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关于1880精轧入口进钢分析报告
关于1880精轧入口进钢分析报告1880精轧入口禁止进钢的条件共有248项,涵盖精卷区域的所有电源、PLC硬件、位置控制、压力控制、时序控制、速度控制等均要符合轧制条件。精轧入口共有3个是否允许进钢的检测点,位于HMD4002、HMD4005和飞剪(见附件一),分别对上述的248项条件进行检查。如果有一项不满足,则禁止进钢。进钢条件可以归纳为11类,分别是:精轧区域PLC硬件正常、卷取区域PLC硬件正常、手动干预、精轧入口设备正常、加热器设备正常、精轧机设备正常、精轧板型控制设备正常、精轧冷却设备正常、层冷辊道设备正常、DC1设备正常、DC2设备正常(详见附件二)。8月份轧线节奏提高以后,精轧入口发生过多次不进钢导致推长条的情况(详见附件三),问题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1、飞剪刀片位置出错原因:节奏快时,前块钢的尾巴尚未剪切,后块钢已经到了进钢检测点,由于此时刀片不在切头位置,因此报飞剪位置出错。对策:操作工适当控制节奏,将飞剪刀片位置的检测点由HMD4002后移到HMD4005,减少发生的概率。2、除磷箱问题原因:前期带钢头部撞除磷箱集管,因此增加了入口夹送辊的二次定位功能,由于新增软件考虑不完善,在摆动后进钢时,其动作时序与带钢进钢检测点相冲突,造成夹送辊位置报错;同时由于带钢头部撞除磷箱集管,因此将集管位置提高,但由于一个斜锲的机械行程不够,报除磷箱集管位置出错;除磷箱挡水板限位受氧化铁皮影响,出现误信号。对策:对软件时序修改后已排除此问题;将除磷集管位置固定;软件中使用阀输出信号代替,操作工以限位信号确认。3、精轧后机架AGC辊缝出错原因:抛钢后操作工有辊缝手动干预时,将切断辊缝自动定位控制,下块带钢进钢时报辊缝错误。对策:修改软件,实现抛钢后的手动干预不影响辊缝动作。4、活套液压模式没有切换原因:换辊或紧停后,活套模式由伺服阀控制自动切换到电磁阀控制,轧钢前需要操作工切回伺服控制模式。对策:规范操作流程。5、精轧模拟过早摘除问题原因:模拟轧钢时辊缝冲击补偿功能的修正量在本机架咬钢后才消除,操作工在精轧机架全部咬钢前强行摘除模拟轧钢,会导致下块钢报辊缝错误。对策:完善操作规程,必须在精轧机架全部咬钢以后才能切换到轧制模式6、跟踪问题原因:L1的一个原则是:同一个微跟踪区域不允许同时存在2块带钢,否则后块带钢的头部会丢失。根据产量两块钢的间隙时间不小于18秒,因此最长的微跟踪区域设计是14秒,但节奏快时突破了此限制。对策:将关键的微跟踪区域H11Z进行了优化,同时需要控制节奏。7、长坯轧制时,粗轧与精轧争夺中间辊道控制权问题原因:R2进钢时,根据计算的板坯长度,向精轧申请某几组中间辊道的控制权,如果此时中间辊道上的长坯需要摆动时,会产生对辊道控制权的冲突。为了避免撞钢,程序中自动设定辊道速度为0。对策:在加热器不投用的情况下,手动摆钢点由HMD4002后移到HMD4005;在R2没有咬钢时,操作介入在粗轧区域摆钢,精轧重新取回辊道控制权;发生问题后用手顺书指导操作工如何快速处理,将第一块钢自动轧掉。综上所述,精轧允许进钢必须R2到卷取的设备都要满足轧制条件。造成异常的原因主要是软件设计问题,同时也有操作原因和节奏突破设计标准的现象。经过前期的工作,大部分问题已经得到了彻底解决,部分由于提高节奏后与设计的冲突也得到了改善,截至目前该问题基本得到控制。另外,对于异常后的快速处理,设备与轧钢一起制定了操作手顺书(详见附件四),对操作规程进行了重申。下一步,一方面要做好精轧进钢条件的技术消化,另一方面要对发生的问题查清原因,彻底处理。1880精卷电气2007-9-11
本文标题:关于1880精轧入口进钢分析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52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