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公共管理西安邮电学院人文社科学院2011年4月什么是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了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共需求,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和私有部门的管理理论、技术、战略和方法等手段,有效配置资源,强化对公共事务的治理能力,以有效、公平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社会活动。第一讲公共管理基础知识公共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提出的概念,是在继承了公共行政理论和借鉴了企业管理的许多做法,引入市场机制后形成的。公共管理是以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公共利益的有效实现及其不断增进为目的的社会活动。第一节公共管理的主体与客体主体:政府、社会自治组织和事业单位。客体:社会问题、公共项目、公共物品和资源公共管理的主体具有以下特征:公共性、合法性、层次性、合作性、开放性。二、公共管理的工具1财政行工具2民营化3放松管制4社区治理5流程再造6公私伙伴关系7听证会三、公共管理的创新模式•市场化政府模式•参与型政府模式•弹性化政府模式•解制性政府模式第二讲政府角色的定位一、政府的角色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二、政府的职能1.提供政治秩序,促进民主发展2.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3.进行宏观经济调控4.保护公有资源和自然资源5.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公平分配6.维护稳定的市场秩序7.调节和解决社会冲突三、政府的角色定位1.目前存在的问题(政府缺位;政府越位;政府错位)2.应该明白:(为谁服务;谁来服务;服务什么;怎样服务)四、政府的角色目标:1.有限型政府2.服务型政府3.效能型政府4.无缝隙政府5.诚信型政府第三讲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与路径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1.公共政策失效2.公共物品供给低效率3.内部性问题4.权力寻租及腐败二、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1.政府职能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2.是实现职能体制合理配置的必要选择3.是政府机构改革的前提保证三、政府职能转变的特点:1.公共管理职能不断得到强化2.公共管理职能的地方化3.政府的公共政策化与公共管理的社会化4.法制化、规范化与程序化5.网络化与信息化四、政府职能的转变路径1.确立以“服务”为中心的管理理念2.建立“小政府”的管理模式3.建立公开透明的政府办事程序与规划4.建立全方位的政府管理模式5.实现由“效率型”向“效能型”政府的转变6.实现由“指令型”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第四讲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一、公共资源配置1.什么是公共资源?(包括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行政资源)2.公共资源的配置方式(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3.配置的基本原则(依法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利民原则)二、公共资源配置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对立矛盾关系2。统一协调关系三、公共资源配置的优化1.实现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2.设立规范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3.科学合理配置公共资源,逐步健全全社会保障机制第五讲政府绩效考核与评估一、政府绩效考核1.政府绩效考核的内涵2.绩效考核的种类3.绩效考核的原则4.绩效考核的方法二、政府绩效评估1.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2.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与客体3.绩效评估的方法三、政府绩效考评的发展趋势1.日趋法制化、制度化2.内容渐趋科学化、规范化3.主体日渐多元化、社会化第六讲政务公开的内容与过程一、政务公开1.概念界定2.政务公开的内容3.政务公开的主要形式二、政务公开的发展阶段1.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村务公开2.乡镇政府推行政务公开和地方政府对政务公开的探索阶段3.《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后的新阶段三、政务公开的意义1.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服务宗旨2.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3.满足了发展人民民主的要求4.化解了社会矛盾,加速了和谐社会进程5.促进了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6.推进了预防和惩治腐败制度建设四、政务公开的发展趋势1.政务公开的制度化和规范化2.扩大政务公开的主体范围3.政务公开的程序逐步完善4.政务公开的监督制度逐步完善第七讲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一、公务员制度1.公务员的涵义和范围2.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3.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二、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三、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的创新发展1.创新公务员管理理念2.创新公务员管理内容3.创新公务员管理方式4.创新公务员管理机制第八讲领导科学与艺术一、领导的概述1.领导的内涵2.领导的特征(权威性,服务性,综合性,战略性,全局性)3.领导的构成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二、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1.领导科学的概念2.领导科学的发展趋势3.领导艺术4.公共管理中的领导艺术5.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区别三、有效领导是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统一结合1.从认识论角度看,它们是领导工作的经验性和理论性的对立统一2.从领导活动的表现形式看,它们是领导工作模式化和非模式化的对立统一3.有效领导是科学化与艺术性的统一第九讲行政问责制一、行政问责制的概述1.概念界定2.主要内容(情形、方式和程序)二、行政问责制的发展特点1.问责主体从“同体问责”向“异体问责”转变2.问责对象从追究“有过”官员向追究“无为”官员转变3.问责范围从生产事故多发部门向各领域各部门推进三、完善行政问责制的政策建议1.秉持法治精神,重视问责法制建设2.强调公民参与,实现多元问责3.加强行政问责思想文化建设4.公开问责信息,提高问责透明度5.开创官员复出的制度化机制第十讲电子政务与建设服务型政府一、电子政务的概述1.概念(现代通信技术优化工作流程)2.特点:虚拟化、无纸化和即时性二、服务型政府基本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公民为中心,以效率为中心三、基于电子政务的服务型政府建设1.以电子政务实现服务型政府扁平化的管理体制2.以电子政务构建服务型政府一体化的运行方式3.以电子政务建立服务型政府公开、透明的民主监督与决策机制4.以电子政务实现服务型政府的高效、廉价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第十一讲政府管理创新一、政府管理创新的内涵1.政府管理理念的创新2.政府管理职能的创新3.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4.政府管理方法的创新5.