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 初二语文《梵高传(节选)》《邓稼先》人教版
初二语文《梵高传(节选)》《邓稼先》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教学内容1.《梵高传(节选)》(自读)2.《邓稼先》(讲读)二.学习过程梵高传(节选)(一)重点、难点1.了解传记文学在真实性基础上与生动的描写相结合的特点。2.感受梵高投身艺术的忘我境界与执著精神。3.抓住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体会语言的生动性的特点。(二)文学常识1.梵高介绍: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后期印象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主要活跃在法国,其绘画创作主张色彩的突变和内容的深刻。后因精神病自杀于法国瓦兹河畔,年仅37岁。他的作品生前不被人们重视,在他死后,其作品的高超价值才被人们发现。作品有《向日葵》、《农民》、《囚徒放风》等。2.作者介绍:欧文·斯通,美国当代著名传记文学作家。作品有关于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马背上的水手》,关于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创立人达尔文的《起源》等,《对生活的渴求》是他的成名之作,初版于1934年,以后三十余年不断再版,并曾被改编为电影上映。欧文·斯通是一位创作态度严肃的作家,他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作了梵高的传记。(三)生字、生词显而易见寄宿.(sù)瞟.(piǎo)付之一炬.(jù)挥洒自如诺.言(nuò)翌.日(yì)付诸.东流(zhū)臆.想(yì)檩.梁(lǐn)挥酒自如:比喻画画(写文章)运笔不拘束。翌日:次日,第二天。付诸东流:把东西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逆来顺受: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四)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本文通过记叙梵高创作《吃土豆的人》这幅传世名画的曲折过程,高度赞扬了他投身艺术的忘我境界与执著精神。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6):梵高在离开纽恩南之前,产生了要创作一幅概括农民生活的不朽之作的动机。第二部分(7—19):梵高在最后12天中屡次创作屡次失败。第三部分(20—28):梵高在离开纽恩南的最后一刻,终于创作出《吃土豆的人》这幅不朽之作。(五)写作特点将史料的真实性与描写的生动性结合起来刻画人物形象。史料的真实性表现为梵高产生创作动机后,虽屡遭失败,但他不气馁,终于创作成功。描写的生动性表现为通过人物对话的描写烘托出梵高在纽恩南极其孤独、艰苦的环境;通过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通过人物行动的一系列描写刻画人物坚韧不拔的意志。作者巧妙地将史料的真实性与描写的生动性相结合,刻画了在逆境中,忘我投身艺术,充满激情地执著追求的梵高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人物精神跃然纸上。邓稼先(一)重点、难点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历史贡献,感受其伟大的人格魅力。2.理解作者将人物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描写,评价的方法。3.学习作者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和长短句结合的句式运用。(二)文学常识1.邓稼先介绍:邓稼先(1924~1986),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永远纪念他对中国国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2.作者介绍: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本文是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追忆他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三)生字、生词可歌可泣.(qì)鲜.为人知(xiǎn)鞠躬尽瘁.(cuì)元勋.(xūn)当之无愧.(kuì)家喻户晓截然不同锋芒.毕露(máng)难堪.(kān)仰慕.(mù)知人之明马革裹户层出不穷殷.红(yān)彷徨..(pánghuáng)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少。鞠躬尽瘁: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锋芒毕露:比喻显露出的才华。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四)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本文是一篇内涵丰富的回忆录,作者充满了对贡献巨大的却又鲜为人知的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深切怀念和敬佩之情,从一个朋友的角度来真挚的怀念自己的已故友人,将一个退去了所有头衔,名号之后普通而又真实的邓稼先展现在我们面前,正因为这份普通和真实,邓稼先的人格才愈见伟大。第一部分: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屈辱历史,赞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由此引出对此做出巨大贡献的邓稼先。第二部分:概述邓稼先的光辉一生。第三部分: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突出邓稼先质朴的人品。第四部分: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发起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邓稼先而骄傲,为民族而自豪。第五部分:赞扬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着与勇敢的精神,表达对邓稼先的无尽思念与敬佩之情。第六部分:高度评价邓稼先的贡献,赞美邓稼先的为人及贡献是中华民族永恒的骄傲。(五)写作特点1.将人物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中描写、评价。作者在第一部分里回顾了一百年来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让人们知道中国之所以任人宰割,是因为没有建立强大的国防体系。在这一背景下,引出邓稼先,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因为它是“两弹元勋”。自从中国制造原子弹和氢弹以后,中国才真正“站起来了”,帝国主义国家再也不敢轻易藐视中国了。在第三部分里,作者把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对比写,把邓稼先放在中、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高度评价了邓稼先朴实无华,没有私心的人格魅力。