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1)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我州经济“提速快跑、富民强州”的重要时期。根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要求,特编制《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一、“十五”期间全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回顾“十五”以来,全州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业水利化、设施化、机械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万亩,农用机械达到20.2万台套,机耕面积达到18.2万公顷。“十五”末期,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全州粮食产量达到82.2万吨,创历史新高;肉类总产量达到8.5万吨,比2000年增长28.8%,禽、蛋、奶、蔬菜等均有较快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二)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州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具有延边特色的中药材、食用菌、山珍食品、畜牧业、经济动物、水果蔬菜、高效经济作物和绿色米业等八大主导产业,并向区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十五”末期,全州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到12万公顷、中药材3.1万公顷、食用菌2.6亿袋(椴)、黄牛80万头、蜂11万箱、鹿2.7万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9.8万人次,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4.5%。(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紧紧抓住产业化发展不放松,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统领农村工作全局的指导思想已经形成。扶持培育和引进发展了延边特产实业、敦化鸿发食品、汪氏蜜蜂园等一批龙头企业,构建了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全州省级龙头企业已发展到9个,州级龙头企业60个,带动基地农户8.9万户,占全州农户总数的42.5%。(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两免三补”等惠农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26元,比2000年增长73.2%,年均递增11.6%。(五)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入积极稳妥地实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对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了乡村两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农民负担的减轻;采取转包、互换等形式,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实现流转面积3.5万公顷;完善农村“四荒”拍卖机制,推动了“四荒”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林业企业通过实施股份制、国有资本退出和主辅分离改革,完成改制企业100户,盘活资金3.8亿元,利用天保工程政策,卸掉企业债务7.8亿元。推进了以乡(镇)机构、县(乡)财政体制、农村义务教育和合作医疗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乡(镇)总数由105个调整到66个,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正在稳步推进。(六)科教兴农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加强同州内外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积极发挥科技的支撑带动作用。围绕优势主导产业,搞好科技培训和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农民科技培训率达到85%以上,农作物高产栽培、食用菌规范化生产、畜产品质量优良化等一批新技术得到推广。农机总动力达到97万千瓦,农用拖拉机保有量5.5万台,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5%。突出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中药材、畜牧业等规范化科技园区建设,各类科技园区达到31个。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州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总面积的65%。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由无品牌向绿色有机品牌农业迈进,全州认证绿色食品37个,无公害农产品83个,创省级名牌农产品18个。全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45%。(七)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十五”期间,水利建设以防洪和抗旱为重点,完成了布尔哈通河等主要江河的治理、水利枢纽、人畜饮水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建设。以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组织实施了牧草种子基地、天然草地恢复项目。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村“六小工程”全面启动。以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组织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全州防洪排涝体系初步形成,改善水田灌溉面积28万亩,解决农村饮水人口9.4万人,治理水土流失38平方公里,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八)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发展迅速“十五”期间,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股份合作农业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得到创新和发展。到2005年末,全州股份合作农业组织发展到2.2万个,各类产业协会和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到670多个,会员总数6万多人,产业经纪人2600多人,其中已获资格证书的经纪人1600人。发展订单农业面积13万公顷,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4%。但是,全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农民就业、增收困难,破解“三农”问题还面临许多制度性、机制性、政策性障碍;城乡差别比较突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差距较大;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滞后;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等需要进一步加强;龙头企业发展水平不高,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农业产业链短,转化增值能力低,缺乏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的支撑;资金短缺、农业科技人才匮乏、信息闭塞、服务脱节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二、“十一五”时期全州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发展环境“十一五”期间,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我州农业和农村经济既迎来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面临的新机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各项惠农政策的支持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十五”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支持农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将进一步得到落实和完善,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在2005年10月份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这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州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战略机遇。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将为我州农业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日益呈现出市场化、工业化和国际化趋势,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更加活跃,特别是加入WTO后的几年来,国际和国内市场相互交融,这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州农业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一方面合理调整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另一方面开阔视野,增强现代农业意识,更好地引进国外农业先进技术、优良品种等,加快我州农业现代化步伐。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我州有较好的教育、科研基础,聚集了一批农业科研力量。在多年的农业实践中,研发、推广和储备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科技已深入人心。“十一五”期间,随着全球农业新技术的蓬勃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等将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新科技成果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比较优势,在农业科技革命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我州农业科技进步和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二)面临的新挑战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农产品市场竞争压力加大。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农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趋密切,国家逐步减少对农产品出口补贴和国内保护,进一步放开市场,农产品的进口市场关税将继续下降。在全球范围内农产品需求不旺、市场疲软、库存增加、价格下降、生产过剩的情况下,我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将面临着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耕地和水资源日益紧缺,农业承受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耕地资源不断减少。“十一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耕地仍将被占用。随着生态环境的整治和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一些应还林还草的耕地也将逐步退下来。耕地资源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另一方面,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十一五”的发展,生活用水和重点工矿企业用水将大幅度增加,农业用水的比重将逐年下降,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制约我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我州农业生态环境依然比较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山区森林资源危机,半山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功能减弱,这种状况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由于土地分散经营,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低,资本和物资的投入越来越大,不断推动生产成本上升。在农产品相对过剩、市场销售困难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可能继续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农产品的生产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生产成本可能继续上升,导致农业的收益下降,影响农民的家庭经营收入的提高,为农民增收增加了难度。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预测到2010年全州农村富余劳力将达到8万人左右。因此,解决农村富余劳力就业的问题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将对我州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大影响。三、“十一五”时期全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战略性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工业拉动,强化小城镇支撑,注重市场开拓,走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之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加速我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二)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保障和精神动力。-坚持以人为本。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着眼点,注重农民在政治、精神、文化等多方面需求的满足,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注重引入农业科学技术,新建改造一批农业基础设施和节水灌溉工程,完善创新农业科技体系、良种繁育体系、动植物防疫体系等,大力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现代化。-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从我州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努力使农业发展、农村面貌、农民生活有质的提高,使农民群众享受农村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的成果和实惠。-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保护水土资源、林草资源、乡村环境为目标,以造林绿化,治理水土流失、水域污染为重点,坚持开发建设与保护治理并重,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三)总体目标1.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到2010年,一产增加值年均递增保持5%以上,达到40亿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70万吨以上;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1万吨、2.8万吨和3.7万吨,年均递增7%、5%和20%;农村三次产业结构比例16:30:54;畜牧业和特产业在农林牧渔总量所占比重达到60%以上。2.农村社会进步目标。到2010年,农村人均受教育水平达到10年,接受职业教育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比重达到60%以上;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3岁;农村文盲率控制在2%以下;每万人拥有医务人员30人;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社会安全度显著提高;信用制度和市场秩序逐步健全完善。3.农村居民生
本文标题: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