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二、政府管理创新的原则1.政府管理创新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2.政府管理创新是以提高政府效能,促进社会发展为限度3.政府管理创新要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三、政府管理的创新模式1.效率驱动模式2.小型化与分权模式3.追求卓越模式4.公共服务取向模式第十二讲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一、公共政策的定义二、公共政策的特征及功能三、公共政策的类型四、政策主体五、政策客体六、政策环境第十三讲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一、政策问题的含义及特征1.政策问题的含义2.政策问题的特征:关联性;主观性;人为性;动态性二、政策议程的定义三、政策议程的种类四、公共问题取得政府议程地位的条件与途径五、我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第十四讲公共政策的规划一、政策规划的内涵、类型与原则1。政策规划的内涵与类型2.政策规划的原则二、政策规划的分析框架1.稳定政策目标2.政策方案设计3.政策方案决策4.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论证三、政策方案的决策途径与技术•决策途径•决策技术四、我国公共政策的基本经验及改进第十五讲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一、政策合法化的本质1.政策合法化的定义与步骤2.政策合法化的主体与意义二、政策合法化过程1.立法机关政策合法化过程2.我国立法机关政策合法化过程3.政策合法化过程的注意事项三、我国政策合法化的提升路径1.提高政策主体能力2.完善决策程序3.完善监督机制4.扩大公民参与第十六讲公共政策的执行一、政策执行的意义与影响二、政策执行力模式三、政策监测四、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改进第十七讲公共政策的评估一、政策评估的内涵二、政策评估的方法三、政策评估的意义四、政策评估的原则与标准五、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方式及其改进第十八讲公共政策的终结一、政策终结的内涵与意义二、政策终结的对象与形式三、政策终结的阻力及其克服四、我国公共政策终结的改进第十九讲公共部门及其经济职能一、公共部门的基本特征1.基本概念(公共部门的含义;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公共部门的不同边界)2.公共部门的目标(功利主义标准;帕累托标准;潜在补偿标准)二、公共部门存在的现实依据1.公共需求2.市场失灵三、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1.资源配置2.收入再分配3.经济稳定第二十讲市场经济中的效率与公平一、市场经济中的效率问题1.效率的内涵2.效率的衡量指标3.市场经济中效率的实现二、市场经济中的公平问题1.公平的内涵2.公平的衡量指标三、统筹市场经济中的效率与公平1.市场经济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2.统筹市场经济中的效率与公平第二十一讲市场外部性与解决思路一、外部性及其分类•外部性内涵•外部性的分类二、外部效应与市场效率三、解决外部性的思路•产权界定2.企业合并3.签订合约4.道德规范与慈善行为5.外部性的公共解决措施第二十二讲信息不对称及其解决思路一、信息不对称的内涵与意义二、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三、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思路1.政府对市场进行宏观有效的干预2.利用市场信号缓解逆向选择问题3.建立相关的制度体系4.采取风险分担方法5.采取激励机制方法第二十三讲公共产品的提供一、物品分类: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二、公共产品概论1.公共产品的特征(受益的非排他与消费的非竞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2.公共产品的分类(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三、公共产品与市场失灵四、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第二十四讲公共收入与经济调控一、公共收入基本问题(定义、分类、构成)(税收的三大核心要素及基本分类)二、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三、税收与经济发展1.税收为财政支出提供了基本来源和保障2.税收能够调节宏观经济运行3.以税收为杠杆,帮助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4.税制结构调整符合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第二十五讲税收负担与转嫁一、税收负担(税收负担的分类与性质)二、税收转嫁与归宿三、我国的税制改革的方向1.税制在保证为政府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需要与社会经济政策相适应2.从贯彻科学发展观出发,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和开征物业税、环境税等新品种第二十六讲公共支出与公共经济调控一、关于公共支出的基本理解(基本概念;分类;基本原则)二、通过支出总量对公共经济调节三、通过支出结构对公共经济调节1.公共消费性支出提供经济生活所需基本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2.公共投资性支出弥补市场失灵、优化社会投资结构3.公共转移性支出调整收入再分配,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第二十七讲投资性支出与经济发展一、投资性支出的内涵(概念、分类与基本性质)二、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基本问题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三、我国投资性支出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第二十八讲消费性支出规模与控制一、政府消费性支出的基本问题二、政府消费性支出规模扩张及成因三、政府消费性支出的控制途径1.健全和完善政府职能,引导有效行政2.健全公共财政制度3.强化行政人员成本意识4.建立全面监督机制第二十九讲风险社会下的公共危机管理一、公共危机管理的风险社会背景二、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含义、特征、诱因和分级)三、中外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模式1.中国: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政协调,军地协同分类管理,部门协作建章立制,规范权力专家参与,科技支撑2.美国、日本的管理模式第三十讲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全面解读一、《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意义和适用范围二、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三、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法制化第三十一讲突发事件中的舆情监控一、舆情概述(基本内涵、特征和表达方式)二、突发事件的舆情监控机制三、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控(事件网络曝光—公共议题产生—网络舆论推动—群体意见形成—媒体立体广播—事件影响扩大—实际行动作出—网络舆情消退或转化)第三十二讲突发事件的预警与预防一、预警与预防概述(预警的基本流程与方法,重要性与基本类型)二、风险评估与预警信息管理三、预警机制的构建(如何构建科学完备的预警机制?)1.加快建设和完善我国危机管理方面的法律体系2.设置综合性的预警监测协调中心,服务整个预警体系3.建立功能强大的中枢指挥系统,提升政府危机预警能力4.提高预警设备科技含量和实用性,健全危机预警网络5.开展教
本文标题:公共管理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94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