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城市低碳能源论文:构建城市低碳能源体系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行动
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城市低碳能源论文:构建城市低碳能源体系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行动摘要:本文探讨了构建城市低碳能源体系的理论基础,提出生态经济学是重要的理论支撑。随后,以英国、丹麦和日本等先行发展低碳经济国家为例,介绍了国际上构建低碳城市的有益经验,包括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经验。论文最后提出了中国构建城市低碳能源体系的三大行动:1)最大限度地利用“零排放”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推进能源结构低碳化;2)常规能源开发、输送、加工转换过程的低碳化;3)立足于能源供给端与能源需求端主动配合,加强节能减排的监管。关键词:低碳城市;低碳能源体系;国际经验;中国行动引言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成为各国专家、学者及决策者的共识。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高度集聚的空间组合形态,城市同时也是能源消费和污染高度集聚的区域。据世界观察研究所报告,全球城市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2%,但是却消耗了世界能源的将近3/4。2006年,我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市区的能源消费量合计为13.66亿tce,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9.16亿t,分别占全国的55.48%和54.84%。可见,研究城市低碳能源体系,对国家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低碳城市建设是节能减排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将引领未来城市建设的新趋势。我国已有上海、贵阳、杭州、保定、德州、无锡、珠海、南昌、厦门等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还有许多城市显示出发展“低碳”的愿望和决心,探索的步伐越来越大。建设低碳城市包括建设低碳产业体系、低碳能源体系、低碳基础设施体系、低碳社会消费体系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构建城市低碳能源体系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核心内容。我国构建城市低碳能源体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国际上有何经验、教训值得借鉴,构建城市低碳能源体系中国行动的一般模式是什么,等等,这些是值得讨论的现实和科学问题。1构建城市低碳能源体系的理论支撑1.1概念与内涵一般而言,能源体系包含五个方面,即:(1)能源资源体系(一次能源勘探);(2)能源生产体系(煤、石油及天然气、水电等一次能源开发);(3)能源加工转换体系(火力发电、焦炭生产、蒸汽与热水生产、石油加工);(4)能源运输(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输送);(5)能源消费体系(一次能源消费、二次能源消费)。对于城市而言,其能源体系极少涉及从资源到消费的五个体系,而侧重于能源消费体系。当然,对于一些能源型城市,如煤炭型城市、石油或天然气型城市、水力发电型城市等,则有可能涵盖上述五大体系。低碳能源体系是指传统能源体系应实现低碳转变,构建低碳乃至无碳的能源体系。应指出的是,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构建低碳能源体系是一场能源革命。低碳经济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自身对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一种理性权衡;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一种理性认知;是一种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可持续经济;是继人类社会经历过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新能源革命。这场革命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两个根本转变:一是现代经济发展由以碳基能源为基础的不可持续发展经济,向以低碳与无碳能源经济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根本转变;二是能源消费结构由高碳型黑色结构,向低碳与无碳型绿色结构的根本转变。城市低碳能源体系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是指城市能源生产、运输和供给体系的低碳化。城市低碳能源体系是城市低碳经济的支撑系统,与低碳产业体系、低碳基础设施体系、低碳社会消费体系的关系密不可分,并对其他体系起着支持和保障作用。在本文中,主要研究能源消费为主的城市低碳能源体系。1.2理论基础尽管构建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和城市低碳能源体系的概念略有差异,分支理论亦有所不同,但是其理论基础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生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边缘性的综合性理论经济学科,其研究范畴、学科边界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还有待于进一步成熟和明晰,但由于当今世界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的现实需要,正在得以发展和完善。生态经济学是在主流西方经济学发展遭遇瓶颈时产生发展起来的。主流西方经济学虽然能够合理阐述市场经济的运行机理与规律,但是始终不能把生态要素纳入其研究范畴,因此无法说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矛盾和冲突,并为解决矛盾提供决策。面临上述困境,生态经济学应运而生。其主要贡献在于:一是扩展了生态学内容,使人们对于生态问题的认识增添了经济分析的视角;二是使经济科学突破传统狭隘的不考虑生态环境基础的局限性,在更为现实和客观的基础上得以发展,更好地阐释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R·布朗在1999年《生态经济革命》一书中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他指出,创建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首要工作乃是能源经济的变革,提出了面对地球温室化的威胁,故应尽快从石化燃料(石油、煤炭)为核心的经济转变成为以太阳能、氢能为核心的经济。2001年和2003年,他相继出版了《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和《B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等著作,明确提出把碳排放量减少一半,以防地球气温加快上升,且指出既要提高利用能源效率又要向可再生能源转变。这些真知灼见为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堪称低碳经济之父。2构建城市低碳能源体系的国际经验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英国2009年7月,英国政府正式发布名为《英国低碳转换计划》的国家战略文件,提出到2020年和2050年英国将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分别减少34%和80%,其实现途径是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捉和储存等清洁能源技术,其内容涉及能源、工业、交通和住房等多个方面。