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公务员复习—哲理真题经典习题
1巧解诗文名言型选择题【题型概述】近年来,以古诗文为命题切入点的政治选择题频频出现在高考试题中,丰富了政治试题的内容。诗文名言是人们生活实践的结晶,语言精炼,内涵深刻,蕴含哲理,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它的存在,增加了试题的灵性,给高考政治试题平添了几分文学魅力,也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高考能力立意的特色。诗文名言选择题的题干一般设置为成语典故、诗词文论等,所选素材包含了一个或多个政治方面的原理,多为哲学道理。题肢则是从政治理论角度设置。从命题形式看,题干多用“体现”、“说明”、“揭示”等词语连接;从考查的内容看,以哲学常识为主体,在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主也零星可见;从考试方式分析,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为次;从切入点分析,为了加强试题的效度和区分度,在哲学试题中常常直接考查诗文名言所蕴含的哲理,而在经济学或者政治学中,则多以诗文名言为引子,考查相关经济常识或政治常识的理论知识;从考试目的分析,以综合考查学生运用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诗文名言进行鉴赏和领悟的能力,体现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试题特色看,测试内容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侧重考核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技巧点拨】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在于双向理解与把握:一是对诗文名言的理解把握应结合语文知识,借助文言文阅读,提高古文阅读、诗文名言鉴赏能力;二是对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原理的熟练理解和把握能力。1.读懂诗文名言材料。解诗文名言材料题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把材料翻译成白话文。翻译古文不是为了获取语文知识,而是为了进一步弄懂原文的意思,从而为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及将其与政治原理联系起来分析奠定基础。【例1】《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A.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B.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C.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D.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处处防备,就处处兵力薄弱。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寡与众是矛盾的双方,在处处防备和迫使敌人分兵防我的条件下,寡与众的位置可以相互转化。故选D项。2.概括材料中心意思。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解古文材料题的重要环节。只有弄清材料的中心意思,才有可能将其与该材料相关的政治道理联系起来分析。【例2】(2009江苏启东中学月考,27)“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唐诗所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矛盾具有同一性B.矛盾具有斗争性2C.矛盾具有普遍性D.矛盾具有特殊性【解析】这是一题典型的古诗词型哲学选择题。做题时尽量弄懂古诗词的寓意。本题的寓意是,越是在石头遍布危险的小河上行船,由于人谨慎反而能平安无事,而越是在一帆风顺的河流上行船,反而经常发生翻船事故。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故选A。3.干肢对照确定选项。概括出材料的中心意思后,应把材料的中心意思与题肢中的政治观点联系起来思考,然后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例3】杜荀鹤诗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A.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初期总是不能被人们接受B.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C.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给予重视和培养,使之早日成才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解析】这首诗通过对小松不气馁,继续向上生长的描述,说明了有因必有果,在积累“因”的过程中,“果”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只是由于一时机缘未到,“果”尚未被人发觉而已。解答本题关键是要读懂诗的意思,联系所学的哲学原理进行分析,B项符合题意【精题解析】[例题1](2007年江苏政治卷第9题)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着重考查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世界是永恒的活火”这一命题从立场上看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充分体现了世界的运动变化有其自身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题旨并未揭示人们可以认识“活火”燃烧和熄灭的分寸,应排除④。[答案]A[例题2](2007年广东政治卷第26题)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3[解析]本题借助歌德的诗歌,考查学生对矛盾的特殊性的理解。题中所示人在不同阶段的美好事物,体现了矛盾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的道理,D符合题意。A、B、C虽然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答案]D[例题3](2008年全国文综Ⅱ卷第33题)恩格斯说:“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这一点即使在民主共和制下,也丝毫不比在君主制下差。”这句话的要义是()A.民主共和制和君主制在政体上没有本质区别B.民主共和制与君主制在阶级属性上没有区别C.任何一种类型的国家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国家的统治职能始终不会消亡[解析]本题以名言为背景,考查国家的根本属性知识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国家具有阶级性,国家同时是一种历史现象,因此恩格斯的话侧重强调了国家的阶级性,C项符合题意。在当代民主共和制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分,因此,民主共和制和君主制在政体上和阶级属性上是有区别的,A、B两项表述错误;国家的统治职能不是从来就要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D项表述错误。故选C项。[例题4](2008年海南政治卷第21题)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A.干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蕴含的哲理的分析。“狂沙”经“千淘万漉”可得“金”,“金石”因不舍地锲刻而“可镂”,都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不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体现的是意识的差异性,C不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体现的是坚持适度原则,D不选。只有A项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的哲理,故选A项。[答案]A[预测1](2009江苏徐州摸底,26)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A.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4[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诗的意思搞清楚,抓住诗中的“云不动”“云与我俱东”,可以选出B。A正确,但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新事物;C正确,但不为材料所反映,诗中没有涉及规律;D说法本身是错误的。[预测2](2009江苏盐城中学综合考试,1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句古语说明A.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进程B.局部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C.要解放思想,敢于开拓新境界D.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答案]D[解析]语出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是“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这句话体现的是树木的高大与根基,河流与源泉,国安与德义的联系,跟质变与量变没多大关系。故选D。[预测3](2009上海宝林中学期终,12)“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句。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重视量的积累B.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C.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D.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答案]D[解析]此诗通过写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故选D。[预测3](2009河北衡水四调考试,50)“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与这一诗句所蕴含的哲理相似的是()A.黑夜与光明相互依存,双方互为前提B.黑夜与光明是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D.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联结的w.[答案]C[解析]这首诗是朦胧诗人顾城的作品,是他经历过文革后写的,意思是经历过文革那段黑暗的灾难之后,给了诗人明辩是非的能力,去寻找光明的明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只有C项体现。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预测4]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①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②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③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5④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华罗庚这句话的意思是: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环节和链条,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可以推出“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明显错误,④应排除。[预测5]温总理在与同济大学的莘莘学子交谈时引用一句哲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总理希望大学生们“仰望天空”,就是要求他们要有远大理想,做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仰望天空”其哲学寓意是:()①理想对社会、对人生有促进作用②崇高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③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④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以温总理与同济大学学生的谈话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崇高理想作用理解。“仰望星空”强调的崇高理想的推动作用,故②④符合题意;①表述错误,只有正确的理想才对社会、人生有促进作用。故选D。[预测6]16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②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③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离可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④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题目中引言的含义是不能完全相信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还要重视直接经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反映了仅凭间接经验是不够的,还要重视直接经验,完整反映了题意;“尽信书,不如无书”也是强调题中的思想;“饱经风霜”是指直接经验丰富,“缺乏阅历”则是指缺乏亲身经验,这二者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势必不同。③讲的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和题意无关。故选C。[预测1](2009河北正定中学月考,11)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认为,“具有效用的商品,其交换价值是从两个源泉得来的,一个是它们的稀缺性,另一个是获取时所必需的劳动量。”这段话中与商品价格相关的因素有()①市场供求状况②货币流通量③商品自身价值量④价格政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预测2]高尔基说:“我读的书越多,书籍越使我的世界接近生活,对我也就变得越加6光明和有意义。”这句话告诉我们()A.生存资料消费是维持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B.发展资料消费是个人消费中不可缺少的C.应该让物质消费和劳务消费协调发展D.读书能使人更好地对待消费[预测
本文标题:公务员复习—哲理真题经典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9820 .html