必须马上转移。4、升旗时要()认真。剧烈猛烈激烈强烈5、晓庆生过病,上体育课不能()运动。6、孩子们()要求周末不要上课。7、敌人占领的高地被我军()的炮火摧毁了。8、前线的战斗打得异常(),双方都伤亡惨重。十一、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清楚()成熟()温和()轻微()永久()轻松()红润()慌张()保护()十二、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和面对敌人()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与().除开头外,文章是按()、()、()、()的顺序来叙述的。()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与处境的();()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描写了父亲的安定、沉着;()写了全家人的无比悲痛。本文是一篇()。作者(),采用()的写法,采用第()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的被害过程。十三、读句子,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相照应的语句,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这样写的好处是:2.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这样写的好处是:3.我低声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这样写的好处是:4十四、句子的理解。1.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提问:父亲为什么会这样呢?答:这是因为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与对待工作()两个方面的统一。2.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1)用——画出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2)这两个反问句表示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的精神。可见,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和()更重要,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和()。3.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李大钊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平静”说明父亲(),“慈祥”充分体现了()。4.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为什么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一种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因为(),伟大的力量是指(),破折号的作用是()。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所以不但(),而且()。相反地,他用()()影响亲人,使他们()。55.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父亲早出晚归,烧掉书籍、文件,稿纸说明(),()。十五、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十六、积累词语:表示“看”的意思的字有(至少4个):表示“看”的意思的词有(至少4个):十七、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想到了用()、()、()等四字词语来概括李大钊的优秀品质。11灯光一、生字正音:围歼()战郝()副营长憧憬()()黑魆魆()璀璨()()烟卷()夹着()信号弹()千钧()一发()划着火柴()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地照耀着()的回忆()的围歼战()的沙柳林()的战斗英雄()的亮光()的书()地读书()地沉思()地问()地说()的夜空()的爆炸声()的火光()的阻击()的围墙()的时刻()的战友()的华灯()的战友()的建筑三、用“烈”组词并填在下面的括号里。1.()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2.不要在()的阳光下看书,这样会影响眼睛的健康。3.饭后不要()的运动,有害身体健康。4.小强同学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走上了讲台。65.敌人的炮火(),后续部队遭到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四、在词语解释后的括号里写出词语。1.自己对自己说话。()7.形容黑暗。()2.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3.本指集中众人的智慧,现专指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集中。()4.形容声音响亮,震动了天地.。()5.向往。()6.形容朱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22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开歼灭敌军的道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着交通沟的胸墙()着,一手()着自制的烟卷,()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着微弱的亮光()摆在双膝上的一()破书。书上有一()插图,画的是一()吊着的电灯,一()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着那幅图,默默地()着。他又()着一()火柴,()了烟,又()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在胸墙上,()着漆黑的夜空,完全()了对未来的憧憬里。六、读课文填空:本文作者(),采用()的手法,由()写起,叙述()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与开头()显得()。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对往事的回忆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和(),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两相对比,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突出了革命英雄()。12为人民服务一、收集资料,读课文填空。7毛泽东,字(),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村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实践论》等等。毛泽东的诗词也很有名,如《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长征·七律》等。《为人民服务》是()于1944年9月8日在()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因此,《为人民服务》是一篇(),属于(),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紧紧围绕主要观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应该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讲了三方面的意思。一是();二是();三()。二、积累背诵有关奉献的名言警句。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在于索取。——张海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三、背诵默写毛泽东的诗词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四、生字正音。鸿.毛()李鼎铭..()()追悼.()送葬.()兴旺()炊事员()司马迁()剥削()()五、查字典填空:“鼎”字是()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再查音节()。鼎在字典中有以下几种意思:1、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2锅:3.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4.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8峙5.大;6.正当,正在;7.比喻量大,形容人说话信誉极高。铜鼎()鼎锅()问鼎()鼎力支持()鼎盛时期()一言九鼎()鼎足之势()请正确写出“鼎”字的笔顺:()共()画,第六画的名称是(),第十画是()。六、根据意思写词语。1.山名,在山东泰安市。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后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2.大雁的毛,比喻事物微不足道。()3.精简人员,缩小机构。政,机构。()3.泛指全国各地。联系上下文,可理解为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4.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所,处所。()7.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种人或事物上。()七、读课文回答问题。1、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和体会。(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2.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1).用划出该自然段的中心句。(2.)本段共有()句话,第一句话总说(),第二句话引用了()的话来说明了死的意义有(),也有(),第三句话采用()的方式说明了哪些人的死(),哪些人的死()。第四句话指出张思德的死是()。(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或,()。于,()。这句话出自()的()这本书中的()。这句话的意思是:()9(4)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哪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各写三个)比泰山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鸿毛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复习(第34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41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