主要有:(1)创造120万个“绿色”就业机会;(2)整体改建700万户民宅,并支持150万户家庭生产自己的清洁能源;(3)全国40%电力来自可再生、核能、清洁煤等低碳能源;(4)削减一半天然气进口量;(5)小轿车平均碳排放量比现在降低40%。根据英国政府的计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英国能源供应总量中的比例将升至15%,几乎是10年前的7倍。通过发展新能源,英国希望到2020年石油的需求量减少10%左右,天然气进口量减少20%~30%。届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比例将从目前的5.5%提高至30%以上,12%的取暖用燃料将来自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沼气和太阳能等都将成为取暖用燃料;12%的交通用能源也将来自可再生能源,为此英国政府将大力支持发展电动汽车和铁路系统的进一步电气化。在英国,目前大约73%的可再生能源都用来发电。总体来看,英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全体企业、公共部门和居民为主体的互动低碳能源体系。此外,英国还注意发挥其海岛国家的自然优势,技术研发和运用上注重利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用海洋资源,致力于开辟新的洁净能源,故在发展海上风能、海藻能源等低碳能源方面居于全球领先水平。2.2日本日本是一个能源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80%以上的一次能源依靠进口。面对气候变暖可能给本国农业、渔业、环境和国民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采取的主要行动是:(1)日本各届政府一直在宣传推广节能减排计划,主导建设低碳社会。2008年6月,时任首相福田康夫提出了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对策“福田蓝图”,设定了日本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标。同年7月,日本政府又通过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2)制定了未来3至5年内将家庭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成本减少一半等多项有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并吸收了“福田蓝图”的部分内容。(3)在政府的引导下,日本企业纷纷将节能视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重视节能技术的开发。日本节能中心每半年公布一次节能产品排行榜。日本政府还通过改革税制,鼓励企业节约能源,大力开发和使用节能新产品。2.3丹麦丹麦的绿色能源模式值得借鉴。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范围的石油危机对依靠石油进口的丹麦冲击较大。随后,丹麦即将能源安全置于特殊地位,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能源安全和有效供给问题。经过约30年的努力,丹麦优化了本国能源结构,减少了化石燃料的消费总量和CO2排放总量,增加了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重。丹麦低碳能源体系可从若干侧面描述如下:兼顾能源供给、环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境友好、经济增长和CO2排放趋向减少的能源体系统计数据显示:丹麦过去30年中GDP增长达160%,而总能耗仅有微小增加,同期CO2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减少约17%。国家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持续优化能源结构自1980年以来,丹麦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石油和煤消费量均减少了约36%,天然气消费比重达到20%,可再生能源比重超过15%,风电发电量占全部电力消耗的约20%。拥有一批绿色能源技术在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的政策目标下,丹麦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绿色能源产业,常规的支撑技术包括:清洁高效燃烧、热电联产、工业化沼气、风电和建筑节能等。丹麦着眼于未来发展需要,目前尚在开发和试验的新技术有:第二代生物乙醇、燃料电池、新型太阳能电池、海浪发电等。建立了有利于技术发展的社会支撑体系丹麦较早地结合环境保护需要来考虑能源发展问题。政府曾设立“能源与环境部”以突出这种综合职能。除制定特别法令和不同阶段的行动计划外,政府也以税收激励措施和价格调节机制发展绿色能源。目前,由政府、企业、科研、市场等关联和互动的格局已经形成。在社会立法和政府政策的框架下,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了对能源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中小企业则积极投入新技术商业化进程,一些大企业的基金会,如嘉士伯基金、丹弗斯基金会等,往往对科研所需的大型仪器设备提供财务支持。政府的税收激励和价格补贴措施,则与市场机制相呼应,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确保新技术被消费者接受。3构建城市低碳能源体系的中国行动模式中国城市低碳能源体系的构建,需有中国特色的行动模式。具体而言,细分为三大行动:3.1最大限度地利用“零排放”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尽管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依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完成工业化,但面对气候变暖的现实,各国已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投资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也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为此,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战略。中国目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量为2.5亿tce,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8.9%。初步设想是:2010年前后,可再生能源占到能源消费的10%左右,战略定位是补充能源;2020年前后,可再生能源占到能源消费的15%左右,战略定位是替代能源;2030年前后,可再生能源占到能源消费的25%左右,战略定位是主流能源;2050年前后,可再生能源占到能源消费的40%左右,战略定位是主导能源。参考资料:[1].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诠释[N].光明日报,2009-6-2.杨万东.谈国外低碳经济方面有哪些亮点和经验值得借鉴[2][EB/OL].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3]李怀政.生态经济学变迁及其理论演进述评[J].江汉论坛,2007,(2):32-35.[4]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4]王萌萌.发动新能源引擎英国打造低碳绿色经济[N].中国证券报,2009-8-1
本文标题:城市低碳能源论文:构建城市低碳能源体系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行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