说明了他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另外,作者在第五部分段末所写的“背景音乐”中,再一次把邓稼先放在历史背景中,突出了他在新中国受威胁之际,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是惊人的壮举,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2.运用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长短句式结合,语言蕴含着深厚的感情。排比:第一部分中的1898年四个列强侵华的罪行,运用排比修辞,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节奏感,使文章更有感染力。“强占”“租借”的反复出现,给人以强烈的警示作用。对比:文章第三部分7、8段使用对比方法,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二人对比,进一步说明只有中国这样的社会背景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品格的人。运用对比,将事物与自己所要表现的内容相对比,通过反差,以达到更加突出主题的作用。长短句: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周密、严谨、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灵活。【模拟试题】一.基础知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A.翌.日(yǔ)梵.高(fán)元勋.(xūn)可歌可泣.(qì)B.素.描(sù)挥洒.自如(sǎ)孕育.(yùn)鞠躬尽瘁.(cuì)C.摹拟.(ní)檩.梁(lǐn)兽铤.(tǐng)鲜.为人知(xiān)D.臆.想(yì)逆.来顺受(nì)殷.红(yīn)马革裹.尸(guǒ)2.选出下列注释有误的一项()A.鲜.为人知(新鲜)平沙..(平旷的沙漠,本文指旷野)B.翌日..(第二天)马革..裹尸(马皮)C.热泪盈.眶(充满)逆来顺受(对恶劣环境或无理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D.臆想(主观地想像)付诸东流(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梵高传(节选)》记述了梵高在家乡创作《吃土豆的人》的过程,表现了梵高对艺术的忘我境界和执著追求的精神。B.梵高为布拉邦特的农民画的《晚钟》就是《吃土豆的人》。C.《邓稼先》一文作者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与李政道一起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D.《邓稼先》一文中写奥本海默的目的是用他从正面衬托人物的人格魅力,从反面突出邓稼先是一个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功臣。4.根据句意填入横线上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又要有稳健的。A.直觉见地胆识判断B.直觉见地判断胆识C.见地直觉判断胆识D.见地直觉胆识判断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无歧义的一项是()A.我们要学习文件,请做好准备。B.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C.回想自己走过的道路,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D.除非经常锻炼身体,就会不断增强体质。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的一句话。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邹韬奋先生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上演讲的一句话: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二.阅读理解(一)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包括奥本海默,所以我和他很熟悉。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极端。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有四十多岁,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然而打断别人的报告,今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较少一些。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忠厚朴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之所以能成功地领导许许多多各阶层人士,为中华民族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因此绝对相信他。“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1.抗战是指抗日战争,从年7月7日的“事变”开始,到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2.将选段第1、2段去掉,直接从第3段写起,好吗?为什么?答:3.美国在二战时研制出了原子弹,分别在日本的和这两个地方用于实战。4.第4段中加点的“常常”与“时有”能否“调换”?为什么?答:5.根据选文内容,说说邓稼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6.第5段中加点的“纯”意思是,而第10段中加点的“理想”意思是。7.最后一段中的“以为”这个词能否去掉?为什么?答:8.如何从正反两个方面评价奥本海默的“锋芒毕露”。答:(二)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离开济南南下武汉,加入到抗战洪流中。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八岁了。一见面,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割完盲肠,腰直不起来,站在那里两只手一齐压在手杖上。我怯生生地喊一声“爸”,他抬起一只手臂,摸摸我的头,叫我“小乙”。对他,对我,爷儿俩彼此都是陌生的。他当时严重贫血,整天抱怨头昏,但还是天天不离书桌,写《四世同堂》。他很少到重庆去,最高兴的时候是朋友们来北碚看望他。只有这个时候他的话才多,变得非常健谈,而且往往是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渐渐地,我把听他说话当成一种最有吸引力的事,总是静静地在一边旁听,还免不了跟着傻笑。父亲从不赶我走,还常常指着我不无亲切地叫我“傻小子”。他对孩子们的功课和成绩毫无兴趣,一次也没问
本文标题:初二语文《梵高传(节选)》《邓稼先》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55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